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南沙20公里美丽海岸线实现全线贯通并正式对公众开放。百余名骑行爱好者作为首批体验者,从隧道博物馆起点出发,沿新建滨海慢行系统完成全程骑行,标志着这一串联自然生态、城市繁华与人文景观的滨水公共空间全面启用。
贯通工程历时四月,串联三大功能板块
记者从南沙区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工作专班获悉,该项目历时四个月建设,涵盖滨海大道段、滨海岸线贯通工程段、慧谷超级堤及亭角大桥至蕉西水闸段,总长20公里。通过“一段一策”设计理念,工程打通了南沙街道至港湾街道的滨水空间阻隔,串联起南沙湾滨海休闲区、慧谷科技创新区与蕉门河城市中心区三大功能板块。
骑行体验展现海岸魅力
在当日的贯通骑行活动中,参与者途经明珠湾大桥、慧谷超级堤、滨海公园、天后宫等标志性节点。记者在现场看到,骑行道一侧为碧波万顷的海域风光,另一侧是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不少市民驻足拍照记录。
据承建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南沙滨海大道项目部总工程师孟松松介绍,目前滨海大道段先行开通堤顶路,后续将打造“4亭4台”旅游打卡点。
多个景观节点各具特色
记者沿线路走访发现,多个特色景观节点构成海岸线的亮点。
在隧道博物馆区域可眺望灵山岛与横沥岛组成的明珠湾区天际线;明珠湾大桥以436米主跨成为世界跨度最大的三主桁钢桁拱桥;慧谷超级堤通过海绵城市设计实现防洪与景观融合;南沙滨海公园拥有8公里专业骑行道和观景平台;南沙天后宫保留着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记忆;滨海沙滩区域划分出亲子游乐与运动空间;南沙游艇会则以其欧式建筑群和游艇码头成为摄影热门地。
便民设施完善,出行便利
针对市民关心的交通服务问题,记者了解到,滨海大道段可搭乘地铁4号线至广隆站或大涌站步行到达,滨海岸线贯通段可通过南沙客运港站及多路公交接驳。
沿线在隧道博物馆、南沙旧镇、慧谷超级堤等区域均设有公共卫生间;各主要节点配套停车场已同步启用。
市民反响积极,期待后续建设
“家门口多了看海场所,不仅适合骑行,沿途风景也很丰富。”市民郑小姐向记者表示。该项目作为南沙区迎接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残特奥会的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通过融合赛事筹备与民生需求,构建起骑行、散步、露营等多元活动区域。
恰逢国庆中秋假期,这条海岸线将为市民游客提供“看海+骑行+游玩”的新选择。未来,南沙区将持续完善滨水空间功能,释放城市活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记者 江皓轩 通讯员 王婧瑞 曾嘉伟 谢子亮
图|刘伟 南沙区宣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