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泳铭的23分钟与阿里的3.3万亿市值:资本市场为何买账“AI+云”新叙事?
创始人
2025-09-28 16:25:24
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 (ID:iebrun),作者:胡镤心


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一场23分钟的演讲,不仅让全场屏息,更让资本市场热捧——阿里股价应声暴涨,公司市值当日飙升近3000亿港元。


吴泳铭为阿里云按下了一场彻底的“身份重置”键:战略核心从“云+AI”逆转为“AI+云”——AI是终极目的,云只是随时可被替换的手段。他更是宣布,将砸下3800亿的巨额投入,豪赌一个名为“ASI”(超级人工智能)的未来。


就在同一个月,火山引擎高调宣称自己才是中国AI云市场的“真第一”,展会现场,双方横幅标语隔空对决,火药味十足,这也成为当日引发关注的焦点。


“AI+云”的战略逆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机与野心?想要成为“AI时代的规则制定者”,阿里云需要跃过哪些坎儿?从云栖大会现场,我们看到了阿里云的野心与焦虑。


▎阿里云不想做“云”了?


吴泳铭在云栖大会发表了23分钟演讲,阿里股价涨超9%,收盘价报每股174港元,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总市值达3.32万亿港元,一日暴增近3000亿港元。


值得注意不仅仅是吴泳铭给出的未来10年AI发展路线图,而是吴泳铭给阿里云的新定位。


过去,阿里云的AI战略是“云+AI”——以云服务商为立身之本,AI能力是构建在云基础设施之上的一种增值服务与能力延伸,更像是云上的一个重要应用。


而吴泳铭强调阿里云“全栈AI服务商”的身份,战略核心逆转为“AI+云”——AI是目的,云是手段,云被隐含在AI内。这是对阿里云身份的一次根本性重构,身份认同从“做云的公司”转变为“做AI的公司”,从“基础设施提供”到“智能能力输出”。


“因为提供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需要云,所以提供云。如果未来提供人工智能不需要云了,就不提供云,AI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这是阿里云的新定位。资本市场和技术驱动都比较认这一点。”阿里云内部人员表示。


这一转变背后,阿里云增长重回快车道。阿里财报显示,2025年Q2,阿里云季度营收333.98亿元,同比增长26%;2025上半年,阿里云营收635亿元,同比增长21.8%。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为支撑这一宏大愿景,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根据远期规划,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想成为规则制定者,阿里云要跃过哪些槛儿?


吴泳铭认为,未来全世界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下一个十年AI发展路线图是:


1、“智能涌现”,AI通过学习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


2、“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这是行业当前所处的阶段;


3、“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的全量原始数据,实现自主学习,最终能够“超越人”。


实现AGI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仅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以解决气候、能源、星际旅行等重大科学难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吴泳铭明确了阿里云的战略路径。阿里云作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将通过两大核心路径实施AI战略:第一,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其二,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


换句话说,阿里云的野心是要成为"AI时代的规则制定者"。


要成为规则制定者,除了保持核心技术的绝对话语权,还要保证在核心领域的持续领先,即千亿投资、百万服务器、世界级大模型,缺一不可。


在模型上,通义家族目前有300多个模型,覆盖从图文到视频的几乎所有参数模型,跨越0.5B到1000B的参数跨度。模型发布节奏非常快,在云栖大会前一天发布三款模型,云栖大会第一天发布7款模型。其中,Qwen3-Max刷榜全球第三。


当然,规则制定者的地位并非仅靠技术授予,更需要广泛的生态认同。


阿里云打出“开源”牌,吸引全球开发者基于其平台进行创作,形成依赖,并试图构建起强大的社区信仰。这需要极低的开发门槛、丰富的工具链、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开放的治理理念。


这一商业模式需要在全球市场得到验证,证明其相比微软Azure+OpenAI或Google Cloud+Gemini的组合更具性价比和吸引力,否则开源策略将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谁才是AI云真·第一?阿里云和火山引擎“打”起来了


