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科技创新需跨界合作
创始人
2025-08-26 21:09:39
0

通过无创脑机接口帽采集患者大脑信息,再借助强大算力进行计算分析,构建脑功能状态、神经肌肉控制和运动意图表达模型,进而“重建”受损的神经环路……如今,这一破译大脑“密码”的科幻场景在中国已成为现实,为大脑神经受损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了强大助力。

随着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持续进步,医疗领域的创新突破也在不断涌现。过去无法解决的医疗难题、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有望随着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而逐步找到突破口。而医院,尤其是具备较强科研实力和高水平人才队伍的研究型医院,既有能力推动医疗科技创新,又深度参与医疗实践,更了解患者需求,应当担负起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尖兵的角色与责任,以科技之光点亮民生答卷。

推动研究型医院开展科技创新,需要形成鼓励科研、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比如,重塑科研评价体系,鼓励从临床一线挖掘科研选题,真正对接医疗实践、契合诊疗需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加速科研管理关口前移,遴选项目建立转化储备库,对于有潜力转化的科研成果,提供资金、技术、专利、推介等多方面支持。健全制度机制,鼓励大家转变思维,把科研与诊疗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创新活力,结出更多能够落地、真正造福病患的创新果实。

绝大多数医疗健康领域科技创新,不是靠单打独斗得来的,往往需要跨界合作。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专家自主研发的“不开胸、心脏不停跳”微创心肌旋切手术及系统器械,经历7次迭代,达到领先水平。在研发过程中,材料专家开展器械外涂层工艺攻关,解决术中“超声伪影”难题;机械专家采用电化学加工工艺,改进刀锋材质和结构,解决机械与心肌组织贴合间隙问题,减少误差和出血。如今,这类医工合作、医智融合推动创新的案例比比皆是。医学本身就涉及多学科交叉,相关科技创新离不开多领域、多专业的协同配合,持续推进跨界融合与合作,对于促进创新成果的研发、转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参与临床工作已经非常忙碌,如何抽出时间投入科研工作?这就需要研究型医院完善制度、细化管理,统筹好诊疗与研究,减轻医生不必要的负担,确保他们以良好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比如,差异化考核“医师科学家”,施行科研与临床双轨评价;鼓励科室提供科研脱产时间,让医生可以暂时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科研;设立科研门诊,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高科研质量和针对性。医生群体的工作压力不小,医院必须始终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提升科学管理水平,让临床和科研彼此成就,并最终服务于为老百姓看好病这一目标。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呼唤敢闯敢干的弄潮儿。研究型医院担当职责使命,以创新为犁,深耕医疗沃土,做先进医疗技术引领者、人民健康守护者,必能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作者:唐洲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

记者:田豆豆 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8月25日 第5版)

原标题:做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尖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转发提醒家人!医保个人账户的钱... 突击检查 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时 有哪些注意事项? 保子们都清楚不? 不少保子认为 个人账户里的钱 是属...
胃溃疡调治须知:6种常用中成药... 中医认为胃溃疡(属“胃痛”“痞满”范畴)多与“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证型相关,临床常用中成...
盛劲强医生治疗痉挛性斜颈 45岁痉挛性斜颈患者,教师职业,长期伏案工作,伴有颈椎劳损史。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部不自主向右...
晚上尿多、总是起夜?一个名医古... 每当夜晚降临,睡眠的时间被频繁打断,难免让人感到心情烦躁。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每一次夜起都如同一次煎...
新加坡的日常风景与多元文化观察 在很多人眼中,新加坡是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国际都市,高楼林立、交通便捷、环境整洁。然而,当真正生活在...
“十四五”医保成绩单出炉!这些... 医保,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民生保障中的重要一环。 以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为根本目的,...
心理医生周大勇:抑郁属于精神病... “我是不是得了精神病了?”在抑郁的治疗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人们觉得确诊了抑郁就好像和“精神病”三个...
原创 多... 都说动一动更健康,但这用在老王头上就像反过来一样。 老王现在每天走一会路都能走得胸闷气喘,起初还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