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记游
世人皆知鼓浪屿之美,却鲜有人知其所以美。这座弹丸小岛,偏生能在碧波万顷中独树一帜,引得四方游人如过江之鲫。究其缘由,倒也不外乎\"海上花园\"、\"万国建筑\"诸般美誉。然则,这些虚名之下,究竟藏着怎样的真章?
晨光熹微时,日光岩上早已人头攒动。这座不足百尺的岩峰,偏要称作\"岩\",倒显出几分文人的狡黠。登临其上,但见红瓦鳞次栉比,绿树掩映其间,远处海天一色,近处游人如蚁。这般景致,倒也应了那句\"登高必自卑\"的老话。
菽庄花园里,假山叠石间暗藏十二洞天。那些个穿红着绿的游客,在假山间钻来钻去,活像一群没头苍蝇。园中亭台倒是精巧,只是那西洋式的廊柱配着中式的飞檐,总叫人想起\"沐猴而冠\"的典故。
郑成功的铜像在皓月园里巍然矗立,面朝大海,一副睥睨四方的架势。偏生那铜像脚下,几个小贩正兜售着劣质纪念品,倒把个民族气节卖得一文不值。纪念馆里那些发黄的史料,在游人匆匆一瞥间,又不知能留下几分印象?
风琴博物馆与钢琴博物馆比邻而居,倒像是两个争奇斗艳的戏子。那些个古旧的风琴钢琴,排着队等人观赏,活似青楼里的姑娘们等着恩客点牌。偏生那些游客,十个里倒有九个是来拍照的,真正听琴的,百中无一。
海天堂构的别墅如今改作了博物馆,那些个雕梁画栋,倒像是给游人看的戏台。天主教堂的彩窗映着阳光,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倒像是给游人铺了条通往天堂的花路。协和礼拜堂的朴素,在这些富丽堂皇的建筑群里,反倒成了异类。
龙头路上,叫卖声此起彼伏。那些个沙茶面、海蛎煎的香气,混着游人的汗味,在空气中发酵。海滩上,穿着花花绿绿泳衣的人们,在沙滩上留下乱七八糟的脚印,又被潮水一一抹平。
夜幕降临,游轮载走了一船船的游客。小岛民们这才得以喘口气,在自家门前摆上小凳,摇着蒲扇,看着对岸厦门的灯火。这时节的鼓浪屿,才显出几分真性情来。
游鼓浪屿,须得慢行细品。那些个藏在巷弄深处的老宅,那些个隐在树丛中的石刻,那些个飘在晨雾里的琴声,才是这座小岛的真面目。愿诸君来此,不仅能带走几张照片,更能带走几分对这座小岛的体悟。人生如旅,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