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回扣”下,药企纷纷撤离英国
创始人
2025-09-22 14:25:23
0

一场席卷英国的生命科学版图的暴风雨,仍在呼啸着。


9月10日,默沙东宣布关闭伦敦药物研发中心。这已不再是缩减规模或暂缓投资,而是一次彻底的清场。所有研发业务转移至美国,只留下空壳般的注册存在。


紧随其后,礼来宣布叫停原定在英国的生物技术孵化器项目,声称要“等待生命科学环境更加明朗”。


这还不够,当本土巨头阿斯利康也加入队列,冻结了剑桥研究中心的2亿英镑投资时,信号已异常清晰:英国正在愈发远离全球制药的舞台中心。


9月15日,法国赛诺菲也公开表态,将对英国采取类似立场,加入撤退阵营。


如果说前几年这些巨头还抱着观望态度,眼下却已演变为一种系统性撤退战略。曾经被誉为欧洲制药高地的英国,如今为何成了MNC眼中的“投资黑洞”?答案藏在政策与资本的尖锐冲突中。


而这场风暴,或许远未结束……


MNC被迫出逃


站在MNC角度,这波撤退绝非主动选择,而是在英国层层叠叠的税收重压下的被迫出逃。


长期以来,药企在英国开展研发和商业活动,需要面对公司税、研发税以及药品销售返款等多重税收负担。


提起英国NHS,大概是很多英国人颇为自豪的一项公共事业,常常被视为“免费医疗”的典范。然而,在老龄化加剧、资金紧张重重困境下,NHS的动作正在变形,压力进一步给到药企身上。


根据英国法定定价方案和“品牌药定价、获取与增长自愿计划”(VPAG),药企必须将一定比例的销售额返还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以弥补医保缺口。这意味着,药企必须按销售额向政府按比例回款,这会直接压缩实际投资回报率。


此前,已有部分药企对此表示不满,艾伯维和礼来先后宣布退出VPAS计划,认为这损害英国市场的创新性,BMS则取消了34项与NHS的合作。但更可怕的结局是默忍:辉瑞、阿斯利康、诺华等巨头,只得无奈砍掉在英国的药品研发计划。


近期,税收负担进一步加码,加剧了企业压力。今年一季度,纳入2025年法定定价方案的药品返款率为15.5%,与预测的VPAG比例15.3%基本一致。


然而,随着新药销售增长超预期,VPAG决定将返款率上调至22.9%,卫生与社会保健部(DHSC)进一步提议23.8%,实际执行中,上半年按15.5%支付返款的企业,下半年需按32.2%支付。这意味着,药企在NHS销售额的三成要返还回去。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在索求更高利润“回扣”的同时,还在削减药品预算。英国医药行业协会ABPI指出,英国用于新药的医保支出比例相对较低,仅为9%,而日本和西班牙等国家分别将20%和17%医疗保健预算用于新药。


对于英国来说,在盘子就这么大的情况下,政府追求的是更多人有药可用,流向创新研发的钱自然会变少,这势必对研发导向企业积极性造成挫伤。


就在8月22日,英国卫生大臣韦斯·斯特里廷就其最新的“慷慨”提议向药企发出最后通牒遭到拒绝后,长达数月的药品定价谈判彻底破裂。


于是,撤资、砍项目、部分退出市场,成了大药企们的必然选择。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阿斯利康、诺华等多家MNC纷纷削减或暂停在英国的研发项目,大药企对英国市场的投资意愿降至冰点。


事实上,业内已经发出了警告,若回扣率维持在20%以上,到2033年英国可能流失约110亿英镑(约1066亿元人民币)的研发投资。


当然,也并非所有大药企都彻底撤离。BioNTech和GSK仍选择坚守,但这究竟是出于战略考虑,还是无奈妥协,尚难定论。比如GSK一方面承诺继续在英国投资,另一方面又计划在美国追加300亿美元资金,对比之下,英国的分量不言而喻。


英国一手好牌打烂


曾几何时,英国是制药企业的欧洲“黄金门户”——脱欧前,手握一手无可挑剔的王牌:欧盟统一市场确保药品“一次审批,全域通行”;伦敦的金融资本喷涌资金;牛津与剑桥的科研精英源源不断;NHS的庞大体系支撑临床试验。凭借这些要素,英国长期稳居全球制药投资高地。


然而,脱欧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首先是审批效率断崖式下滑。英国药监局MHRA虽独立,却因流程繁琐效率大幅降低——审批排名从全球第6位跌至2024年的第18位;临床试验申请长达186天,是欧盟的近两倍。


