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喜马拉雅山的神秘部落:全族3000多人,无婚姻制度,繁衍方式特殊
创始人
2025-10-13 18:06:53
0

喜马拉雅深处的 “无婚部落”:卓巴人不婚不嫁、共养孩子,与世隔绝千年活成人间秘境

在咱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结婚生子就跟春种秋收似的,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 到了年纪就谈对象,领了证就成夫妻,生了孩子就凑成小家庭,一家几口热热闹闹过日子。可您知道吗?在喜马拉雅山深处的褶皱里,藏着一个叫卓巴人的神秘部落,这儿连 “婚姻” 俩字儿都没听过,男人女人全凭心意凑一块儿,孩子生下来也不用纠结 “爹是谁”。要是把这事儿搁咱熟悉的社会,保准乱成一锅粥,可卓巴人世世代代就这么过,不仅没出啥乱子,还活得比谁都自在。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他们的繁衍方式、家庭观念,跟外界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世界,连专门研究人类学的学者来了,都得蹲在山谷里琢磨好几个月才能摸出点门道。今儿个咱就拨开喜马拉雅的云雾,好好唠唠这群 “山的子民”,看看他们的日子到底有多特别。

一、卓巴人的起源:迷路的远征军,在山谷里扎了根

要说卓巴人的来历,还得往回捯饬到公元前 3 世纪,那会儿亚历山大大帝正带着大军在亚洲大陆上 “开地图”,一会儿打波斯,一会儿征印度,队伍里啥人都有 —— 有希腊来的重装士兵,有波斯来的工匠,还有当地雇来的向导,足足好几千人,浩浩荡荡跟搬家似的。可喜马拉雅这地儿太邪乎了,雪山一座连一座,峡谷深得能吞了太阳,走着走着,有一支几百人的小分队就跟大部队走散了。

您想想,那会儿没导航没手机,连个像样的地图都没有,这群人在山里跟无头苍蝇似的乱撞。白天得防着雪崩,晚上得扛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带的干粮吃完了就挖野菜、摘野果,遇上暴风雪连个躲的地儿都没有。好多人走着走着就倒在雪地里再也没起来,剩下的人也个个面黄肌瘦,鞋磨破了就裹块兽皮,衣服破了就缝块麻布,心里头就一个念想:能找个地方活下去就行。

就这么走了快俩月,有一天早上,带头的士兵突然喊了一嗓子:“前面有谷地!” 大伙儿抬头一看,可不是嘛!远处山谷里冒着绿气,隐约还能听见水流声。他们拼了最后一把劲翻过去,一进谷就傻了眼 —— 这地方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四周全是高山,把寒风挡得严严实实,谷底的河水流得哗啦啦响,两岸的土地黑得流油,野果树结满了果子,连空气里都飘着青草的香味。

更绝的是这儿的气候,一年四季跟开了 “恒温模式” 似的,平均温度总在 20 度左右,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种啥长啥。这群幸存者跟捡着宝似的,赶紧找了块平坦的地儿,用石头垒墙,用树枝搭屋顶,先搭起了简易的屋子。他们从怀里掏出仅存的种子 —— 有小麦、有豆子,还有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籽,撒在地里。没想到才过俩月,地里就冒出绿油油的苗,到了秋天,麦穗沉得压弯了腰,豆子结得一串一串的。

就这么过了几年,他们在谷里慢慢站稳了脚跟,有一天,突然遇到了一群穿着兽皮、梳着长辫的人 —— 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一开始两边还互相防备,后来慢慢接触多了,发现对方都没啥坏心眼。卓巴人的祖先会打铁、会种庄稼,当地部落会打猎、懂山里的草药,俩拨人就这么搭伙过日子,你教我种梯田,我教你做工具,慢慢就融到一块儿了。

又过了几代人,他们渐渐忘了自己原本是哪儿来的,只知道自己是 “山的子民”,还起了个名字叫 “卓巴”。山谷外的人不知道这儿有这么个地儿,山谷里的人也懒得出去,就这么与世隔绝了几千年,慢慢养成了自己的规矩、自己的文化,活成了喜马拉雅深处的 “世外桃源”。

