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已然成为全球动力电池当下最关键的“赛场”。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增的199万辆销量中,近90%由中国和欧洲贡献。但一个关键的分化正在出现: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已飙升至44%,而欧洲尚在18%徘徊。
这近3倍的差距背后,核心阻碍并非政策,而是如何打消欧洲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疑虑。根据壳牌今年6月的一份调查,尽管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增加,但欧洲燃油车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兴趣,从2024年的48%下滑到了41%。“不升反降”现象的背后,是几个曾在中国市场同样上演过但要求更高的难题。
里程焦虑:对视汽车为必需品的欧洲人而言,续航太低是硬伤;
低温衰减:欧洲寒冷的冬季,是对电池性能最严酷的考验;
长期主义:与中国的消费习惯不同,欧洲人视汽车为长期资产,因此对电池的安全与寿命尤为敏感。
这些根植于使用习惯的担忧,叠加关税导致的价格壁垒,共同构成了欧洲新能源市场难以逾越的鸿沟。想要征服这片大陆,中国企业别无选择,唯有拿出压箱底的技术,用无可争议的产品力正面回应。
于是,在慕尼黑,宁德时代为欧洲带来了一剂“猛药”——一套堪称当下最安全最全面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解决方案“神行Pro”。
祭出“大杀器”
“神行Pro”方案特殊的“W”型电池块,电极和泄压阀结构放置在中部,且整体凹陷下去
这剂 “猛药”,就是宁德时代搭载了全新的 “NP3.0” 电池安全技术的“神行Pro”,在当前中国领先的磷酸铁锂产品性能基础上,宁德时代重点迭代了安全属性,官方直接给出了三项安全性承诺。
高压不断电,车辆不失控:高速行驶中即使发生电池热失控,车辆也不会瞬间断电失控,还能持续供电超过1小时,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
动力不丢失,车速不降低:故障时不影响车辆性能,确保车速不受影响,让驾驶员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应对、安全避险。
无明火无烟,消除二次伤害:整个过程中不产生明火和浓烟,避免了更多二次危险。
这些转变意味着,电池热失控将会从一场需要逃离的灾难,转变为新时代亮起的 “检查引擎灯”,一个可以稍后需要处理的故障。从宁德时代官方放出的有限信息来看,安全能力的提升主要源于对电池包的电化学体系和系统级重构之上。
在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首次搭载“NP 3.0”的“神行Pro”解决方案,也具备很强大的基础性能,并自称,在使用1C充电速率(1小时充满,换算充电速度其实也有120千瓦左右)情况下,标称寿命可达12年或100万公里。
这次宁德时代祭出这个大杀器,是想赢得欧洲这场激烈的磷酸铁锂市场竞争。
磷酸铁锂,中国电池企业的“利刃”?
在中国市场,短短几年,凭借在成本、安全和寿命上的绝对优势,以及对能量密度、快充、低温等短板的持续补强,磷酸铁锂的市占比已经飙升至81.4%。
如今,这把经过中国市场海量验证的“利刃”,正准备切入一片欧洲的“战略真空”。由于气候原因和早期的技术路线选择,欧洲磷酸铁锂市场份额刚过10%,几乎是一片空白。谁能率先在此插上旗帜,谁就掌握了接下来改变欧洲动力电池格局的主动权。
需要注意的是,嗅觉敏锐的对手们早已闻风而动。
欧洲的动力电池竞赛格局,远比国内更复杂
今年3月,界面新闻报道,韩国电池巨头LG新能源将打包引入中国电池企业捷威动力的核心团队,总人数达200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全部关键流程。首批约20人的研发团队已经加入LG新能源南京工厂,负责LG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后续人员将于年内陆续入职。
6月三星SDI与通用汽车达成协议,2027年在印第安纳州合资工厂导入磷酸铁锂生产线。7月底,路透社爆出,LG能源已经与特斯拉签署了一项价值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03.2 亿元)的电池供应协议,为其储能系统提供电池。实际产品为其自主研发的软包磷酸铁锂电池。
目前欧洲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为LG能源的华沙工厂,官方口径的产能仍有86GWh,SK On、三星SDI、松下等其他日韩系电池厂商也拥有不少的产能,其中SK On更是早已官宣斥资19亿欧元加设第三工厂。
虽然去年年底曾被誉为欧洲 “电池希望” 的 Northvolt(北伏)申请破产,暴露了欧洲在电池技术方面的差距,但目前欧洲仍有一些进行中的本土动力电池玩家,例如ACC和Blue Solutions,还有大众自己旗下的PowerCo。这些公司虽然起步更晚,但这些企业大概率会获得欧盟的政策倾斜,在未来几年中给中国电池企业带来更多挑战。欧盟内部调研机构甚至受到川普“启发”,试图发起税制改革,抹平从中国进口动力电池的价格差距。
追兵不少,但目前宁德时代仍有领先。
尽管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榜单尚在十名开外,但榜单上几乎所有欧洲消费者熟悉的车企,如特斯拉、大众、宝马、奔驰,背后都有宁德时代的电池供应。宁德时代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612亿元营收,海外的营收增长占到了总体业务增长的近90%。
今年5月,宁德时代就在港股完成了二次上市,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资本提前铺路,为海外市场 “输血”。上市募集的40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70亿元,其中90%都将用于匈牙利工厂一期和二期项目的建设。目标直指2030年欧洲超1000GWh(含动力和储能,宁德时代官方预测)的巨大市场。
写在最后
凭借长达十年的前瞻布局和千亿级的研发投入,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的 “上半场” 无疑占得了先机。但这远非终局,日韩的磷酸铁锂“追击战”已经打响,而未来固态电池的“抢滩战”更是暗流涌动。
对抗并非故事的全部。
去年年底,Stellantis集团与宁德时代宣布合资41亿欧元,在西班牙建设一座全新的大型电池工厂。部分全球汽车巨头已经意识到,与其构筑壁垒进行徒劳的对抗,不如选择与领先者深度合作。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这或许才是最想走的道路:从单纯的产品输出,走向技术、标准和生态的全球化输出。这不仅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更持久的商业利益,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将 “中国电池” 与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深度绑定。
文章标题:宁德时代,给欧洲人上了一剂“猛药”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64625.html
阅读原文:宁德时代,给欧洲人上了一剂“猛药”_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