在讲究唯快不破的创新药研发世界,效率下降,等于自废武功。


其次是人才和科研合作的受阻。欧盟人员自由流动政策的取消,使跨国科研团队组建困难;临床试验的跨境推进效率也随之显著下降。


脱欧本应是独立机会,却让英国曾经的优势沦为劣势。


当然,脱欧也给了英国“政策自由”,不再受欧盟法规限制,有更多自主制定税收政策的空间。面对NHS高昂支出和财政缺口,政府开始“收割”大型药企,典型手段就是VPAG计划。


欧洲国家早有VPAG计划的类似经验。比如德国是最早推行药物参考定价制度的国家,法国也曾对部分药价管控条款进行修改。即使是创新药天堂的美国,医改也是在控费与产业激励间反复权衡。


对于英国政府来说,政策初衷是合理的:控制药价、缓解财政压力、保障患者利益。但在执行过程中,却由于财政压力走向极端。


如下图所示,2024年底,政府宣布VPAG的返利比率再度提高,达到23.5%,远超其他国家的平均值(约7%),甚至是法国的4倍。



结果导致,MNC预期的崩塌,投资热情进一步冰冻,患者实际获得的药物反而减少。


脱欧切断了一体化红利,VPAG计划进一步挤压利润,国际竞争又把英国边缘化。最终,曾经的全球制药投资高地,在几年间沦为“资本弃子”。


没有共识,都是输家


这场危机的核心不在政策,而在共识的缺失。政府的诉求是财政可持续、企业的底线是合理利润、患者的愿望是药物可及。这三者本可在制度设计中实现一种微妙的平衡,但在英国的现实中,却走向了对立。


ABPI首席执行官指出:“政府确实正确地将生命科学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但如果VPAG和相关法定计划中的过高支付率问题无法解决,英国将看不到投资回流。”


诺华英国和爱尔兰地区总经理卡尔斯特伦更是直言:“制药行业与政府缺乏共识,已对患者、NHS和整个生命科学产业造成严重挫折。”


短期来看,药价似乎降了,但长期代价巨大,创新药入英速度放缓,部分救命药被NHS拒之门外。


这种情况下,患者首当其冲。典型如去年HER2-ADC药物DS-8201就因价格分歧未能纳入NHS体系,NICE认为其不太具有成本效益。但DS-8201的疗效,此前也已经获得了ASCO、NCCN、ESMO的推荐。


今年,礼来将减肥药Mounjaro在英国涨价170%的举动,更是彻底暴露了政策与现实的不对等。


至于政府层面,短期的确实现了医保支出下降,NHS药品预算已连续十年收缩,表面数字“漂亮”。但这种胜利代价同样惊人,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英国生命科学外资直投暴跌58%,全球排名一落千丈。


眼下,MNC更是上演集体撤退。显然,财政紧缩换来的是投资信心的崩塌,而非真正的可持续性。


因此,无论从哪一方看,这场博弈都是输,企业退出、患者受限、政府陷入信任危机。


尽管近期英国科学大臣公开表示,政府决心解决与制药行业的僵局,并扭转NHS药品支出连续10年下降的趋势,但是,政策滞后、产业信心重创,注定这是一场漫长自救。


对于全球而言,这更是一记警钟:在生物科技这个决胜未来的赛道上,平衡好“控费”与“激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否则,资本永不忠诚,它只会流向最温暖的土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作者:沙晓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什么我们不再相信“第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枪上花,作者:枪上花,原文标题:《品牌空心化》,题图来自:视觉中国做品牌就是智商...
重磅!新型皮下注射药物Keyt...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了默克公司推出的皮下注射版Keytruda,这一新型药...
金城武,“娱乐巨星”与“隐士” 一部都市传说级别的电影,《风林火山》终于要上了。更具“神秘”性的是——这是2017年至今,金城武唯一...
原创 无...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自杀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愈发受...
【每日一膳】一碗浓香营养的猪骨... “白露秋分二节,热降液生。”这句话的意思是,白露、秋分这两个节气,阳热之气由地表上弥散的状态逐渐收敛...
广西桂林玩5天最佳路线推荐,国... 十一黄金周,是一年中难得的长假,也是家庭出游的好时机。很多家长都想趁着这个假期,带孩子出去走走,开阔...
原创 国... 【最新动态】2025年9月20日,乌兹别克斯坦权威媒体zamin发布独家消息,现年44岁的足球教练卡...
四川旅游五天行程(超实用攻略)... 在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四川作为旅游大省,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美食魅力,吸引...
蔡伦竹海风景区国庆游览公告 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 敬至广大游客及耒阳市全体市民: 蔡伦竹海风...
国庆节新疆游玩老年团16日15... 国庆节新疆游玩老年团16日15夜人均价格4800元,乌鲁木齐亲子十六天游最佳路线已为您整理好!新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