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 打卡博物馆创新高!大美中国更“有料”
创始人
2025-10-19 21:00:38
0

在贵州,“村超”“村BA”成为地区崭新“金名片”;滕王阁前,背诵《滕王阁序》的游客络绎不绝;走进故宫,精美实用的文创吸引游客驻足……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文旅发展的一条主线、一大亮点,更是文化强国建设蹄疾步稳的生动缩影。

这是9月29日拍摄的故宫一角。新华社记者 徐嘉懿 摄

经过近5年发展,全国新增A级景区约2600家;群众文化机构达到近4.4万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万多个;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屡创历史新高……

如今出行,人们不仅看山、看水、看风景,更欣赏生活之美、体验风土人情、感知历史文化……在山水和人文的交融中,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焕然一新。

融合,激活更“有力”的产业。

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感悟黄河文明;到大唐不夜城感受盛唐繁华与现代都市的交融;到陶溪川文创街区领略千年瓷都的全新面貌……

近年来,各地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内涵丰富、地方特色鲜明的沉浸式体验产品、度假区、主题街区,引领文旅消费新风尚。

数据显示,2024年,各地共举办文旅相关惠民活动21万场次,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

文旅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等有效延展消费链条,群众多元消费需求在丰富多彩的文旅供给中不断得到满足。

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游览参观(5月19日摄)。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融合,熔铸更“有底”的自信。

博物馆成“新顶流”,2024年全国博物馆吸引14.9亿人次游客“打卡”;“考古热”“非遗热”“红色旅游热”百花齐放;“国风”“国潮”引领时尚……

大好河山激发爱国情怀,厚重历史增长民族自信。

而今,绵延千百年的习俗在“日用而不觉”间与时俱进,饱含民族精气神的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自信气度,融汇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

10月6日,游客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古镇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周社根摄)

融合,展示更“有料”的中国。

2024年,我国文化贸易总额达到1.4万亿元,其中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元素的占比超过1/4。入境游客1.32亿人次、总花费942亿美元。

当“中国游”“中国购”成为海外民众新时尚,当动漫、游戏、潮玩、演艺等文化产品加速“出海”、带动旅游……中国国家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愈加开放包容、闪耀世界。

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辉光日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乘客被困高铁厕所10分钟,“连... 近日,有网友分享在乘坐G1828次高铁时被困厕所的经历,引发关注。 据该网友描述,其在如厕后因门锁故...
印度“食脑虫”感染病例数激增,... 近日,印度喀拉拉邦“食脑虫”感染病例数激增。今年已累计确诊129例,造成26人死亡。 “食脑虫”是一...
伶工学士沪剧专场温暖上演 文化... 10月18日下午,由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南通市文化馆承办的“经典折子·沪动伶工”沪剧折子戏专...
观察 | 广东这场大会,为农文... 乡村价值如何重塑?广东以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作答,从“沉睡资源”到“活力资产”的蜕变正在南粤各地发生。...
敦煌旅行社草原特色手工艺品之旅... 在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文旅融合产品价值榜单》中,"敦煌旅行社草原特色手工艺品之旅"以综合评分9....
原创 一... 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长期以来,她在民间传说中备受推崇。据说,她来自甘肃临洮,因其美貌被誉为“...
我是南昌人,去了趟甘肃敦煌,不... 退休这些年,我常说,人越老,越怕勉强,越懂得什么叫“值当”。有些地方,照片看着好,真去了却寡淡无味;...
饮酒不只伤胃伤肝!男子因长期酗...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3日讯(通讯员 刘琼芝 秦璐)48岁长沙市民张力(化名)因严重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