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亲爱的家长朋友们,8天长假已经过去了两天,你们是如何度过的?
是在景区里感受人挤人?
还是不想去凑热闹,选择家里蹲呢?
其实,放假的意义并不一定在于去远方旅行。家人的陪伴、生活节奏的松弛、欢乐的家庭游戏都可以让我们的假期变得精彩。
今天,我们整理了一套假期亲子居家娱乐指南,一起来看看吧~
1
菜市场
在家一起讨论:“10元钱能买什么?” 制定一个购物清单,比如“买一顿晚餐的蔬菜”或“买三种不同的水果”。
在菜市场,可以引导孩子对比不同摊位的价格和质量。“你看,这家的西红柿红一些但贵5毛,那家的便宜但有点青,我们选哪家?”
鼓励孩子向摊主询价、请求称重,并让他自己付钱。
2
博物馆/美术馆
和孩子约定分别找出自己喜欢的“三大宝物”,将自己找到的“宝物”画下来。
分别说一说喜欢的原因,讲一讲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们有什么作用,发生过什么故事。
还可以选择一幅人物画或者陶俑来模仿动作和表情,并拍照留念。
3
书店/图书馆
鼓励孩子自己挑选一本他感兴趣的书作为借阅/购买的目标。
教孩子礼貌地询问管理员:“您好,请问xxx在哪里?”
学习通过书脊的标题和图画来初步判断一本书。找到书后,一起在阅读区安静地共读。
4
公园/动物园
任务1:寻找5种不同形状(掌形、扇形、椭圆形)和边缘(光滑、锯齿)的叶子,用放大镜观察叶脉。
任务2:在动物园,选择一个动物观察5-10分钟,记录它在做什么(如:吃饭、睡觉、踱步、玩耍)。猜猜它为什么这么做?
任务3:找一棵大树,触摸树皮的纹理,闻闻树的气味,量一量树干的围度。聊一聊谁可以在大树上安家。最后,将大树画下来。
1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活动1:带上手套和垃圾袋,在公园里捡拾垃圾(确保安全,避开危险品)。
活动2:整理出不再玩的、品相完好的玩具和书籍,摆摊售卖。和孩子将售卖得到的钱捐出去。
活动3:鼓励孩子给亲人打个电话或画一幅画,或给亲人送一份自制或者购买的小礼物。
2
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
和孩子一起规划招待客人的流程(如:欢迎、分享玩具、一起游戏、茶点时间、告别)。让孩子参与准备零食、挑选要分享的玩具。
3
一起做做菜
根据孩子年龄分配任务,如洗菜、撕生菜、打鸡蛋、搅拌、用塑料刀切软质食物(如香蕉、草莓)、给面团塑形。
4
一起画幅画
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个绘画主题,如“我的梦想星球”、“海底世界”,或根据最近读的故事书创作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水彩、蜡笔、手指画颜料等)一起创作,也可以一人画一部分再拼接。
画完后,大家分别讲一讲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5
一起做科学小实验
选择一个家庭可操作的安全实验,如“醋和小苏打吹气球”、“彩虹糖变色实验”、“毛细现象(白菜茎吸色)”等。
遵循“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的流程。鼓励孩子预测会发生什么。
即使实验“失败”了,也要一起探讨“为什么结果和想的不一样?”,这个过程比成功更重要。
6
一起完成“勇敢挑战”
和孩子一起列一张“我以前不敢,但这次想试试”的清单,比如“给家人表演一个节目”“尝一口从不敢吃的食物”。
7
一起翻看家庭相册
翻看老照片,让孩子猜猜照片里的人是谁,在做什么,背后有什么故事。和孩子讲讲他出生时的故事、爸爸妈妈相识的故事、爷爷奶奶年轻时的故事。
1
“家庭运动会”
游戏玩法:设置一些简单有趣的比赛项目,如袋鼠跳(双脚套在麻袋里跳跃)、两人三足、枕头大战、气球不落地、室内障碍赛(绕过椅子、爬过桌子下)等。可以制作简单的奖牌,颁奖仪式能增加趣味性。
2
“天黑请闭眼”
游戏玩法:围坐一圈,桌上放5-6个字卡/图片或玩具 。家长说:“天黑请闭眼”,孩子闭眼,然后家长悄悄拿走一张字卡;家长说“天亮请睁眼”,孩子睁眼后,说出少了什么,猜对可获得小奖励。
3
“升级版木头人”
游戏玩法:在原本的木头人基础上增加细节,例如“变成会眨眼的木头人”“ 变成脚尖点地的木头人” 。如,“3、2、1,变成“会微笑的木头人!”大家按照指令变成木头人,看看谁坚持得更久。
4
请你像我这样做
游戏玩法:一个人边拍手边念“请你像我这样做”,当念“这样做”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例如拍手、扭屁股、扭腰、撅屁股,做完之后,下一个再边拍手边念:“我就像你这样做”,当念到“这样做”时,模仿上一个人的动作。
5
“切水果”
游戏玩法:说出一个水果名称,比如西瓜、芒果、桃子,听到后把手变成水果刀切这些水果,如果听到说"炸弹",双手要做出捂住头部保护自己动作,不然就被切到。
6
“相反世界”
游戏玩法:需在发出指令后快速做出相反的回应,例如说“举手”,就要“放下手”,说“张嘴”就要“闭嘴”。
7
“角色互换”
游戏玩法: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比如一小时),孩子来当“爸爸”或“妈妈”,负责指挥安排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我们现在该看书了”),爸爸或妈妈则扮演孩子。试一试角色互换会带来什么感受?
8
“猜猜我是谁/是什么”
游戏玩法1:一人在额头上贴一张写有名字的卡片或图片(如孙悟空、大象),通过向其他人提问(“我是动物吗?”“我会飞吗?”)来猜出自己是谁。
游戏玩法2:将一件物品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通过触摸来猜是什么。
温馨提示
1
安全第一:尤其在菜市场、乘坐交通工具等人多拥挤的地方,务必看好孩子。
2
兴趣导向:跟随孩子的兴趣点,他可能对一条鱼的兴趣远大于一幅名画,这很正常,保护他的好奇心最重要。
3
降低期待:不要强求一次活动就要学到所有东西。哪怕孩子只记住了一种水果的名字,也是一次成功的收获。
见识的增长不仅仅在于远行,这些平凡却温馨的家庭活动,同样能让孩子在欢笑与互动中获得知识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