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ID:finance_ifeng),作者:公司研究院
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近日,60岁的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周成建一改昔日浙江首富的形象,头戴墨镜、脚踩运动鞋,在“裁缝周成建”抖音直播间跳起团舞,吸引20万人观看。
自2024年官宣品牌新零售5.0转型以来,这位曾经的浙江首富,为了拯救陷入困境的美特斯邦威,已放下身段,亲自参与到直播带货的浪潮中。
然而,现实却给了美特斯邦威沉重一击,即便创始人如此努力,美邦的业绩仍不见起色。
01、净利润缩水近九成
从财务数据来看,美邦服饰近年业绩持续承压,表现低迷。20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仅6.8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9.79%;归母净利润为-1.95亿元,同比暴跌715.45%。
进入2025年,业绩仍未见好转,不久前披露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2.27亿元,同比下跌45.23%;归母净利润993.03万元,同比缩水87.07%;扣非净利润仅66.64万元,同比下降91.79%,反映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已严重萎缩。
此外,美邦经营和资金状况同样令人担忧。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分别为-5.35亿元、-1.90亿元和-3.02亿元,2025年第上半年仍为-0.42亿元,显示现金造血能力近乎枯竭。
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披露,2025年上半年美邦累计承兑发生额724万元,承兑余额708万元,而累计逾期发生额高达1.03亿元,导致其商业汇票承兑权限被暂停。
为改变美邦的现状,周成建一直也在尝试其他途径进行改革,包括关闭低效店铺、整合供应链、拓展零售渠道、入局本地生活业务,并推出5.0新零售模式。
其最具代表性的动作为亲自进军直播带货,加入淘宝“勇往直前的CEO”项目。他在直播中坦言,此前与贾乃亮团队合作“花了大几百万,效果非常一般”,转而强调以专业品质和真诚服务吸引消费者。2024年,周成建完成10小时直播首秀,实现GMV超1500万元,3款单品销售额破百万。
然而从2025年上半年业绩来看,直播热度未能转化为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美邦还将战略方向定位于“潮流户外”赛道,并提出“潮流户外+新零售”双轨战略,试图打造“始祖鸟平替”,以200-700元价格带的冲锋衣对标高端品牌。同时,公司更换新logo“玄凤”,并将slogan由“不走寻常路”改为“不寻常的户外,青春自在”。
但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发现,美邦的实际销售表现仍显乏力,在美邦抖音官方旗舰店中,销量最高的仍是59元T恤,仅售9426件,冲锋衣最高销量仅44件。产品竞争力不足的背后是研发投入的大幅缩减——2025年上半年仅714.23万元,同比降幅达一半。
02、曾经的“步行街之王”
提及美特斯邦威,许多80后、90后的记忆里,总会浮现出那句“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的广告语,以及和周杰伦相关的青春印记。
这个曾占据城市步行街核心位置的服装品牌,有着一段辉煌的崛起史。
故事要从1995年说起。
那一年,创始人周成建在温州开出了美特斯邦威的第一家专卖店。
彼时的国内服装市场,还被传统的“自主生产+直营销售”模式牢牢占据,不少品牌困在产能、渠道的双重压力里难以前行。
而周成建却跳出了固有思维,大胆推出了“生产外包、加盟销售”的虚拟经营模式——自己不建工厂,把生产环节交给专业代工厂,集中精力做品牌塑造和产品设计;也不盲目扩张直营店,通过加盟模式快速铺开销售网络。
这步“险棋”成了美特斯邦威的破局关键。
没有了生产端的重资产负担,品牌能把更多资源投入到设计研发和营销推广上,运营效率大幅提升,短短几年间,门店就从温州走向了全国。
而真正让美特斯邦威“火遍大街小巷”的,是2003年那记“前瞻性重拳”——邀请周杰伦担任品牌代言人。
当时的周杰伦,凭借《双节棍》《七里香》等作品,以独特的中国风旋律和酷拽的个性,成为亚洲乐坛的顶流,更是无数年轻人追捧的偶像。
当周杰伦穿着美特斯邦威的衣服出现在广告里,说出“不走寻常路”时,瞬间击中了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渴望与众不同的心理。
那句广告语不再只是简单的宣传语,成了一代人的青春符号,美特斯邦威也顺势成了“年轻人的专属服装品牌”。
借着代言人的热度和创新的经营模式,美特斯邦威一路高歌猛进。
2008年,它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了国内“休闲服饰第一股”,市值最高时冲到389亿元。
创始人周成建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连续3年稳坐服装行业首富宝座,2008年还以20亿美元资产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5位,成了当年的浙江首富。
到2011年,美特斯邦威迎来巅峰:年销售收入99.45亿,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06亿元,门店数量突破5000家——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里有它的直营店,二三线城市的步行街、商场里满是加盟店,成了名副其实的“步行街之王”。
03、内外困局下的坠落
可谁也没想到,巅峰之后,却是急转直下的困局。
从2014年开始,美特斯邦威的业绩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路下滑,曾经的“王者”渐渐没了往日风光,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已经跌至6.81亿元,同比下降49.79%。
门店数量也从巅峰时的5000余家锐减至607家。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美特斯邦威甚至不得不走上“卖楼求生”的道路,昔日的行业标杆,如今深陷生存危机。
这背后,既有外部市场的剧烈冲击,也有品牌自身的重重问题。
最先带来压力的,是国外快时尚品牌的“入侵”。
ZARA、H&M、优衣库等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它们靠着“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最新潮流款式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
而美特斯邦威的新品筹备期长达6-8个月,等它的新款上市时,潮流早就变了样,产品设计滞后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年轻消费者开始转头奔向快时尚门店。
与此同时,电商的崛起又给了传统零售一记重击。
淘宝、京东等平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衣服,价格透明、款式丰富,购物习惯慢慢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可美特斯邦威一开始没跟上这波趋势,电商渠道布局迟缓,运营也缺乏亮点,既没能留住线下老客,也没抓住线上新客,客流量肉眼可见地减少。
如果说外部冲击是“天灾”,那内部问题就是“人祸”。
美特斯邦威的门店结构早已埋下隐患——5000多家门店里,加盟店占比高95.5%,直营店只4.5%。
大多数加盟商缺乏专业的经营能力,有的为了冲业绩盲目进货,有的管理混乱,慢慢出现了还款逾期、应收账款账期变长的问题。这不仅让品牌口碑受损,还直接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运转越来越吃力。
更棘手的是库存问题。
早在2010年,美特斯邦威的存货余额就高达25.48亿元,占总资产的30%,堆积如山的衣服成了“烫手山芋”。
为了回笼资金,品牌只能频繁打折促销。
可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虽然短期内能卖掉一些库存,但却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认知一降再降——原来“不走寻常路”的美特斯邦威,也和街边廉价服装店没什么区别,品牌形象渐渐崩塌。
如今,美邦上半年的存货周转天数高达462天,超一年的时间,与其他品牌相比,更加“卖不动”了。
60岁的周成建虽然在奋力自救,但对于美特斯邦威而言,这场自救能否改写结局尚未可知。
不过,它的故事,早已成为一代消费者青春里,一道带着遗憾却难以磨灭的印记。
立足湾区,解锁发展新格局;放眼全球,奔赴共赢新路径。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将于9月23至24日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格局·新路径”为主题,汇聚全球政商学界精英,共同洞察变局脉络、探寻发展新机,围绕“重构世界经贸新格局”、“企业全球化新路径”、“数字货币:重塑支付体系?”、“人工智能+:新浪潮、新蓝海”、“做多中国:十年大牛市”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