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类型都有的国庆档,为何还是折戟?
创始人
2025-10-09 14:28:08
0

国庆档以18.35亿票房、5007万观影人次的成绩结束了转瞬即逝的8天假期,和渐冷的天气一样,整个电影市场带着一丝寒意。


相比去年同期的21亿,今年国庆档缩水了接近3亿,而历数过去十年(2015年至2024年),最差的成绩也不过是2016年的15.9亿和2022年的14.99亿,虽然电影市场已经习惯了始终处于波动中、未形成稳步增长的健康曲线,但今年的票房与观影人次再次回到低谷,还是给重建中的电影市场蒙上乌云。



本该是“神仙打架”的黄金档期,为何显得如此平静甚至低迷?表面上看,市场似乎什么都不缺:类型上有主旋律战争片、特效奇幻大片、家庭喜剧和动画电影,看起来各种口味都有了,影片阵容上也不乏知名导演和演员。然而,正是这种“均衡”暴露了深层次的危机——市场缺的是能够点燃市场的“爆款”引擎。


回顾历年火热的国庆档,无外乎两种格局:出现一部一骑绝尘的“超级头部”影片,以其强大的号召力烘热整个大盘,实现整体影片的“水涨船高”;亦或是由多部实力强劲的影片形成集群效应,共同抬升档期天花板。


反观今年,两种格局双双缺席。不仅没有票房10亿量级的领军之作,连档期内5亿+的影片也消失了。新片因话题度不足和口碑平庸,在社交媒体和观众场中未能掀起大的舆论声浪,导致单日票房持续下跌,整个档期在“既无一超,也难多强”的平淡中黯然收场。


更进一步地看,曾被寄予厚望的系列IP续作《志愿军》第三部和《刺杀小说家》第二部不及预期,刺破了行业在“系列化”探索上的泡沫。这不仅仅是单个项目的失利,更折射出中国电影工业在可持续创作能力上的短板。当续集无法在叙事和情感上实现超越,仅靠IP惯性已然无法满足审美日益提升的观众。


因此,今年国庆档的冷清,并非一次偶然的失手,而是中国电影产业根深蒂固问题的集中反应。它关乎优质内容供给的稳定性、系列化开发的系统性,更关乎我们能否构建一个告别“过山车”式波动、实现健康循环的电影市场生态。


啥都不缺,输在了哪?


从今年国庆档的票房格局来看,市场最明显的信号就是影片的表现力和拉动力过于疲软。


《志愿军:浴血和平》虽位居档期榜首,但不足5亿的票房表现,与往年同档期的头部影片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而已经上映一段时间的《731》竟能稳坐第二把交椅,这个现象折射出今年国庆档新片整体吸引力的不足。


(灯塔专业版2025年10月8日数据)


在这种缺乏强力牵引的情况下,整个档期的票房表现自然难以达到预期。回顾历年国庆档的表现,2019年凭借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举国欢庆氛围,以及《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优质影片的集中爆发,创造了44.66亿的票房纪录;2020年因疫情后影院复工,积压的观影需求集中释放,贡献了39.67亿的票房;2021年则在《长津湖》档期内32亿票房成绩的强势带动下达到43.88亿——


这些特殊因素造就的峰值显然充满偶然性,但更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是那些常规的年份,比如2023年的27亿与2017年的26.55亿。2023年《坚如磐石》收获8.8亿票房、《前任4》6.2亿、《志愿军:雄兵出击》近5亿、《莫斯科行动》超4亿,形成了多部影片共同支撑市场的局面;而2017年则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羞羞的铁拳》一枝独秀拿下13.46亿,同时《英伦对决》《追龙》等影片也贡献了3亿左右的票房。


通过回溯对比可以发现,一个健康的国庆档通常需要两种排布格局:要么出现一个超级头部影片,以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烘热整个大盘;要么由多部实力相当的影片形成集群效应,共同抬升档期总票房。



