我常看到一些外地人的帖子说:“在上海的有钱人大多是我们外地人,你们上海人有啥优越感的呢?”甚至还有人疑惑,为什么不少上海人似乎并不因为谁有钱就高看谁一眼。对有钱的外地人,上海人怎么还是看不起的呢?你们上海人就这么高傲么?
对老乡们的疑惑,其实也很好理解的,因为这背后藏着他们的一种心态:认为金钱是衡量人际尊重的最重要标准。说这话的老乡,潜意识里觉得,自己通过努力积累了财富,就应该获得所在地的文化认同和群体尊重。一旦没感受到“另眼相看”,就容易产生不解甚至委屈。难道就不应该对有钱人顶礼膜拜么?你们没钱的上海人居然还看不起有钱的外地人?
但说真的,这句话对吗?有钱就一定该被看得起吗?
作为一个上海人,我的观点是:上海人的“看得起”与否,真的和钱关系不大。更核心的,是看你这个人的行为举止和处世方式。
上海这座城市,商业化早,规矩意识强。大家更欣赏的是那种懂礼貌、守规则、有分寸、不给人添麻烦的人。比方说,在公共场所说话轻声细语、排队不插队、尊重服务员、不炫耀财富也不刻意装穷……这些细节,反而更容易赢得上海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借用电视剧《繁花》里的说法,就是“不响”。这是上海人的处事方式。
相反,如果一个人仗着有钱就目中无人,办事咋咋呼呼,觉得“有钱就能搞定一切”,甚至看不起本地文化和规则,觉得我一个外地人都比你们本地人有钱,那即便他再富有,也很难真正融入,甚至可能让人反感。即便是没钱的上海人,也会在他这个有钱的外地人面前满满的优越感,根本不会把他这个有钱的外地人放在眼里。
所以你看,这不是地域问题,而是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碰撞。
上海人的“优越感”,其实被很多人误解了。为自己骄傲,为自己的家乡上海而骄傲,那更像是一种对城市规则和文化习惯的坚守,而不是排外,更不是高傲。只希望你遵守这座城市的秩序,尊重这里的生活方式。仅此而已。
老乡说“有钱人多是我们外地人”,这话没错,上海的确吸引了无数来自全国的奋斗者。但财富可以快速积累,尊重却需要时间与行为的沉淀。不是上海人看不起有钱的外地人,而是很少有人会仅仅因为有钱就被看得起。
真正的尊重,来自于你的为人处世,而不是账户余额。
无论生活在哪,想要融入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不是强调自己多有钱,而是学会用当地人所认可的方式去表达尊重、展现修养。如果不是这样,怎么可能得到当地人的认可?
毕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诚和得体,永远比钞票更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