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
作 者 | 我是王耳朵
来 源 | 王耳朵先生
每个离家的孩子。
进入宿舍这个全新的小社会。
都需要一份“独立生存指南”。
01
李月亮☽
看到这样的新闻,内心总是一阵痛惜。
前天,烟台某学院通报了一条消息。
电子商务专业19岁的大二男生袁某某,在学校宿舍内被室友用锐器伤害,最终不幸身亡。
公安对袁某某进行法医学死亡原因鉴定,他是胸部遭锐器捅刺致肺破裂、大失血死亡。
知情人介绍,出事那天是8月31日,当晚7点29分,袁某某的家属突然接到班主任电话,说孩子出了点意外,情况不太好,正在抢救。
紧接着,班主任补充了一句,孩子已抢救无效,要求家属尽快前往学校。
没多久,涉事学院又发了一则情况说明。
“8月31日下午,我校两名学生因个人矛盾发生冲突,致一人身亡。”
这个节点,是刚刚开学不久。
一句“个人矛盾”,酿造一场凶杀案。
让才刚刚离开家的孩子,从此和父母阴阳永隔。
这种事,换做谁都无法接受。
好多人又悲又叹,同学间的矛盾本应妥善处理,现在这种结局,两个家庭都痛苦不已。
最可怕的是,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太常见了。
父母不在身边,亲友无法相助。
遇到心思阴暗的人,保不准就会成为孩子的劫难。
02
李月亮☽
上个月中旬,湘潭大学周立人案二审宣判。
新闻原话:“周某人因日常琐事对室友不满,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趁机投毒,意图杀害两名室友,其中一名室友因未食用麦片而幸免。”
相关报道里,将这“日常琐事”说了个大概。
周某用完厕所不及时清理,常有异味;
要求在寝室必须开窗,其他人关上,他仍然坚持打开,引起同寝争吵不下20次,甚至发生过肢体冲突,引来隔壁寝室拉架;
他常凌晨晚归,动静不断,打扰其他室友休息,屡次提醒,改观不大;
说好宿舍卫生轮值,轮到周某时,他就装聋作哑。
种种行为,让其他三名室友头疼不已。
最不堪其扰的,是室友小张。
他曾在日记里写:“上学期结束来了个新室友,是近段时间一切痛苦的根源。”
周某没有边界感,喜欢输出观点教育别人,每说几句话就要带一点大道理,小张深受其扰。
比方说,周某知道小张本科学校不如他之后,告诉小张“不要自卑,你很励志”。
小张是江西人,周某说:“哦~就是以一己之力抬高全国彩礼的江西?我觉得你们江西balabala……”
他还对小张的水杯指指点点,说“太女性化”,爱喝的饮料太便宜,袜子质量不好,等等。
小张和其他两名室友忍无可忍,三人一起草拟了一份寝室调整申请,发给辅导员。
周某知道后,报复心涌上心头。
在某次和室友小钟(化名)争吵后,他决心投毒,“让小钟身体难受一下”。
他以做“猕猴桃实验”为由,网购了剧毒秋水仙碱,然后趁室友都不在,将其放入了小张和小钟共同食用的罐装麦片里。
事发当天,周某躺在床上打游戏,小钟有事出去了,只有小张食用了那桶麦片。
吃下麦片不久,小张上吐下泻,第二天室友陪他去医院检查。
病历记录显示,小张自述发病前吃了“味道发苦的麦片(未过保质期),持续性腹痛,腹泻20余次,呕吐10余次”,后以“腹痛腹泻”收治在医院。
医生诊断,从入院的“急性肠胃炎”,转向“考虑感染所致?毒素?药物性肝损害”等。
这期间,周某一直装作不知情。
别人问他有没有动手脚,他多次否认,刻意隐瞒事实,耽误了小张的最佳治疗时间,终致小张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身亡。
检测数据证实,周某投放的秋水仙碱含量足以致死。
在投毒的前三个月,他下载了百余篇“秋水仙碱”相关论文。
面对证据,周某辩称“想做人体实验,看食用秋水仙碱后人体会有什么反应,并没有想要毒害谁,只是有制药的兴趣”。
法理昭昭,最后周某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和烟台那起悲剧一样,同样是同学矛盾,生活习惯的冲突,导致孩子被室友杀害。
03
李月亮☽
反观这些悲剧,矛盾的源头都特别渺小,但又实实在在地膈应人。
这其实很现实。
一个纯粹的变态,大家都会自觉远离。
偏偏这种,你我都是正常人,但性格、习惯、生活方式不同,矛盾长期积累导致的冲突,最难以避免。
中学还好,到了大学,天南地北的孩子被投放到一个小空间里。
有的人出生就是富二代,一个月生活费五位数,穿始祖鸟,开小跑,用苹果全家桶。
有的人可能这辈子第一次走出生养自己的小山村,靠助学金生活。
