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曾经的秋收起义师长余洒度被执行死刑,下令枪毙他的人,正是他投靠了三年的蒋介石。
余洒度从我党叛逃后,先是反对蒋介石、后又投靠蒋介石,最终死在蒋介石手里,起起伏伏,终误了卿卿性命。
1924年,20岁的余洒度从湖南平江来到广州,考进了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他成绩优秀,还加入了共产党,在周恩来领导的剧社里,他演什么像什么,连校长蒋介石都夸过他。
毕业后,余洒度留校工作,参与筹建黄埔同学会,还当上了宣传科科长。1927年,他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的营长,当毛泽东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时,余洒度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
9月9日起义开始后,余洒度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收编邱国轩时,没有做任何调查,就轻信了此人。用人草率有严重后果,邱国轩率领部下反戈一击、倒打一耙,给起义军造成重大损失。
起义军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各路人马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怎么办?9月19日,在文家市,毛泽东主张先撤到山区,保存实力,在农村搞革命。余洒度坚持不撤退,要直接攻打长沙,一举成功。
两人意见无法统一,毛主席分析得头头是道,敌强我弱,硬拼只能是鸡蛋碰石头;山区地形复杂,便于隐蔽;群众基础好,可以慢慢发展。
余洒度不服气,自己是黄埔毕业的,军事指挥肯定更在行。
会议开了很久,最后还是毛主席的主张获胜,余洒度不乐意了,自己堂堂军校出身的师长,凭什么要听一个“泥腿子”的?
部队转移途中,余洒度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重,到了莲花县爆发了。在一次会议上,他和毛主席公吵了起来,指责这是“逃跑”、“怕死”。
这话说得太重了,脾气再好的毛主席也气得够呛,会议都开不下去了。三湾改编时,部队被缩编为一个团,余洒度失去了师长职务,虽然还是前敌委员会委员,但他心里的委屈可想而知。
10月中旬,前敌委员会派余洒度去湖南省委汇报工作,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是天赐良机。离开后,余洒度还写了好几万字的汇报材料发给中央,详细记录了秋收起义的过程。
面对革命低潮,余洒度觉得我党没前途,革命没希望,主动脱离了党组织。这一脱,就再也回不了头了,他没有直接投靠国民党,还加入了好几个反对蒋介石的组织,其中一个就是邓演达的临时行动委员会。
在邓演达麾下,余洒度负责筹建黄埔革命同学会,在全国十八个省市建立分会,从国民党军队里拉了几千个黄埔同学。
这下子,蒋介石坐不住了,1931年8月,余洒度正和邓演达等人开会,突然特务冲了进来,把参与会议的人抓捕带走,三个月后邓演达被秘密杀害。
蒋介石也很精明,知道这些黄埔学生还有利用价值,于是把他们送进“特训班”。这招很管用,余洒度被洗脑后,“改邪归正”加入了蒋介石的特务组织复兴社,还成了骨干成员。
1932年,余洒度担任政训研究班训育主任,后来又带着五百多人的宣传队到华北宣传“攘外必先安内”,宣传继续打内战,剿灭我党。
1934年,一个意外发生了,余洒度的妻子搞起了吗啡走私,这可是毒品,被北平宪兵抓住后,他作为丈夫,自然难逃其咎。
消息传到蒋介石耳朵里,蒋介石勃然大怒,你一个复兴社的骨干,居然干这种龌龊事,简直是丢尽脸了。
蒋介石下令把余洒度抓到南昌枪毙了,这个可悲的人物,因一个荒唐的理由,就死在了自己投靠的主子手里。30岁就离世的余洒度,留给后人的,只有一声叹息和深深的警醒。
余洒度的经历,正说明了革命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意志,经受住生与死的重重考验,最后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