反观今年国庆档,既没有出现能够独当一面的爆款影片,也未能形成多部影片齐头并进的局面,导致整个档期虽然影片类型丰富、题材多样,却难以激发观众的集体观影热情,最终呈现出平淡无奇的市场表现。


没有“一超”和“多强”,也难有黑马


过去我们常常担心超级头部影片会挤压中小体量影片的生存空间,但从今年国庆档的教训来看,一个缺乏强力引擎的市场同样难以健康发展。适度的“一超”或“多强”格局不仅不会损害市场多样性,反而能够通过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产生“水涨船高”的效应,带动整个档期的活跃度。


“一超”没有出现,其背后原因首先在于影片普遍缺乏话题热度,未能形成社会性的讨论声浪。在信息过载的当下,电影已经不再仅仅是影院内的视听体验,更是一种需要被谈论、被分享的社会货币。然而今年的国庆档新片,从《志愿军:浴血和平》到《刺杀小说家2》,从《浪浪人生》到《震耳欲聋》,都未能成功制造出足以突破圈层的舆论热点。


头部影片的市场号召力不足,直接影响了整个档期的票房上限,话题度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观影意愿——当一部电影无法成为社交谈资时,其吸引力自然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影片的口碑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虽然大档期的影片评分在档期结束后回归“冷静值”已成为近年常态,但往年至少在档期内还能维持一定的口碑热度;而今年就连这一短期内的口碑支撑都显得相当脆弱。


《刺杀小说家2》剧作层面饱受诟病;《浪浪人生》缺乏主线叙事,家庭生活散文在大档期很难打出一片天,只剩下《震耳欲聋》还靠着檀健次大银幕首秀、粉丝自发吆喝赚得一点声量——整体来看,不管是影片内容还是社交媒体的评分,都不能让更大范围的观众找到在影院集体狂欢的理由。


从单日票房走势来看,今年国庆档的市场表现更是令人担忧。往年时有发生的“逆跌”“黑马”,今年都没有出现,单日票房持续走跌已成常态。即使有小的话题水花,也不能扭转整个档期的下行趋势,也就是说,观众在整个假期中对电影市场的关注度在持续减弱,也说明没有哪部影片能够真正激发起持续的观影热情。


上文所言的“一超多强”或“多强并立”的格局,都需要有真正意义上的爆款内容作为引擎。大爆款的作用不仅仅是为片方创造票房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提升整个市场的活跃度;而黑马影片的出现则能为市场带来惊喜,补充多元化的观影需求,今年国庆档缺失的恰恰是这样关键的市场引擎。


系列化困境的背后


具体来看,今年国庆档本被寄予厚望的《志愿军》第三部与《刺杀小说家》第二部双双未能达到预期,意味着头部影片出现了致命的问题。


《志愿军》首部凭借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家国情怀的精准触达,曾收获过12亿和8亿多的票房,而此次第三部票房则大幅下跌。《志愿军》第三部在人物塑造与情感张力上未能超越前作,重复的叙事模式削弱了观众的观影热情。


《刺杀小说家》首部以独特的奇幻想象与视觉创新开辟了新赛道,取得了超10亿的票房成绩。可惜其续集剧作层面让观众如坐针毡,异世界里产生现代社会的手机、穿书等设定也显得莫名其妙,世界观构建上未能实现有效拓展,未能复制往日辉煌是板上钉钉。



系列影片势能的衰减,并非孤立现象,它折射出中国电影在系列化探索道路上的深层困境。今年以来上映的《人生开门红》《无名之辈:否极泰来》等影片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观众对于系列化作品有着天然的期待升级——他们不仅希望看到熟悉元素的延续,更渴望获得超越前作的叙事体验、情感冲击或思想深度。当续集仅仅满足于“原班人马再聚首”的形式,而缺乏在艺术表达与情感共鸣上的实质性突破时,便难以避免地会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与心理落差。


