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韩国外交部长赵兑烈开始了对中国的访问。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这可能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但对于韩国来说,这次访问意义非凡。
自2017年美国将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到韩国之后,中韩两国关系逐渐恶化。这不仅让韩流在中国几乎消失,三星、乐天、LG等韩国大企业也在中国市场越来越难以见到。很多人认为,“萨德”是中韩关系降温的直接原因,但实际上,问题远比这个导火索更为复杂。
自2016年韩国在朴槿惠政府时期决定接受美国的萨德部署以来,中方迅速提出抗议,认为萨德系统的拦截范围已经波及中国内地,直接威胁到我国的安全。韩国虽然一再辩称萨德是为了防御朝鲜,但实际上背后操控的还是美国,目的更多的是针对中国。因此,我国对这一举动实施了“限韩令”,对韩国的娱乐产业、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制约。这一政策使得以韩流为代表的韩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大幅下降,给韩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尽管韩国尝试通过拓展东南亚和欧美市场来弥补损失,但效果并不显著。直到文在寅上台,他意识到韩国处于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夹缝中,任何过度偏向一方的做法都将对国家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他在外交上采取了更加平衡的策略,试图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在文在寅的政策调整下,萨德部署的计划被搁置,中韩两国的关系逐渐回暖。
然而,即便如此,两国外长之间仍未展开正式会晤。很多分析认为,这也许是文在寅政府出于不想激怒美国的考虑,故意避免与中国建立过于紧密的外交关系。直到今年5月中旬,中国才同意与韩国外长赵兑烈进行会晤。这一时机尤为微妙,因为朝鲜半岛局势变得异常紧张。
自2022年尹锡悦上台以来,韩国彻底倒向美国和日本,尤其在对待朝鲜问题上,尹锡悦不仅继承了朴槿惠时期的对朝强硬态度,还加大了与美国的联合军事演习,进一步加剧了朝鲜的压力。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也公开表示:“朝鲜和韩国不再是同胞,而是敌对国家。”这种局势下,韩国对朝鲜的打压逐步加剧。
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中国终于同意与韩国外长会面,但赵兑烈的访问显然带有某种目的。首先,韩国方面依然在推进萨德部署,尽管此举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应。而赵兑烈在会谈中提出,希望中国能帮助恢复中韩经济往来,暗示中国解除“限韩令”。然而,面对韩国在安全问题上的立场,中国显然难以轻易放下这些制约。
更为复杂的是,赵兑烈在访问中还希望中国在朝鲜频繁试射导弹和进行核武器试验的问题上“发挥大国作用”,并表示反对朝鲜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这一表态显示,赵兑烈此次访华的实质性目标是请求中国作为美韩的“说客”,去劝说朝鲜放弃对外敌对政策,缓解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与俄罗斯的关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美韩对朝鲜的持续压力所导致的结果。美国和韩国对朝鲜的全面制裁,实际上推使朝鲜寻求与俄罗斯等国的合作。因此,赵兑烈此次访华的目标,更像是替美国传递信息,要求中国站在美国的立场上。
长期以来,韩国作为一个中小型国家,面临着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尽管在文在寅时期努力平衡中美关系,但最终仍未摆脱美国的影响。更糟糕的是,尹锡悦的亲美立场和亲日倾向,也让他在国内失去了大量民众支持,导致他的支持率持续下降。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下一届韩国总统选举可能会迎来变化。
从中韩两国关系的变动可以看出,韩国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恢复与中国的信任,而不是单纯依赖外部力量的“调解”。正如中国网所言,韩方应采取具体措施推动双方关系的恢复,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外交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