进入云栖小镇,大大的横幅上写着阿里云“AI云市场份额领先,超过第2-4名总和。”火药味儿十足。


前不久,火山引擎引用IDC报告(《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分析(2025H1)》,9月19日发布),强调在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即通过MaaS模型平台调用Token市场)位居国内第一,2025上半年市场份额49.2%,火山引擎的广告标语也变成“占中国公有云大模型市场份额46%”。


一时间,谁是中国AI云市场第一,再次引发关注。


争“第一”本质上是在定义战场。


在一个技术快速迭代、选择众多的市场中,客户(尤其是传统企业)面临巨大的选择恐惧症和决策风险。


“市场第一”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心智武器,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我们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选择我们风险最低”。这能极大地降低客户的决策成本,符合其“安全第一”的采购原则。


至于阿里云和火山引擎的第一之争,背后的奥妙是什么?


在大会现场,阿里云相关负责人向我们解释:奥妙是各家的统计口径差异。


今天的大模型部署与调用有三种方式:第一,MaaS服务平台API call。第二,在公共云上做私有化部署,头部科技类公司选择较多。第三,敏感行业在私有云或者线下做私有化部署。3种加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AI云市场。


火山引擎强调的是Token调用量,阿里云强调大模型调用次数。


阿里内部人员表示,由于视频生成所需Token数是图文的上百倍,所以视频类内容的Token调用量更大。调用次数不强调Token消耗,而是强调调用频次,比如一个简历分析,20个token够用,但一天调用几百甚至上万次,这和业务场景有关。


同时,由于现在能统计的云上API调用量,不包括私有化部署的消耗量,即客户自己在阿里云上部署通义前文开源模型的调用量,掌握在客户手中,无法统计;客户在私有云或线下部署的通义模型调用量,无法统计。所以阿里云不强调API调用量。


但沙利文调研了中国500强,有超过70%采用了生成式AI,其中阿里云和通义千问的渗透率是53%。周靖人强调,事实上现在通义千问在中国的企业级和全球开发者的渗透率,应该都是第一。


其实“第一”之争远不止一个虚荣的头衔,更是一把战略武器。退缩就意味着将定义市场的权力拱手让人,意味着可能在客户心智、开发者生态和资本视野中沦为“次要选择”。


尽管从业者也在开玩笑称“有多少媒体,就有多少第一”,阿里云强调自己比第2、3、4名加起来还多,这一数据就是为了给客户注入最强的信任感。


成为规则制定者,意味着要从一个强大的技术竞争者转变为一个值得信赖的生态奠基者和责任担当者。阿里云虽已展示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战略决心,但其规则制定之路才刚刚开始,面临的每一个难点都是下一个时代的核心命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洪灏:年轻人要多买股票,如果钱... 格隆汇9月28日|著名经济学家洪灏此前表示此轮牛市是“单身牛”,他近日进一步解释称:“我只是在做一个...
张一鸣和奥特曼都得学小扎 “当下的计算机形态,与我们想象中科幻感的‘AI 伴侣’并不契合。真正适合的形态还有待探索,但最终重要...
张景龙医生:入秋血管易“堵车”... 中秋一过,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很多人以为心脑血管问题只在冬天爆发,其实入秋这半个月,才是“高危窗口期”...
掌握这个小技巧让你减肥开挂 我们从小就经常会听到一个饮食习惯就是细嚼慢咽,但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我们很多时...
国庆中秋假期 首都机场预计运送... 央广网北京9月28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记者从首都机场了解到,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首都机场...
家常小食魂!广东卤味鸡蛋,简单... 制作广东卤味鸡蛋,首先需要准备适量的新鲜鸡蛋,数量可以根据家庭需求而定。将鸡蛋外壳仔细清洗干净,冷水...
展会预告 | 亚洲高端旅游行业... 2025年11月3日至6日,亚洲首个专注于入境高端旅行的小规模深度交流平台——亚洲奢华旅游展(Fur...
滨海湾夜间景观记录:步道与观景... 当夜幕降临,新加坡滨海湾变成了另一幅画面。白日的现代化都市在灯光映衬下呈现出温润的气息,摩天大楼的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