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琐记】
檐角的风铃在暮色里叮当作响,我独坐窗前,忽忆起近日游历所见。这旅游景区的\"五谷轮回之所\",竟也成了时代变迁的一面明镜,照见人间百态。
曾几何时,那景区茅厕还是蝇虫乱舞的去处。而今踱入其间,但见瓷砖映着锃亮的光,倒叫人疑心踏错了地方。管理处的告示牌上\"星级厕所\"三字写得方正,活像新式学堂里先生的板书。这般光景,倒应了那句\"仓廪实而知礼节\"——只是这礼节,竟先从下三路讲究起来了。
异邦游客对此尤为惊诧。金发碧眼的旅人立在厕前踌躇,如临深渊。他们惯用的坐便器镶着银边,倒似太师椅般气派。偏是中国游客多绕道而行,宁肯去寻那方寸之间的蹲坑。这情形教我想起幼时见过的\"二鬼摔跤\"——一个要坐,一个要蹲,各自使着暗劲。
细究起来,其中确有玄机。西洋人腿脚构造与我们殊异,他们的脚筋短似未抻开的面团,蹲不得的。这倒让我记起某西人友人的抱怨:\"你们中国的蹲坑,简直是杂技演员的修行场。\"说罢还比划着要跌倒的架势。而我们视若平常的蹲姿,在他们眼里竟成了绝技。
更妙的要数那\"第三厕所\",专为携幼者所设。玻璃门上画着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内里竟备着温奶器。这般周到,倒显出几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意来。残疾人的专用隔间更宽绰,扶手锃亮如新,只是偶尔被健步如飞者占作他用——可见器物易改,人心难移。
卫生间的阿姨拿着拖把立在墙角,眼观六路。见我用罢蹲坑,便急急来冲刷。水流激荡处,忽然想到:这厕所革命,革的究竟是器物,还是人心?那些锃亮的不锈钢配件,当真能照见文明的底色么?
暮色渐浓,窗外的霓虹次第亮起。这厕所里的众生相,倒映着时代进步的跫音。愿我们既能守住文化根脉,亦能包容异质文明。毕竟人有三急,在五谷轮回之事上,何妨各得其所?
临了忽见手机闪烁,原是旅友发来新拍的厕所照片——大理石的洗手台映着苍山雪,倒比许多景点还精致三分。不禁莞尔:这盛世,连如厕都成了风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