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宋广军 通讯员 王惠娟
“2024年,我们共组织进场交易项目1246个、1815宗,成交1648宗,成交金额293.17亿元,节约资金6.38亿元,增值金额1.02亿元。节约资金同比上升35.3%,每百个项目投标企业数量上升28.2%,而质疑投诉却大幅下降。”9月16日,在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黄自正拿着该中心过去一年的“成绩单”说。
数字背后,是一场静悄悄的公共资源交易革命。从“人”的随机抽取,到“场”的物理隔离,再到“位”的逻辑防扰,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的“六随机”组合拳,正重塑着公共资源交易的生态。
评标方式不断创新从:“面对面”到“背对背”的革命
近日,“许昌建投中能热力有限公司经开区工业供热管网提升改造”项目开评标工作在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这个看似普通的项目,却标志着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重要突破。
该项目使用了“六随机+双盲”多点分散式评标,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受理人员、见证人员、评标主场、评标副场、评审专家、评标席位的随机抽取,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干预空间。
“项目进场时,改变以往人为指定科室受理人员的方法,由系统随机选定受理人员,与招标人或代理机构通过交易系统线上对接项目需求。同时通过系统随机抽取的见证人员,对交易全过程进行见证。”据该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方式从源头上避免了“熟人好办事”“老面孔打招呼”,确保每个项目都有公正的起点。
2024年,许昌在全省率先实施“双盲+分散式”评标,为公共资源交易注入“科技+制度”双引擎,实现投标信息“不可见”、专家身份“不泄露”、评审过程“零接触”。
从人为操作到智能随机,从面对面到屏对屏,许昌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正在用科技的力量筑起一道坚固的公平防线。
服务效能切实提升: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胖东来式”服务
许昌以知名企业胖东来的优质服务著称,如今,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也立志打造“胖东来式”服务。创新推出的“交易员”制度,将进场项目交给“交易员”负责,主动靠前服务,全程陪办,跟踪服务招投标项目全过程。
持续降低CA数字证书办理费用,更是直接为企业减负的实实在在举措。经过与第三方CA公司反复沟通,许昌推动介质CA办理费用从800元/套降至500元/套,达到全省收费最低水平。
同时,上线的移动CA功能,实现手机扫码登录系统、签章等操作,费用降至300元/年,极大降低了企业负担。这些小细节的改变,汇聚成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提升。
制度机制更加完善:筑牢公平竞争的“防火墙”
“我们建立的招标采购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求招标人在发布招标文件前提交公平竞争审查情况。”黄自正告诉记者,自该制度实施以来,进场交易项目全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企业对招标文件的质疑明显减少,招投标活动更加公平高效。
为了防止出现未招先建问题,该中心还建立现场勘察制度,项目进场前实地察看工程建设项目现场情况,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协助招标人更好地开展招标工作。
同时,该中心在全省首创交易现场“五个不见面”,即投标不见面、开标不见面、评标不见面、监督不见面、见证不见面,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规范交易活动。
这些制度创新,实现了交易环节“零障碍”、业务办理“零跑腿”、交易服务“零距离”、交易“零成本”,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率和效益。
平台建设持续加快:数字化赋能交易全过程
近年来,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平台升级改造为契机,聚焦数字化、智慧化、一体化、便利化,加快建设集交易、监控、服务、信用、预警、评价、投诉及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化综合交易平台。
“我们打造的是从项目入场到合同签订全链条打通的‘一张网’,不仅效率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真正实现了阳光交易、智慧监管。”据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自2024年8月上线试运行以来,该平台已顺利完成1395个交易项目,全市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全面迈入数字化时代。
该平台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工智能与评标系统的深度融合。招标文件的智能化自动化检测功能,可以及时准确发现招标文件中存在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推送至招标人修改完善,实现对招标采购文件自动化、智能化审核,既减轻专家负担,也有效防范评审风险,同时还实现了“评标流程自动化、投标文件结构化、功能操作便捷化、评审行为规范化”。
此外,该中心新开发的全流程数字化见证系统,实现了电子化交易系统、影像监控、拾音设施等软硬件设施数据自动抓取融合,交易见证报告一键生成,对交易全过程实时记录和存证。
协同配合全面加强:大数据精准打击违规行为
为切实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许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行政监督部门在全市深入开展招标投标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发现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4个,建立完善制度68项。开展8次联合抽查,检查项目131个,发现各类不规范问题147个。
值得一提的是,整治活动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立了串通投标预警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之间的亲密度关系及投标文件雷同性等多维度指标进行智能分析,实现了对围标、串标行为的自动监测、预警,对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2025年,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效率、规范平台运行、维护公平竞争。”黄自正表示,评标专家遍布不同城市,通过“云端会商”在线协作,全程“零接触”;招标文件隐去企业名称,专家通过虚拟代码进行“盲评”,这套精密系统正在许昌打造着越来越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许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着力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 “一门不进、一人不找、一趟不跑、一钱不花”的许昌品牌,为落实省委“两高四着力”和许昌市委“两融五城四跃升”要求,推动许昌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共资源交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