二、卓巴人的婚恋:送束鲜花定情,想分就分不纠结

要是跟卓巴人提 “结婚”,他们准得眨巴眼睛问你:“啥是结婚?” 在他们的文化里,压根没有 “婚姻登记”“夫妻名分” 这一说,男女凑一块儿全凭 “顺眼”,分开也全凭 “心意”,比咱城里年轻人谈恋爱还自由。

卓巴姑娘要是看上哪个小伙子,不用藏着掖着,也不用托人说媒,直接去山谷里摘花就行。不过这花可不能随便送,啥花代表啥意思,门儿清着呢 —— 红得像火的野玫瑰,那是说 “我喜欢你,想跟你好”;白得像雪的高山雏菊,是 “我觉得你人不错,想跟你做朋友”;紫莹莹的风铃草更郑重,是 “我特别敬佩你,想跟你好好相处”。姑娘会把花编成花环,要么绕成花束,等到部落里赶集、过节的时候,当着大伙儿的面,把花递给心仪的小伙子。

要是小伙子也有意思,接了花就会扯着嗓子喊一句 “阿拉拉咧”—— 这是卓巴语里 “我爱你” 的意思,声音得越大越好,让全部落的人都听见。周围的人立马就会围过来鼓掌,有的还会扔野花、撒青稞,跟咱这儿办喜事似的热闹。要是小伙子没那个意思,也不会让姑娘下不来台,会双手接过花,笑着说 “谢谢你的花,你是个好姑娘”,然后把花插在姑娘的头发上,意思是 “咱俩做朋友也挺好”,既体面又不伤人。

俩人好上之后,也不用住到一块儿,还是各回各的家,想见面了就约着去山上砍柴、去河边洗衣,或者在部落的篝火晚会上一起唱歌跳舞。要是觉得处得舒服,就一直好下去;要是觉得没感情了,也不用吵架,更不用找长辈评理,只要跟对方说一句 “我觉得咱们不合适了”,就算分开了。分开后也没人说闲话,大家都觉得 “感情淡了就分开,跟花谢了一样自然”,该一起干活还一起干活,该一起吃饭还一起吃饭,一点儿不别扭。

卓巴人也没有 “夫妻” 这种称呼,男的管自己喜欢的姑娘叫 “阿夏”,女的管自己喜欢的小伙子叫 “阿注”,翻译过来就是 “心意相通的人”。他们觉得,两个人在一块儿,最重要的是开心,不是被 “夫妻” 这个名分绑着。有回有个外来的记者问卓巴人:“你们不结婚,不怕对方变心吗?” 卓巴人笑着说:“心要是变了,就算绑在一起也没用;心要是不变,不用绑也能好好的。”

您别以为这样会乱套,卓巴人心里有数着呢 —— 他们讲究 “不贪多、不勉强”,一般一个人同时就跟一个 “阿注” 好,不会脚踩好几条船。要是有人想同时跟好几个人好,部落里的长辈会找他聊聊,不是批评他,而是跟他说 “感情要专心,不然会伤了别人的心”,大多数人听了都会改。就这么着,卓巴人的感情生活虽然自由,却一点儿不乱,反而比好多有婚姻约束的地方还和睦。

三、卓巴人的家庭:全族养一个娃,不用纠结 “爹是谁”

在咱这儿,孩子生下来,先得认爹认妈,户口上得写清楚 “父亲是谁、母亲是谁”,可卓巴人的孩子,打小就不知道 “亲爹” 是啥概念 —— 不是他们不想知道,是整个部落都觉得 “没必要”。在卓巴人眼里,整个部落就是一个大家庭,所有孩子都是 “部落的娃”,不管是谁生的,全族的人都得疼、都得养。

卓巴女人怀孕后,不用辞掉活儿在家待产,该种地还种地,该织布还织布,只是部落里的人会多照顾她 —— 重活儿不让她干,好吃的先给她留着,有经验的老太太会经常跟她聊 “怎么哄孩子、怎么喂奶”。等孩子生下来,生母会在家照顾俩月,给孩子喂奶、哄孩子睡觉,这俩月里,部落里的人会轮流来帮忙,有的送吃的,有的帮着打扫屋子,比照顾自家亲戚还上心。

等孩子满俩月,生母就会抱着孩子去部落的 “公共育儿区”—— 这儿是专门养孩子的地方,有好几间大屋子,里面铺着软乎乎的干草,摆着木头做的小摇篮,还有专门负责带娃的 “育儿员”。这些育儿员有男有女,都是部落里心细、有耐心的人,有的是刚生完孩子的妈妈,有的是退休的老人,他们都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怎么给孩子喂奶、怎么哄孩子哭、怎么教孩子走路说话。

