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nico
谁能想到,《西游记》中荒芜的火焰山下,竟藏着中国的顶级甜瓜——鄯善县哈密瓜。
坐落于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鄯善县,有着悠久的哈密瓜栽培历史,从清代起这里的哈密瓜便是贡品,因瓜质甜美而被熟知。如今,从6月一直持续到10月底,这座城市都在为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蜜意。
优质的鄯善哈密瓜不仅甜度高,而且果肉肥厚,口感或脆爽或软糯,并带有独特的香气。1998年,鄯善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哈密瓜之乡”。
历史底蕴深厚的鄯善县,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不仅物产丰富,还有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虽然常被冠以“小城”之称,这里的美食和民俗文化,却让其成为新疆旅行不可缺少的一站。
鄯善县常住人口虽约有24万,却因地域广阔而显得地广人稀。这里生活着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1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便占了当地人口80%以上。载歌载舞的生活节奏似乎才是这里的常态。
在鄯善县,流行着一种充满魔力的非遗民族音乐“吐鲁番木卡姆”。
这种表演“无鼓不歌、无舞不乐”,表演者随着音乐起舞和歌唱,节奏欢快,极具感染力。来到鄯善的游客,无不在音乐声中感受到这座小城散发的浓厚魅力。
鄯善哈密瓜大多在夏秋两季成熟,每年8至10月是鄯善县的最佳旅游时间。这时瓜果飘香,是体验丰收文化的好时节。
鄯善蜜瓜现存品种多达180余个,有“红星脆”“黄金龙”“黑眉毛”“花皮瓜”等各具特色的品种,不同品种的哈密瓜在形状、大小、颜色和口感上各有千秋。
东湖哈密瓜是其中的门面担当。这种哈密瓜产自鄯善县的东湖地区,据说就是曾被挑中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瓜,在民间享有“贡瓜”的美誉。
东湖哈蜜瓜呈长椭圆形,个头硕大,单果重4~6公斤,大果可超10公斤。成熟瓜的果脐内凹,果柄处有木质结痂,是判断成熟度的关键。
切开后可见厚达4.5厘米的橙红色果肉,视觉上就非常诱人。凑近闻一闻,会有一股野玫瑰与烤杏仁的独特混合香气。甜度虽高,却浓而不腻。
在鄯善当地,早熟及中熟型的哈密瓜常被称为“夏瓜”(6月至9月初),而晚熟品种则被称为“冬瓜”(10月底)。“冬瓜”因其耐储存的特性,只要保存得当,存放至来年春天,其味仍能保持新鲜如初。
晚熟品种中,“黑眉毛”尤为知名。其瓜皮上密布的墨绿色条纹深浅相间,宛若秀眉,故名黑眉毛。此瓜最奇妙之处,在于储藏后的果肉反而会变得绵软多汁,如同蜜膏一般,与初采时截然不同,风味拉满。
自康熙赐名后,哈密瓜便成为了清宫的网红贡品。为了将瓜完好送达,且保障新鲜,据说人们会将未成熟的瓜苗连根带土装进木桶,在运输途中细心照料,抵达京城时,瓜苗恰好成熟。
清初张寅在《西征纪略》中这样描述送瓜的场景:“路逢驿骑,进哈密瓜,百千为群,人执小兜,上罩黄袱,每人携一瓜,瞥目而过,疾如飞鸟。”壮观的运输场面,绝不输于荔枝。
如今的鄯善哈密瓜,早已卸下“贡瓜”的神秘面纱。其年产量十分可观,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远销海外,成为人人皆可品尝的顶级甜瓜。
而在鄯善,除了瓜,人文也如这风物一般,令人着迷。
要感受鄯善县独特的民俗艺术,被称为“彩门村”的树柏沟村是不可错过的一站。
这是一座隐藏在鄯善县的小村落,因家家户户装饰着五彩斑斓的院门而闻名。在这里,几乎每家每户的院门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村民会邀请匠人、画师在院门上绘制色彩绚丽、图案多样的彩绘,包括花卉、鸟类、葡萄藤、巴旦木、山水等主题或纹样,家家不重样。
彩门村的彩绘门扇技艺源于唐,盛于清。门楣上的门铛和雕花立柱可见唐代建筑风格的影响,是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彩门不仅是装饰,更是鄯善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追求。近些年,当地还曾组织开展彩门重绘的工作,让画师们重拾古老技艺,用黏土和矿物颜料制作崭新的彩色门。
如今,这道独特的“彩门长廊”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打卡,也让鄯善的淳朴风情和地道美食,被大家进一步了解。
新疆是一个从不缺少色彩的地方,这里的每一种色彩,都是有关文化、自然与生命的故事。
在鄯善的另一边——吐峪沟麻扎村,则可以体验到完全不同的氛围。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麻扎村,又被誉为“生土建筑博物馆”,这里随处可见传统的生土建筑,散发着古朴悠然的气息。
当地居民顺应自然,就地取材,使用黄黏土等原料建造房屋。房子依山势、河岸错落排列,巷道四通八达,户户相通又自成单元。
生土民居多为两层结构:上层是用黄黏土建造的平房,下层则是利用山体或地面掏挖而成的窑洞,深入地下或山体,能有效隔绝地面的高温和寒冷。这种将窑洞与平房结合的方式,不仅有效利用了空间,更体现了适应环境的智慧。
行走在村中,整个村落像是从大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与背后的火焰山和脚下的戈壁滩完美融合。土棕色的房屋代表着土地最原始的魅力与美感,而村落里的生活又因舞乐而鲜活灵动。
在鄯善,每一种色彩都是跨越千年的历史印迹。这里没有宏大的殿堂,但每一扇门、每一堵墙,都写满了故事。来吐鲁番吃瓜,也别忘了感受这里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
参考资料:
《鄯善有个“彩门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