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老高”的马拉松,终于跑到了终点,完成了在荣昌的最后一次冲刺。
荣昌区委书记的接力棒,递到了年届知天命的万容手中。
50岁的万容走马上任,60岁的高洪波告别荣昌。
10月12日晚,刚刚卸任的高洪波,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和荣昌告别。一身骑行装备的老高,扶着他的单车,站在他熟悉的荣昌区委区政府办公楼前,做着最深情的道别。在荣昌工作2112天之后,他用骑行这种方式,告别这座熟悉的城市,迎接新的生活,他同时祝福荣昌的明天会更好。
刚刚过去的半年,无疑是高洪波在荣昌的最后冲刺阶段,他凭借“卤鹅哥”的投喂,借力打力,把荣昌送上了流量的浪尖,成为重庆当之无愧的当红辣子鸡。
很多人认为,高洪波被大家熟知,是从“卤鹅哥”开始的,其实不然。实际上,早在年初的时候,高洪波和荣昌就有了要走红的迹象。
有两次可以佐证。
第一次是在荣昌区举办的2025年新春晚会上,高洪波带领大家共同演唱了一首《明天会更好》,晚会结束后,这段唱歌的切片视频开始传遍网络。
第二次是高洪昌在年初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号召大家带头下馆子、买新衣,走上街头带头消费。不过,高洪波的这段话差点翻车,批评质疑远胜于肯定和支持。当时的老高,估计是一脑门子的汗。好在,这个事情没有进一步发酵,算是平稳度过。
通过这两次预热,高洪波也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的威力。
风口出现在4月初。
“卤鹅哥”林江,历时八天,跨越五城,一路追随美国千万顶流网红“甲亢哥”,想方设法给他投喂荣昌的特产卤鹅。
看着林江初穷追不舍挤进保镖和人群中的样子,外加一身另类的花棉袄,一开始网友们只是围观和嗤笑,像看小丑一样。但渐渐地,大家被林江的执着所感动,开始鼓励和支持他,林江的口碑也迅速实现了大逆转。
“卤鹅哥”由此得名,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各地的网红有很多,文旅博主也不少,粉丝规模和影响力比“卤鹅哥”大的比比皆是,但一把手亲自下场互动的却极为鲜见,而高洪波却放下了身段,亲自为“卤鹅哥”站台。
可以说,高洪波给了“卤鹅哥”最高的礼遇。
开会的时候,把“卤鹅哥”请到主席台就坐在高洪波身旁,高洪波代表荣昌区先是奖励了卤鹅哥10万元现金,又全程报销了他奔赴各地追甲亢哥的差旅费,接着许诺荣昌的一些当地食品,都以“江哥”的名义注册,其他人不能抢注,要让卤鹅哥成为“富翁”,而不只是“翁”。
高洪波毫不讳言对流量的追逐,他不止一次说,要想方设法接住“卤鹅哥”带来的泼天流量,要把流量变成“留量”。
在“卤鹅哥”走红之际,恰好又迎来五一黄金周。
荣昌区紧接着围绕“卤鹅哥”这个IP,开始打造荣昌的网红经济。高洪波承诺,五一假日期间,荣昌区所有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包括公共市政停车场全部免费,如果停不下的话,还可以直接停到马路边上,交警不罚款。
荣昌区的体贴,也收到了正向回应。“五一”期间,荣昌区共接待游客224.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7.03%,全区卖出荣昌卤鹅290150只,同比增长752.53%,政府食堂用掉2万余斤肉。
荣昌,确实接住了这波流量,其长尾效应影响至今。
在一系列的互动当中,曾经依附于“卤鹅哥”流量的高洪波,也开始有了“网红”的潜质。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高洪波对新生事物的反应能力却极为迅速,他和网红以及网友的互动也越来越丝滑。
从个体角度来看,高洪波真正意义上的出圈,是7月份到荣昌老街的苍蝇馆子请客。
视频中,高洪波和参加饭局的人讲:“今天我来买单,你们这些企业不要抢”“如果哪个抢单就不准吃饭”等等。区委书记下馆子请客的视频,甫一传到网上,便迅速引发关注和大量转发,如此高调请客,也再次把高洪波送上风口浪尖。
高洪波的这次请客,在当时有一个特别的背景值得注意。
彼时,上上下下对吃请真抓严控,一时间没人敢顶风违纪,别说是商务宴请,就是普通老百姓下馆的次数也大幅减少。
高洪波表面上的一次请客,其表达出来的深意可谓用心良苦。此情此景,他还能如此高调地请客,显得尤为难得。
当然,对于他的请客,坊间褒贬不一,赞者称其有担当,批者说他作秀,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不过,有了年初“带头消费”那次风波之后,高洪波已经完全脱敏了。姑妄说之,姑妄听之。
对于流言,高洪波无动于衷,不是装的。
有人质疑他,说你堂堂一个区委书记,天天为了吃喝往街上跑,抢着当网红,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你应该把精力放在更高大上的事业上,而不是天天走街串巷。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并不是吃喝那么简单。
吃喝的背后,是对全区域的资源盘活。除了饮食的上下游产业之外,荣昌更关键之处在于,他向外界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容纳一切的胸怀,当别人连正常吃喝都不敢的时候,高洪波吃得理直气壮,这种有担当的意识,无疑是一种宝贵的招商招牌。
高洪波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跑马拉松。
从到荣昌当区长,到如今卸任区委书记。高洪波已经跑了5年多,算下来大概有一万多公里了。除了出于爱好和健康的考虑之外,跑步也成为他了解民生的重要途径。
高洪波没有固定的跑步路线,每天都是随心所欲,有时跑完的时候,他就会到路边摊,和小摊小贩们聊聊天,了解一手信息。
高洪波还提及,他跑步没有带记者,也没有带摄像,网上的照片和视频,都是荣昌老百姓拍了传到网上的,因为他每到一处,总有人围着他聊天合影拍视频,他一律来者不拒,他也乐见能够通过自己的流量,给小摊小贩们多一些宣传的机会。
高洪波的高曝光度,给荣昌露了脸,也带来了热度。当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争议,有人指责他高调、爱出风头、喜欢作秀等等,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看到高洪波这么拼,自然有不少人会揣摩他的动机。
有人说他临近退休这么拼,无非是想在仕途末期搏一搏,为自己争得上升的空间。还有人说,正是因为临近退休,所以高洪波才心无旁骛,才敢于放开手脚。
浸淫仕途40多年的高洪波,比任何人都清楚,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不管荣昌好与坏,他做与不做,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无法改变即将面临的仕途之路。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船到码头快靠岸的时候,都不愿意再冲锋了,心里想的更多是如何安全顺当地到站。但高洪波没有那样做,他做的这一切,并不是想索取,或者是为了某种被认可的表现,他只是想对得起当地百姓心中的那句“荣昌老高”。
现在,接力棒已经传给了万容,属于她的马拉松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