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商店开不下去,就辱骂顾客?
大名鼎鼎的北京798园区,是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艺术生的耶路撒冷。
朋友们来北京玩,我总爱带大家去798走走,感受下审美熏陶,领略老旧厂房在艺术渲染下焕发新生,多长点艺术细胞,回去也好给大家装装……
没想到,这次去798给了我们大家很奇特的体验。
“进来挨骂。”
798曾是“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后来厂房被闲置下来并对外出租,由于建筑有特色,租金也低廉,吸引来了很多搞艺术的年轻人,逐渐形成艺术群落。随着越来越多知名艺术家和专业艺术机构的入驻,798逐渐形成规模。旧厂房和艺术家相辅相成,798艺术园区以独树一帜的风格闻名天下,成为北京必逛的景点之一。
798不但吸引众多外地游客,也深受北京市民喜欢。
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和朋友们一起来到久违的798玩耍,从停车楼走出来,穿过小巷子往中心区域走。
小巷里有几家生机勃勃的小店,门口摆放着冰箱贴、小徽章、小玩偶,装饰得花花绿绿,让人忍不住迈进去一探究竟。
一迈进去就当头一棒。
小店右边的墙上展示着一排排棒球帽,中间有一面镜子,应该是供人试戴使用,但镜子旁边写着:
禁止拍照!
不要自拍!
镜子上方竟然还写着斗大的一个“丑”字!
虽然说798是艺术园区,但这未免有点太艺术了,我等老百姓有点接受不了。赶紧互相搀扶着走出来。
朋友说,也许是有人一直在镜子面前试戴拍照,影响了别人,老板才出此下策。
原来如此,好厉害的魔法攻击!
但真的想买帽子的人怎么办?
试问谁能在一面写着“丑”字的镜子面前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帽子?
我们继续往前走,不怕死地掀开了第二家的门帘。
一进门就是满墙的小徽章,充满艺术细菌!煞是可爱~
然鹅!在徽章的旁边贴着一张大纸,上面写着:
“这是徽章!想别哪里都可以!
10块钱一个!
别问了我已经被问毛了。”
我表情be like:
我们鸦雀无声地走了出去。
第三家……
原谅我根本不敢在这样的店里拍照,给大家整点概念图意思一下。
在帽子和衣服的货架上方,一张巨大的海报,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手写文字,密到我都没能背下来。
段落大意是:
店主大概是把线下经济所有的怨气都写在这张纸上骂出来了,也挺好,心态自洽,不长结节。
但我想,逛艺术园区的人,大多是年轻顾客,冲动消费肯定会冲动的,在充满特色的街区里漫步,买一个颜色张扬的帽子戴上,一件摇滚的T恤衬衣穿上,这种消费体验和现场感,肯定和回家去网购同款一周以后收到货再戴去挤地铁是不一样的。
就像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里面的头套发箍那么贵,大家也会买来像过节一样装扮起来啊。
怎么到了798,买卖双方搞得这么尴尬?
店主破大防,顾客不但毫无购买欲,连心情都受影响。
这些文字,平等地辱骂每一个走进店里的人。
迈进店的第一步顾客就倒欠店主几十万,还没开口就挨了一顿骂,要是伸手摸了商品还不被吊起来打?
最后,面对这些特色小店,我们连进都不敢进去了。
因为店主直接把不欢迎的海报挂到门口了。
我们不是研学团也没有带小孩,就是不想进去了。
骂顾客能让生意变好吗?除了出口恶气以外,不可能会有别的收获啊?
老话说和气生财,难道这些店主相信这种骂人大字报贴出来以后顾客就乖顺地掏出钱来买单?
行,不买东西了,吃饭总是刚需吧?
结果餐馆的服务更差,里面明明有洗手台、上下水设备,但那个小门紧锁,服务员说,我家没有厕所,要出去上。
我问,在哪啊?服务员说:外面。
我说,你指一下啊!好家伙,服务员比划左拐右拐穿过广场,差点给我打了一套军体拳。
我按她说的走过去,完全找不到公共厕所,我开了导航,导航把我带到一排小店门前以后退出,说已到达目的地。
最终我只好询问小店的店员(你们知道结合前面的经历,我推门进去问路的时候有多害怕吗)。
又打了一套军体拳以后才找到厕所。
而这一路上,我没有看到一个指引路牌。
798这么大这么有名的园区,厕所竟然这么不好找。
为什么明明有厕所的餐馆不给我们用呢?
这不是沙县小吃,是人均100多的餐馆,这种级别的餐馆不提供厕所的在北京确实不多见。
最后,我们终于在一家店大买特买,这家店里是各种手工烧制的杯子器皿,别具一格,妙趣横生。就算不买,也有很好的参观价值。
虽然是易碎品,但里面有好多大人带着小朋友一起看。
店员只有一个年轻女孩,轻言细语地给咨询的人做解答,人多起来,她就一一回答请稍等,然后再快步走到顾客面前。
有人要结账,她又回到前台,将商品细细包装。
店里也有温馨提示,长这样:
杯子价格不算便宜,但消费的人不少。
朋友们说,这家店这么心平气和,可能也是因为他们的产品独一份,网上搜不到。
也有人说,之前那些店,很明显就是游客太多了,被问烦了,借厕所的人太多了,干脆关闭了,可能暑期被逼疯了吧。
但我们站在798园区的中心地带往两边看,周末的下午,这算不算冷清呢?
是谁把路走死了,该不会是试帽子提问题的顾客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水与白面包,作者:糖心风暴sweet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