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30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百余名记者在江苏开展“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调研。“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一些数字正成为不少媒体关注的焦点。
而从这些数字背后,也得以窥见媒体眼中的开放江苏。
比如,对于经济日报来说,“同比增长超过190%”这一数字成为他们的关注点。经济日报记者在苏州吴江盛泽镇采访吴江明斯克贸易有限公司时,该公司总经理吴长明给出这么一组数字:今年1至7月,公司出口额同比增长超过190%,其中跨境电商出口超过3800万美元。
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家公司不仅稳住了脚步,还实现了逆势增长,是如何做到的?在《同比增长超过190%,这家吴江企业如何闯出外贸逆势上扬路?|活力中国调研行》稿件中,记者给出进一步分析:首先是以敏锐的嗅觉提前布局多元化市场、其次是过硬的品质和技术练就“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来自政府部门的精准支持也成为推动企业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
如今,该公司的贸易网络已覆盖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宜家等国际知名品牌的面料供应商。
在大河财立方记者眼中,“爆卖70国”成为他们采访调研中的重要印象。
在《宠物用品爆卖70国,这家盐城公司怎么做到的?丨活力中国调研行》一文中,记者这样写道:中恒宠物在行业深耕超过30年,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多系列多种规格宠物消费用品,基本涵盖清洁、储运、饮食具、智能家居、智能玩具和零食品等全品类领域。
一家宠物用品公司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专利?该稿件说道,记者了解到,目前中恒宠物拥有130余人研发团队,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长期合作。目前,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上海研发分中心等,年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年研发产品超100件,投放市场超50件,申请专利超60件。
科技支撑,产品开路,作为一家外向型企业,中恒宠物客户已经覆盖欧美、亚太及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位居国内同行前列。比如,比利时公司年销售已达2500余万美元。而在柬埔寨投资的两家公司中,一家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余万美元,另一家公司的部分产线已经进入正常生产形成销售,另有部分产线近期即将进入试生产。
中国新闻网记者关注的数字则是“超900亿元”。常熟服装城是中国大型服装服饰专业市场之一。近年来,常熟外贸订单呈现小型化、碎片化趋势,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量中小微企业对碎片化贸易需求高涨。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原来很多小商户的订单在出口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很多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没有任何保障,资金风险高。为帮助企业解决在跨境贸易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2019年10月,常熟上线启用“市采通”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组货拼箱、通关申报、收汇结汇、免税申报、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出口服务,引导中小微主体合规开展跨境贸易。
自启用以来,“市采通”平台已服务4万余家中小微外贸主体,出口至17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900亿元,其出口额占江苏其他贸易出口总值的80%,成为江苏省外贸新业态发展重要抓手。
撰稿 | 新华日报记者 徐睿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