或许只有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才能为系列化运营提供了坚实基础,还是陈旧的从漫威电影宇宙说起,十几二十几年的精密布局和品牌维系,好莱坞通过标准化的类型叙事、精细化的制片管理、全球化的市场开拓,构建了可持续的系列化生产模式。


然而,即便是好莱坞,也面临着创新乏力、套路化严重的挑战,今年上映的《美国队长4》同样全球折戟,证明任何系列都无法仅凭IP光环永葆活力。但其成功经验在于,它们建立了一套能够不断吸纳新创意、适时进行风格调整的机制,同时通过衍生剧、游戏、主题乐园等多业态开发,构筑了强大的IP生态,从而延长了系列的生命周期。


在国内市场,电影系列化运营的成功范例是有的,《流浪地球》系列和《唐人街探案》系列,都不是简单的内容复制,而是在保持核心气质的基础上,而是力求在叙事规模、技术应用或情感表达上实现跨越,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超越观众的期待,延续票房攫取能力。


而更多系列化成功案例的稀缺,恰恰暴露出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的系统性问题——稳定持续的创作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许多电影项目依然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缺乏好莱坞那样成熟的开发机制与人才储备体系,导致优质内容的产出极不稳定。


电影创作也往往呈现“一窝蜂”状态,某种类型成功后便涌现大量跟风之作,快速消耗观众耐心,而真正需要长期培育的系列化项目却因缺乏耐心和系统性规划而难以维系。与此同时,中国电影观众的培育也面临挑战,电影行业尚未建立起与观众持续、深度对话的有效机制,导致创作与观众接受之间常常出现错位。


破局的方法也被行业讨论已久,特别是对于系列化项目,行业已经形成共识制定长远规划,明确每一部的演进路径,避免急功近利的“续集陷阱”;在产业层面加大对电影工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观众层面提升观影体验、实现精准营销等等——但事情并不总是按照期待的轨迹稳定前进的,今年国庆档作为年度重要档期的失利,还是再次暴露了那些行业顽疾。


内容供给的稳定性不足,市场表现就永远如同“过山车”——偶尔出现单点爆款却无法形成持续的输出能力,档期实现意外增长就发喜报,转年下滑了就再次分析那些反复提起的问题,到最后只剩下脆弱的市场像“西西弗斯的石头”,永远被赋予越过山巅、穿过周期波动的期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作者:小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产AI眼镜退货率超三成,Me... 最近,在开发者大会Meta Connect上,Meta推出三款不同定位的AI眼镜,并宣布开放开发者平...
想象职场:从一流高校毕业生到“... 一、研究对象浮现:一流高校中的“考碗族”近年来,不少高校应届毕业生纷纷报考公务员职位,立志进入机关事...
当AI恐慌席卷硅谷,这位管理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星GenAI (ID:gh_e06235300f0d),作者:大模型机动组在硅...
20个30岁以下、敢把世界“掀... “如果有一天失败了,你觉得会因为什么原因?” 在与众多创业者交流中,我常会问这个问题。 有人说是骄傲...
巴菲特抛的不是比亚迪,是汽车 《西虹市首富》里,王多鱼斥资4000万的高价拍下巴菲特午餐(剧中称拉菲特)。在请老巴吃了一个烤腰子后...
越南机构改革怎么样了? 过去几个月里,越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全国机构大调整。具体动作包括把现有的63个省市合并成34个,撤销县...
日入2千的飞手,为何集体逃离? 天刚蒙蒙亮,杨哥的无人机已经在稻田里工作有一段时间了。这位无人机飞手掌握着远近2000多亩农作物的“...
上海诞生一家CVC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余梦莹报道I投资界PEdaily...
论“老资历”带来的快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肯学原理,作者:牢肯爱打工,题图来自:AI生成不知道大伙有没有这种经历,自己喜...
什么类型都有的国庆档,为何还是... 国庆档以18.35亿票房、5007万观影人次的成绩结束了转瞬即逝的8天假期,和渐冷的天气一样,整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