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峡畔,山峦如黛。深秋的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依然洋溢着发展的活力。西侧山体上,“山水湖畔共享农庄”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山下是建成开放的游乐场与充满时代印记的“知青小院”。不远处,工人们正加紧施工,修建通往山上滑雪场的道路,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旅游做准备。
△工人们正在修建通往山上滑雪场的道路
10月15日,记者跟随“非凡‘十四五’”系列主题全媒体集中采访团走进金川西村。这个位于古长城脚下、御山峡谷之间的村落,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自然资源,探索出文化、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振兴之路,一跃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并于2025年成功入选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名单。
金川西村坐拥御山圣容寺、圣容唐塔、汉明长城、西夏六体文石刻等众多国家级文保单位和历史遗迹,文化家底丰厚。过去,这些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该村以永昌县汉明历史文化长廊开发建设为契机,将散落的明珠“连点成线、拓线成面”,成功打造了御山峡汉明历史文化3A级旅游景区。
“以前我们的文旅资源还没完全开发出来,现在通过创意和运营,把它们变成了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金川西村党支部书记张得其说,金川西村还通过建设御山冰雪城、“趟子山”边塞军事文化旅游基地等项目,不仅丰富了全市的旅游资源,还创造了就业岗位。
依托“一线五点”发展思路,金川西村将乡村建设与产业振兴紧密结合,探索出“党支部领办+集体入股+农户入股分红”的发展模式。2022年4月,村里注册成立永昌县御山峡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家园变游园、农区变景区”。
合作社打造了820亩以大接杏、曹杏为主的“千亩林果”杏产业基地,依托山水资源,精心运营山水湖畔共享农庄、“知青岁月”怀旧小院、季家湾杏花民俗园等特色项目,集谷物种植、林果经济、牲畜饲养、观光休闲、电商销售等为一体,不仅打响了“御山大接杏”品牌,通过电商将农产品销往全国,也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乡野休闲体验。
△充满时代印记的“知青小院”
其中,“知青小院”作为文旅融合的亮点项目,通过复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生活场景,成为吸引游客感受历史、体验乡愁的重要节点。“我们不仅卖果子,更卖风景、卖体验、卖情怀。”民宿负责人贾荣说,“知青小院”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文化与旅游的桥梁,是“十四五”规划的政策东风,让金川西村有信心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实现文旅赋能乡村的良性循环。
“我以前就靠种地,现在村里搞旅游,我入股合作社种植了大接杏,仅今年就有3万元的收益,冬天还在御山冰雪城务工,拿着两份收入,日子宽裕多了。”金川西村村民曹学勤告诉记者。
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客栈14家、特色民宿15院,果蔬采摘园8座、特色羊肉馆10余家,辐射带动1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2024年,金川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33元,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整齐美观的民宿
金川西村深知“流量”的重要性,紧抓各类节庆时机,策划了贯穿全年的文旅活动:冬春季的冰雪游、新春“村晚”、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会、“有‘杏’相约”暖春游,乃至“长城脚下秀旗袍”等创意活动,都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些活动与“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纳凉、秋季休闲采摘、冬季嬉雪滑冰”的四季精品线路相辅相成,共同打响了“十里杏花村·醉美金川西”的旅游品牌。据统计,该村年接待旅游人数已突破10万人次。
“‘十四五’规划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张得其说,金川西村就是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把丝路文化、山水风光,变成了发展的“金饭碗”。金川西村将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探索智慧旅游,为集体经济增动能,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记者:运主伦 张迈 周国华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