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的顺利下线之际,中国的航空工业又一次大放异彩,令人不禁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憧憬!。其翼展24米的“空中巨兽”正引得全球各界瞩目,既能像一架战神般的战斗机那样大仗地打,亦能像一架远程的轰炸机一样将5000公里外的目标打得寸土不留。
去年12月,一架银色三发战机在成都上空完成首飞,瞬间引发轰动。这就是歼-36——全球首款第六代战斗机,被外媒称为“空战规则粉碎机”。
但令人等待已久的轰-20大型隐身轰炸机却迟迟未能“亮相”,不少人都在为此而发愁。就如同我们是否还需要自行车的问题一样,随着歼-36的不断完善,不得不再次为中国的隐身轰炸机的研发所迷惑了。
歼-36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战机分类界限。这款战机最大起飞重量高达55吨,远超现有重型战斗机范畴。其独特的三发设计——两台涡扇-15C加一台冲压发动机,使其能实现3马赫超音速巡航,短时加速甚至可达5马赫。
而其可达的作战半径更是将歼-36的实战运用推到了极致.。据央视的报道这款战机不仅其作战的半径可达3000公里,而且在挂载了鹰击-21的高超音速导弹的前提下,其打击的半径更将扩展至5000公里。这一距离已与轰-6K轰炸机相当,足以覆盖整个西太平洋地区。
歼-36的机腹隐藏着一个7.3米长的内置弹舱,不仅能容纳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还可挂载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和长剑-20巡航导弹。其雷达反射截面积仅0.001㎡,隐身性能远超第五代战斗机。
传统上,轰炸机凭借载弹量大、航程远的特点成为战略打击主力。随技术的不断进步,轰炸机的那一套“老的”优势的优势领域也逐渐地被新型的战机所缩小了。
而随着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其战略核打击的速度更快、威力更强、突防的能力更佳,打击的范围也已经基本覆盖了全球各个角落,构成了我国的最强最大的战略核打击力量。而战略轰炸机作为跨洲际的打击者,其从集结起即将长达数千公里的漫长的飞行全程都要保持隐蔽的任务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了。
但作为一款以常规战术打击为主要职能的飞机,其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也同样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但要真正实现对强度的有效打击,尤其是像美军那样拥有大量的空军基地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样的后盾却被大多数的国家所难以复制。
现代的防空系统越来越完善之际,传统的轰炸机的生存空间也就越来越被动地挤压到了最不利的境地.。对隐身技术的不断攻关之际,近年来我国也已初步攻克了近百公里的远程探测隐身的技术难关,开发出多种可在百公里外探测隐身的目标的反隐身雷达。但随着其所处的高超声速的“天罗地网”的不断完善,亚音速的隐身轰炸机的突防效率也就大打折扣了。
尽管歼-36性能卓越,但完全取代隐身轰炸机仍不现实。两者关系更像特种部队与重装部队——一个精准斩首,一个地毯式覆盖。
载弹量是关键区别。而其内置的轰炸机轰-20的载弹量却可达30-40吨,可见其在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上已远远超越了歼-36。对于大规模饱和打击任务,轰炸机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其作为“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战略威慑都具有着独特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相比之下,轰炸机的可灵活召回的特性就为我们在战略决策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
任务适应性也不同。歼-36作为多用途战机,需兼顾空战能力;而轰-20可专为远程打击优化,航程可能突破1.2万公里,经空中加油后可覆盖全球。
现代战争早已超越单一装备比拼,转向体系化对抗。歼-36与隐身轰炸机的关系并非“你死我活”,而是相辅相成。
歼-36还能与无人机协同作战。一架歼-36可能指挥多架忠诚僚机,形成蜂群作战体系。而轰-20作为高端平台,可能承担空中指挥节点任务,整合战场信息。
美军轰炸机发展路径的转变也值得玩味。最新型B-21相比B-2,在作战半径和载弹量上有所缩减,表明美军正转向更注重机动灵活的中程隐身轰炸机。
中国军工的发展则展现出不同思路。歼-36的快速推进显示中国航空工业已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领跑”。而轰-20的精心打磨,则体现中国对战略装备的慎重与长远规划。
上一篇:擦边商K的风吹到了川藏线
下一篇:流量艺人,“绑架”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