它还不只是用的手机、电脑不同那么简单,住在一起后连洗发水、牙膏、袜子可能都有很大的差距,这样日积月累的自卑,是很危险的。
更常见的,有人夏天习惯24小时开空调,有人舍不得电费不让开,多出的电费会伤害同学的面子,不开的话又有人心里憋着怨气。
还有人在家里就是众星捧月,说话直白,不经大脑。
有人内心敏感,容易多想,旁人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他内耗半天。
住在一起之后,贫富差距和行为习惯等等一切都赤裸裸地摆在眼前。
本来属于两个世界,这辈子都不会有交集的四个人、六个人乃至八个人,突然要朝夕相处好几年,日常磕磕绊绊也属正常。
网上无数“关于室友让我见识到人类多样性”的吐槽:
“我们寝室那个姐,请假回家了,寝室5个人晚上睡觉,她晚上12点在家用手机远程遥控空调关了。”
“我每次出门都要被问去哪里,我去哪里和你们有毛关系啊,我买个衣服回来,又挤眉弄眼‘哟,又买新衣服了’,咋了我花你钱了啊,真的莫名其妙的。”
“我室友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直接打开我的窗帘,把头伸进来看我在干嘛。”
“双标室友,别人在睡觉她发出声音就是对的,她在睡觉别人发出声音是要去坐牢的。”
“宿舍遇见这种室友真是稳了,包不打扫卫生的,宿舍有三个垃圾桶你不扔,你扔地上。
凌晨一点打游戏是要鬼叫的,大白天自己睡觉是要关灯的,午觉时间是不睡的,桌子是用别人的,别人的东西是想用就用的。”
这些事情,一次两次可以忍,时间长了任谁都恼火到憋一肚子气,可你又不知道能拿ta怎么办。
直来直往的人想以怨报怨,天生讨好型性格的人忍着不适迎合。
他们都明白,跟父母讲最多是得到几句无关痛痒的安慰,到头来所有事还是得自己受着。
最终都在内耗自己,但总有那么几个异数,实在忍不了最终用屠刀,对准室友。
所以我想聊聊,首次离家的孩子,进入全新的小社会,该怎么办。
同时,这也是另一种意义的“独立生存指南”。
04
李月亮☽
首先,明确一点,你们只是室友,不是朋友。
不过是因为种种巧合,被随机分配住在了一个房间而已。
有矛盾很正常,毕竟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养成了不同的三观。
顺其自然,能成为朋友就做朋友,不能的话就各自安好,不必羡慕别人寝室关系好,不必放低姿态去讨好,你完全可以去寝室以外,发展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要让寝室矛盾内耗自己,接受你无法改变的,去改变你能改变的。
你抱怨吐槽,人家照常每天潇洒,所以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而惩罚自己。
他吵,你就买耳塞;忍不了,就申请调寝。
面对摩擦性的矛盾,要柔,要软,要豁达;面对竞争性的矛盾,要硬,要狠,要勇敢。
这不是软弱,而是主动出击解决问题。
如果你不想换宿舍,还嘴笨,不喜欢吵架,这里还有份宿舍相处指南。
不要送东西,不要期待大家一起过生日
嘴皮子不厉害,就不要接话玩梗,不要一直反驳别人
当对方确实有错时,当场就合理提出来,不要忍,不要当好捏的软柿子
不要不长记性一直想跟他们玩
非必要不聚餐,不一起出行
遇到有人一起围剿你,直接点名“我在跟他说话没跟你说话”,把全体矛盾转化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矛盾
反思自己但不要过度内耗,坚持做自己才是最放松最舒服的
不要多记仇
最后再唠叨一句:
允许宿舍关系失败,也是一种成功。
因为宿舍关系的本质是“随机分配”,不是命运共同体,室友是生活习惯、价值观迥异的陌生人被强行塞进同一空间的临时队友。
有时候,甚至连队友都算不上,就像一起坐过几站地铁的路人。
遇到矛盾也不要逃避而是直接去沟通。
逃避矛盾,只会让问题发酵成“6个人的宿舍拉出8个小群”的荒诞剧。
不要直接说“你吵到我了”,换一种表达降低对方的防御性:“我睡眠比较浅,晚上声音大会影响休息。”
若对方屡次越界(如长期偷用物品、恶意孤立),表达出来,还是无法解决就申请换宿舍,保护心理健康比“维持表面和谐”更重要。
不要让别人一直宰割你的情绪,你的时间值得花在更重要的目标上。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懂得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