从那天起,孩子就住在育儿区,白天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晚上跟育儿员一起睡。部落里的每个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有空,就会去育儿区帮忙 —— 小伙子会背着孩子去河边看鱼,老太太会给孩子讲故事,姑娘会教孩子编花环。孩子饿了,谁有奶谁就喂;孩子哭了,谁听见谁就哄;孩子摔了,谁看见谁就扶。时间长了,孩子根本分不清 “哪个是我妈,哪个是别人”,见了谁都叫 “阿母”,见了谁都叫 “阿父”。

有回外来的游客问一个卓巴小孩:“你知道谁是你妈妈吗?” 小孩指着旁边好几个女人说:“她们都是我妈妈呀!” 游客又问:“那你爸爸呢?” 小孩指着周围的男人说:“他们都是我爸爸呀!” 这话听着新鲜,可在卓巴人眼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 他们觉得,孩子是整个部落的希望,不是某一个人的私有财产,每个人都有责任把孩子养大、教好。

要是原来的 “阿注” 分开了,也不用争孩子的抚养权,因为孩子本来就是部落的。有时候孩子会跟着生母住几天,有时候会跟着以前的 “阿父” 住几天,更多时候还是住在育儿区,想跟谁住就跟谁住,全看孩子自己的意愿。卓巴人不讲究 “血缘”,他们觉得 “天天陪着孩子、教孩子本事,比有血缘还亲”。有个卓巴老人说:“我没生过孩子,可我带大了好几个娃,他们见了我比见了亲妈还亲,这比啥都强。”

这种 “集体育儿” 的法子,好处可不少。对孩子来说,从小就有好多人疼,性格特别开朗,跟谁都能处得来;对大人来说,不用一个人扛着养孩子的压力,白天能安心干活,晚上能去育儿区看孩子,既不耽误事儿,又能享受天伦之乐。有学者算过,卓巴人的孩子,平均每天能得到十几个成年人的陪伴,比咱这儿好多 “留守儿童” 幸福多了。

四、卓巴人的生活:吃素敬牛,把日子过成诗

卓巴人能在山谷里活几千年,还活得这么自在,跟他们的生活习惯分不开。他们的日子过得特别 “接地气”,既不追求大富大贵,也不讲究山珍海味,就跟着自然的节奏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简单的日子过出了滋味。

首先说吃饭,卓巴人是实打实的 “素食主义者”,不光不吃肉,连鸡蛋、牛奶都很少碰。不是他们穷得吃不起,是他们打心眼里尊重生命 —— 在卓巴人眼里,牛、羊、鸡这些动物,跟人一样有感情,会疼会怕,不能为了吃就杀它们。他们常说:“老天爷给了我们粮食和果子,够我们吃了,为啥还要害别的性命呢?”

在所有动物里,卓巴人最敬牛,把牛当成 “家里人”。每家每户都养牛,不是为了吃肉,是为了帮着种地 —— 牛会拉犁、会驮东西,是干活的好帮手。卓巴人待牛比待自己还上心:早上起来先给牛添草、倒水,夏天会给牛搭凉棚,冬天会给牛铺干草,牛生病了,会请部落里的 “兽医” 来看,还会给牛喂草药。有回有个外来的商人想跟卓巴人买牛,说给好多钱,卓巴人直接把他赶出去了,说:“牛是我们的朋友,不是用来卖的。”

卓巴人靠种地过日子,他们在山谷里开了好多梯田,一层一层从山脚铺到山腰,跟楼梯似的。别看他们没学过现代农业,种地的法子却特别讲究 —— 他们不用化肥,也不用农药,而是把庄稼秸秆、动物粪便堆成肥料,撒在地里;他们还会把玉米和豆子种在一起,玉米长得高,能给豆子遮阴,豆子能给玉米提供养分,俩庄稼长得都好。每年秋天收成的时候,部落里的人会一起收割,收完了先把粮食分给老人和孩子,再按每家的人口分,谁也不多拿,谁也不少拿,特别公平。

