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尝百味,一城承千年。9月28日至10月5日,镇北台这座屹立于黄土高原之上的明代长城要塞,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味觉盛宴”。榆林市首届长城美食周以美食为媒,将历史、文化、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一景吃遍榆林美食”。
一、跟着美食去旅行
长期以来,旅游多以“看”为核心,游客走马观花,打卡拍照,体验浅尝辄止。榆林市首届长城美食周将“吃”提升至与“观景”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以味识城”的体验,让旅游从视觉消费转向多维感官沉浸,极大增强了游客的记忆点与情感联结。
当游客在镇北台脚下品尝地道的榆林美食,味蕾触动的瞬间唤醒了对这片土地的认知。榆林地处农牧交错带,自古为边塞重镇,其饮食文化融合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传统的精髓。美食周将这些“活态文化”置于长城这一宏大历史语境中,使游客在品味中感知榆林“边塞雄风、大漠风情、黄土文脉”的立体形象。
二、场景即叙事
镇北台作为“万里长城第一台”,是榆林历史地位的象征之一。榆林市首届长城美食周巧妙地将现代生活气息注入古老遗址,实现了历史空间的创造性转化。当炊烟袅袅升起于长城脚下,当欢声笑语回荡在砖石城墙之间,历史不再是冰冷的遗迹,而是成为可触、可感、可味的生活现场。
这种“场景化叙事”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张力:一边是斑驳的城墙诉说着金戈铁马的过往,一边是沸腾的锅灶演绎着人间烟火的温情。游客在时空交错中,完成了从“历史旁观者”到“文化参与者”的身份转变。这种沉浸式体验,更符合当代游客追求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
三、产业即融合
美食周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节庆活动。它以“美食+文旅+商业”的形式,展现了美食作为产业引擎的巨大潜力。榆林市首届长城美食周通过集中展示榆林特色美食,形成了“一盘棋”的发展格局。活动依托镇北台、红石峡的客流优势,通过“美食+文旅”的联动,将美食市集嵌入景区空间,打造“游在景区、吃在景区”的沉浸式消费场景,并延伸至周边景区、民宿、手工艺体验等消费链条。这种“以点带面”的模式,有效盘活了区域旅游资源。
长期以来,榆林因煤而兴,而此次活动以文化为内核,以创意为驱动,以消费为落点,将美食消费嵌入旅游动线,丰富消费场景,让游客在感受长城雄浑气势的同时,形成“边游边吃、边看边购”的消费闭环,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综合消费意愿。同时,通过现场展示、制作拼三鲜、风干羊肉剁荞面、包头肉等非遗美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地方物产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可增值的文旅产品。它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榆林不仅是能源之城,更是文化厚土、美食沃土。
长城蜿蜒,岁月如歌;烟火人间,滋味绵长。当美食与长城相遇,当味觉与历史共鸣,榆林所展现的不仅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温度与开放胸怀。未来,榆林将持续深化“美食+文化+旅游”的融合路径,推动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整体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