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自媒体收益的2万元支出,一次精心组织的旅行,46位山村老人见证了省城的繁华与戏曲的魅力,这一切都源于一位27岁姑娘的善良与感恩。
“好几天都没睡好,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安全问题,直到送到家的最后一刻,才放松下来。”
8月19日,河南博主李福贵发布视频,讲述她带村里46名老人走出大山游郑州的经历。
为了这次旅行,她给每位老人买了保险,带了救心丸等药品,还请了4名导游陪同。这一趟,她花了2万多元,全部来自她做自媒体赚的钱。
1
八月的河南,阳光依然炽热。两辆旅游大巴车驶进卫辉市狮豹头乡,46名七八十岁的老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旅程25。
他们中很多人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看到山外的世界。
老人们打扮得整整齐齐,有村民笑着说“比结婚那天还齐整”。他们要去省会郑州,看看外面的世界。
李福贵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她就是村里那个卖豆腐、卖点心的好姑娘,也是这次旅行的组织者和资助者。
带46位高龄老人出游,安全是最大的挑战。
李福贵事先做了充分准备:为每位老人购买保险,准备救心丸、晕车药等应急药品,还特意安排了4名专业导游陪同。
她的细心不止于此。
出发前,她上门收集每位老人的身份证登记,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特殊需求。她还特意安排了摄影师,为每位老人都留下旅途中的照片作为纪念。
“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安全问题”,李福贵事后坦言,直到把每位老人平安送回家,她悬着的心才放下。
车队抵达郑州市中牟新区的“只有河南”景区,老人们在这里欣赏了地道的豫剧表演。对许多人来说,这曾是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奢望。
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感慨地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郑州。一位阿姨因为老伴身体不好没能同行,特意在现场接通电话,将演出实时分享给家中的老伴。
甚至到了演出结尾,阿姨还把字幕编成歌曲唱给电话那端的老伴听。这场演出,46位老人看得聚精会神,意犹未尽。
午餐时间,李福贵请所有老人吃了15元管饱的自助餐。虽然许多老人不识字,但每个人都在离开前自觉收拾干净餐桌上的垃圾。
2
27岁的李福贵,本名李亚云,来自河南新乡卫辉市唐庄镇南司马村。
她的人生起点并不如意:父母均患智力障碍,爷爷奶奶曾是家里的顶梁柱。
15岁那年,她就步入社会,在影楼打工当化妆师学徒。2022年奶奶去世后,她回到家中,和年事已高的爷爷一起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
从推车卖煎饼、卖豆腐开始,她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开始了走村卖货的日子。
她骑着三轮车走乡串寨,卖菜、卖煎饼果子、卖桃,为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2024年起,李福贵开始用短视频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她的视频没有滤镜、没有脚本,却直击人心。
帮老人晒麦子、给失智母亲扎小辫、为老乡拍照片……这些朴实无华的日常,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网友评价她的视频“一秒都不愿快进”“看一次哭一次”。
如今,她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已经突破千万。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甚至在海外平台转发视频并向全球介绍这位“豆腐姑娘”,称“她让世界看到中国乡村的坚韧与温度”。
3
爆火之后,李福贵没有像有些网红那样搞套路、割韭菜,而是继续走村卖货,视频内容没变,待人态度也没变。
她卖货时总是笑容亲切,让老乡先尝觉得好吃再买,算账时经常主动抹零:“几毛钱算了,下次再来”。
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却比那些精心设计的“人设”更打动人。
更难得的是,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家庭情况。
视频里会拍到父母的日常,会诉说照顾家人的辛苦,但从不卖惨,反而总笑着说“会好的”。这种不矫情、不抱怨的韧劲,让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家对自己好,也得对人家好,我想成为能照耀到别人的人。”李福贵这样说。这正是她的人生信条。
对于那些日复一日走乡串寨卖货的日子,她有着自己的理解:“那些日复一日的坚持,点点滴滴的善意,终将汇聚成照亮生活的光。”
即使是自己赚钱了,她首先想到的也是回报社会。带46位老人游郑州只是她善举的一个缩影。正如网友所说:“福贵赚的钱,是她应得的,她配!”
旅行结束后,老人们又回到了大山里,但他们的世界里不再只有大山。
李福贵继续着她的乡间卖货之路,车厢里装满的不仅是货物,更是连接山里山外的温暖与希望。
4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如今温暖无数人的姑娘,童年是在嘲笑和欺负中度过的。
因为家庭的特殊,小李福贵曾是小伙伴们排斥的对象。
“你爸妈是傻子”——这类伤人的话语像刺一样扎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她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看着其他孩子玩耍,却从不被邀请加入。
这些经历没有让她变得怨恨或冷漠,反而让她更懂得被排斥的滋味,更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内心的渴望。
“小时候流的泪,都变成了现在想帮别人的心。”李福贵在一次直播中淡淡地说道,脸上依然是她标志性的阳光笑容。
令人惊讶的是,即使经历过这些,李福贵口中从未有过半句怨言。
她不像有些人那样,把自己受的伤加倍还给世界;而是选择用自己渴望得到的温暖,去温暖更多人。
那些曾经嘲笑过她的人,如今很多都是她短视频的忠实观众。有人私信向她道歉,她总是回复:“没事儿,那时候都小,不懂事。”
村里一位大娘感慨地说:“贵丫头这孩子,心里就像住了个太阳。自己吃过苦,就更看不得别人受苦。”
这份历经磨难却依然纯净的善良,或许就是她最打动人的地方。她没有因为世界曾待她苛刻而变得苛刻,反而变得更加柔软和包容。
如今的李福贵,依然每天开着她的三轮车奔走于乡间小道。车厢里装满的不仅是货物,更是连接山里山外的温暖与希望。
那些童年时的嘲笑声早已随风飘散,取而代之的是乡亲们见到她时亲切的招呼:“福贵,来啦!”
这个27岁的姑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什么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她是从荆棘丛中开出的向阳花,历经风雨却始终追寻阳光,并把温暖带给每一个遇到的人。
她证明了:一个人的出身无法选择,但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经历过黑暗的人,反而最懂得如何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