再说说住的地方,卓巴人的房子都是石木结构的,墙是用石头垒的,屋顶是用树枝和茅草盖的,看着简单,却特别结实,能抗住山里的风雨。房子一般分两层,下层养牛、放农具,上层住人,屋里铺着木板,摆着木头做的桌子和椅子,墙上挂着用羊毛织的毯子,还有用野花编的装饰品,看着既暖和又舒服。每家的房子都挨得近,中间留着宽敞的路,方便大家串门,晚上家家户户都开着门,谁家有事喊一声,全村人都能听见。

卓巴人还特别爱打扮,不过他们的打扮不是穿金戴银,而是戴花。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早上起来都会去山上摘几朵花,插在头发上,或者别在衣服上。春天插桃花,夏天插野花,秋天插菊花,冬天没花了就插晒干的香草。他们觉得,戴花不仅好看,还能跟自然拉近关系。有回有个游客问卓巴人:“你们天天戴花,不怕花谢了吗?” 卓巴人笑着说:“花谢了还会再开,就跟日子一样,天天都有新样子。”

五、卓巴人的现在:守住自己的根,不慌不忙过日子

现在的卓巴人,大概有 3000 多口人,还住在那个山谷里,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这些年,有不少探险者、学者找到这儿,有的是来研究他们的文化,有的是来拍照片、拍视频,还有的是来体验生活。卓巴人不排斥外人,会热情地招待他们,给他们端上青稞酒、送上烤饼,还会带着他们去看梯田、去逛育儿区。

不过,卓巴人也有自己的 “底线”—— 他们不希望外界的东西破坏自己的生活。有商人想在这儿开工厂,说能让他们赚大钱,卓巴人拒绝了,说:“我们有地种,有饭吃,够用就行,不想让机器的声音吵着山。” 有游客想把手机、电视带进来,卓巴人也收下了,却很少用,说:“我们有故事听,有歌唱,不用看那些东西。”

有学者问卓巴人:“你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繁华吗?不想出去看看吗?” 卓巴人说:“外面的世界再好,也不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这儿住了几千年,山是我们的根,谷是我们的家,离开这儿,我们就不是卓巴人了。”

现在的卓巴人,还是像以前一样,白天种地、织布、带孩子,晚上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过着慢悠悠的日子。他们不知道什么是 “内卷”,也不知道什么是 “焦虑”,只知道 “好好干活,好好吃饭,好好疼孩子”。有时候,外来的人会觉得他们的日子太落后,可卓巴人却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比谁都幸福 —— 有山有水,有吃有穿,有亲人有朋友,这不就是最好的日子吗?

其实,卓巴人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可他们的想法却值得咱琢磨:幸福不一定是住大房子、赚好多钱,也可以是跟自然和谐相处,跟身边的人互相尊重,把简单的日子过出滋味。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都该学学卓巴人,慢下来,听听山的声音,看看花的样子,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毕竟,日子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只要自己觉得幸福,那就是最好的日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流清湾可移动营地式帐篷服务项目... 招商公告 一、招商单位 青岛海洋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崂山分公司(以下简称“崂山分公司”) 二、项目...
秋日旅途中的一场温暖相遇 10月10日下午,一辆冀R牌照的房车缓缓停靠在连江中心山岗公路服务站。房车车主是来自大连的一对夫妇,...
男子徒步南太行山,途径瀑布时坠... 10月12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一名驴友在穿越南太行山徒步路线时,途经八里沟老龙口瀑布时不幸坠...
浙江发布山水旅游十大新玩法 “... 在雁荡山的悬崖边品咖啡,在安吉的溪水中“躺平”漂流,在萧山的路亚基地悠闲垂钓……10月12日,第十九...
2025年中非STEM教育教师... 东方网记者马鑫洋10月13日报道:2025年10月13日,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假期最火“景点”竟是机关食堂?... 【文/观察者网 邓军 编辑/赵乾坤】 政府机关食堂向社会敞开大门,从推出18元即可吃饱的“国庆套餐...
杭衢牵手推出“旅游季” 两地重... 欢迎拨打我们的新闻热线0570-3081937 近日,记者从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了解到,为了迎接杭衢...
四川智慧景区SaaS电子票务系... 启点创新智慧景区SaaS电子票务系统:重构文旅运营,赋能全域增长 在文旅产业迈向“数字化、精细化、体...
「启程·简报」国庆业绩彰显实力... 这个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的消费趋势呈现出新的特点。根据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国庆中秋假期旅行消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