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的武将中,有一条流传已久的排序:“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在这份榜单里,吕布、赵云和典韦的位置几乎没有争议,但关羽和张飞为何能排在第四和第六呢?
事实上,关羽和张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门出将”,他们的武艺也没有受到正式名师的指导。那为什么他们能在三国历史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原因其实有很多,其中包括他们的出生背景、个人胆量、社会风气以及后人对他们的传奇描写。
出生背景
曹植在《白马篇》中提到,幽州和并州的游侠是当时最能打的群体。这两个地区的人,特别是关羽和张飞,天生具有过人的武艺。关羽来自并州河东,张飞则是幽州涿郡人。这两个地方不仅有丰富的游侠传统,还有大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将。并州有吕布、张辽等人,而幽州则有赵云、颜良等人。正因如此,关羽和张飞的武艺,并非凭空而来。
而且,幽并两州地处北方,常年遭遇少数民族的侵扰,百姓若不习武,很难生存下来。关羽和张飞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锤炼出了过人的武艺。即便没有老师指导,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战斗经验也足以让他们在战场上脱颖而出。
个人胆量
除了出色的武艺,关羽和张飞的胆量也不可忽视。关羽曾单骑斩颜良,这是一场极为危险的战斗,但关羽凭借一往无前的勇气,从万军之中取下颜良的首级。面对敌人时,他从不退缩,越是艰险,他越是毫不畏惧。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事迹,都展示了他无畏的胆量。
同样,张飞在长板桥前故布疑兵,成功吓退了曹操的军队。当时曹操迟疑不决,张飞一声怒吼,竟然吓死了曹操的侄子夏侯杰。如此壮举,常人是无法想象的。而张飞敢于挑衅吕布,这种勇气,也让他在战场上屡屡立下赫赫战功。
社会风气
三国时期,民间的尚武之风盛行。即便是权贵如袁绍、曹操,也都深知武力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关羽和张飞作为游侠,天生具备出色的武艺并不令人惊讶。与此同时,曹操身边的谋士,如郭嘉、荀彧等,也都是有着一定武艺的豪杰。可以说,三国时期的武将并非只有武艺,智谋和胆识同样是取胜的关键。
作者的夸大描写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不仅仅是历史的再现,它更多地是根据历史背景进行艺术创作。作者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和张飞的英勇形象,不免有些夸大其词。关羽的刮骨疗伤、长坂坡前的壮举等,都有着强烈的戏剧性,增强了他们的传奇色彩。尽管这些故事可能并非完全真实,但它们确实强化了关羽和张飞在后人心中的武勇形象。
结语
关羽和张飞的成功,并非仅仅因为他们的个人武艺,更多的是因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风气的催生。虽然他们没有像赵云和马超那样接受过名师的教导,但他们凭借勇气、智慧以及时代赋予的机遇,在三国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关羽的忠义,还是张飞的豪放,都深深影响了后世,成为了永不磨灭的历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