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朱嘉乐 通讯员 粤卫信
秋分时节外燥与温热交织,天气逐渐转凉。如何应对“秋乏”?针对秋分后岭南地区的特点,多家医疗机构和疾控专家给出建议,帮助市民更好地进行秋季养生。
秋分首重甘润生津
“岭南地区秋分时节气候特点为燥热并存,易伤肺阴耗津液。”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刘旭生提到,广东居民饮食应遵循以下原则:首重甘润生津,多食白色食物如百合、银耳等;其次是轻清补脾,选用山药、莲子等平和食材,避免滋腻;三是需适度养阴清热,搭配沙参、麦冬等清余热。
刘旭生特别推荐选用岭南时令食材:雪梨、甘蔗、马蹄、粉葛、柚子、龙眼肉、百合、沙参、玉竹、无花果、海底椰。
刘旭生推荐了适合广东街坊体质、简单易做的三款“润燥”食疗方——
沙参玉竹雪梨猪展汤
做法:沙参15克、玉竹15克、雪梨1-2个去核切块、猪展肉250克、蜜枣2颗,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加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5小时,加盐调味。此汤能清心润肺、益气生津。
百合马蹄甘蔗水
做法:鲜百合2颗或干百合20克、马蹄8-10颗去皮、黑皮甘蔗1-2节劈开,所有材料加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至1小时。此方清热解暑、生津润燥。
木耳百合炒山药
做法:黑木耳泡发、鲜百合、淮山、胡萝卜片、荷兰豆等材料焯水后,热锅少油先下胡萝卜、荷兰豆翻炒,再加入木耳、百合、山药快速翻炒,加少许盐和蚝油调味。此菜滋阴润燥、健脾养胃。
运动应对“秋乏”
秋分过后,不少人感觉身体困顿、提不起精神,身体进入所谓的“秋乏”阶段,如何应对“秋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孟繁钢指出,科学运动是应对秋日困倦的“充电宝”,可以试试几种秋季“轻运动”。
孟繁钢表示,秋分后光照减少,容易打乱人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节律,导致困倦和精神不振。适量运动是调节生物钟、刺激内啡肽分泌的“天然提神饮料”,能有效驱散“秋乏”。
针对岭南地区秋季温热的特点,孟繁钢推荐进行中低强度的“轻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40分钟为宜。例如,在珠江边以每分钟120-130步的速度快走,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还能和人说话就是合适的强度;慢跑、骑行或游泳,这些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放松身心的运动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骑行时要避免骑动感单车,不要站起来猛踩、不要加大阻力,也不要去骑行山路。
上一篇:如何买到返程票?官方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