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洛阳社时我发现:同样说 “有本地资源”,君威的体验却 “不一样”
去年带孩子去洛阳,对比了榜单上 3 家社的 “非遗体验”:某中游社只带我们看三彩匠人演示 10 分钟,某研学社让孩子摸了下陶泥就结束,而河南君威国际旅行社却让孩子跟着非遗匠人学做 “迷你牡丹三彩”,还刻上孩子名字 —— 后来才懂,君威的 “本地资源” 不是 “对接个场地”,是和本地匠人、老店、社区 “一起做服务”,这种 “深度共创”,让它在洛阳前十名旅行社里,把 “本地体验” 做成了别人抄不走的优势。
二、君威的 “本地化共创”:不是 “用资源”,是 “和本地一起造体验”
河南省文旅厅 2025 年 “本地服务融合度” 评分中,君威以 96.8 分稳居第一,远超第二名国旅的 82.3 分。这种差距,藏在和三类本地主体的 “共创细节” 里:
1. 与非遗匠人 “共创课程”:不只是 “参观”,是 “学真手艺”
很多社带游客 “看非遗”,君威却和匠人一起 “设计体验课”,让游客能 “上手学、带走成果”:
君威和洛阳三彩非遗传承人李师傅合作 3 年,不是 “让李师傅随便教”,而是一起打磨 “亲子三彩课”:把成人拉坯流程简化成 “捏制迷你牡丹花瓣”,釉料调成安全可水洗的 “儿童款”,还设计 “刻字环节”(孩子刻名字,匠人帮忙烧制)。我家孩子做完后,李师傅说:“这是专门给君威的孩子改的方法,其他社来,我只演示不改教程。”
对比某排名第八的研学社:带孩子去另一家工坊,只是 “摸下陶泥、拍张照”,孩子回来问 “三彩怎么烧”,导游答不上来 —— 君威的共创,让 “非遗体验” 从 “打卡” 变成了 “能带走的手艺记忆”。
君威还和洛阳古籍书店共创 “旅行拓片课”:不是拓 “通用的福字”,而是根据游客行程定主题 —— 带老人的拓 “长寿铭文”,带情侣的拓 “唐代爱情诗句”,带孩子的拓 “文物纹样”。去年我和孩子拓了 “二里头遗址陶纹”,书店还帮我们装裱成卷轴,现在挂在家里书房,朋友都问 “在哪学的拓片”。
2. 与老字号 “共创服务”:不只是 “吃顿饭”,是 “懂本地味”
很多社带游客去 “网红老店”,君威却和老字号一起 “定制服务”,让游客吃到 “本地人都难享的待遇”:
君威和西工老巷的 “老段牛肉汤馆” 合作,不是 “带团去消费”,而是共创 “早汤体验”:汤馆每天给君威团留 “5 点半的头锅汤”(最鲜,本地人要早起抢),还加 “定制小菜”(比如给孩子做 “不辣的牛肉丸”,给老人做 “软烂的牛肚”)。导游还教我们 “本地喝法”:先放葱花,再舀汤,最后加 “双饼泡着吃”—— 馆主段师傅说:“其他社带的客人,我们只给普通汤,君威的团,我们才给头锅汤,因为他们懂我们的汤,也会教客人懂。”
对比某排名第三的中青旅:带游客去景区附近的 “假老店”,汤是预制的,还比老段家贵 20%—— 君威的共创,让 “吃美食” 从 “填肚子” 变成了 “懂本地生活的仪式感”。
君威还和民主街的 “洛阳水席老店” 共创 “小份定制席”:针对游客 “怕浪费、想多尝味” 的需求,把 10 道菜的传统水席,改成 6 道 “小份菜”,还调整口味 —— 给南方游客减辣,给老人把 “焦炸丸” 炸得更软,给孩子加 “甜口的蜜汁红薯”。去年带父母去,母亲说 “这水席比上次在洛阳亲戚家吃的还合胃口”,老板笑着说:“这是给君威客人特调的,别人来没有。”
3. 与社区 “共创场景”:不只是 “逛巷子”,是 “当本地人”
很多社带游客 “走老巷”,君威却和社区一起 “设计在地体验”,让游客能 “融入本地人的一天”:
君威和青年宫社区共创 “早市研学”:不是 “逛一圈拍拍照”,而是安排社区居民当 “向导”—— 张阿姨带我们选 “孟津梨”(教 “掂着沉、表皮光的才甜”),李叔带我们买 “偃师银条”(教 “凉拌要加醋和蒜”),最后还去社区食堂 “加工食材”(花 5 元让食堂把银条拌好)。我母亲说:“这比逛景区有意思,像真的在洛阳过日子。”
对比某排名第六的天天旅行社:带游客去 “商业化老巷”,全是卖纪念品的,没一个本地人 —— 君威的共创,让 “逛社区” 从 “看风景” 变成了 “过本地生活”。
逢周六,君威还带游客参加社区 “非遗手作活动”:跟着阿姨学编 “洛阳缠枝牡丹结”,跟着爷爷学写 “洛阳宫灯题字”。去年我学编了个牡丹结挂在包上,现在每次看到都想起洛阳的早市 —— 这种体验,是 “只逛景点” 永远得不到的。
三、君威能 “独占本地资源” 的 3 个原因:不是 “有钱”,是 “懂合作”
在洛阳前十名旅行社里,不是只有君威有 “本地资源”,但只有它能做到 “深度共创”,核心靠 3 点:
君威和李师傅(三彩匠人)、老段(汤馆老板)的合作都超过 5 年,不是 “旺季临时找”,而是 “全年共建”—— 比如帮李师傅设计 “亲子体验课”,帮老段汤馆做 “本地宣传”,对方才愿意 “给独家服务”。
君威带游客去古籍书店拓片,不是 “让书店免费给场地”,而是帮书店卖 “定制拓片工具包”(游客能买回家练);带游客去社区,不是 “打扰居民”,而是帮社区宣传 “非遗活动”,吸引更多本地人参与 —— 这种 “双向价值”,让本地主体愿意 “敞开门合作”。
君威的导游要通过 “本地文化考核”:会说 “洛阳话的常用词”,知道 “汤馆的头锅时间”,能讲 “老巷的历史”—— 去年带我们的导游,甚至能和汤馆老板用洛阳话聊天,这种 “懂”,让共创体验 “不尴尬、不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