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钟玉 通讯员 郑秀宝
特色产业是一座城市的“专属基因密码”。在潍坊青州多元的特色产业矩阵中,中医药产业无疑是极具潜力的“新增长极”。
2022年,青州市抢抓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将中医药产业列为五大特色产业之一,构建起全域一体、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新体系。
三年磨砺一剑,今朝初露锋芒。如今的中医药产业已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青州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核心引擎。
悄悄布局 下好产业发展“大棋”
青州与中医药的羁绊,早已刻入城市基因。这里气候温润、土壤肥沃,自古便是中药材生长的“天然温室”。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青州便有中药材种植与炮制的记载,《本草纲目》中亦提及青州产的山楂、全蝎等药材,称其“质优效佳”。
3年来,青州市大力推动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青州山楂”“青州全蝎”成功入选道地药材“鲁十味”,山水山楂、丹参两处种植园区入选省生态种植园区培育单位。在种植模式上不断创新,仰天山引种长白山人参获得成功,成为全省唯一,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山楂、大姜、杜仲、玉竹等多种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格局,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青州中医药产业门类齐全,除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医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均有布局,且日臻高端化。力促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青州抓住人才“关键变量”,不断扩大中医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校地合作”,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教学实践基地落户青州。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尧王制药、博康中药等企业进行校园招聘,促进先进技术向地方企业转化。目前,已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2处,促成技术成果转化3项。
为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州搭建起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财政预算中单列中医药事业费,逐年增加对中医事业的资金投入;利用每年市财政50万元的中医药专项培训经费,开展中医药人才培训……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政策不断释放利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愈发清晰。
全产业链 点燃多元融合强引擎
清晨的山水博康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中药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给黄芪除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山东博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饮片加工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将新鲜药材分拣、烘干、切片,制成饮片;在长庚养老服务中心里,老人们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药熏蒸调理……
壮大新兴产业,犹如“长坡厚雪”,更是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超前布局的青州,在中医药产业的优势日益凸显。青州市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尧王制药深耕中药研发30余年,完成600余种药材的工艺质量研究,其智慧中药房实现处方处理全流程自动化,让传统中药“喝”出科技感;博康中药在饮片加工领域持续发力,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支持精诚医药装备等企业升级制药设备生产线,培育潍坊诺达药业有限公司等新兴领域,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上下游联动”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中医药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强化。
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多元化发展,青州市积极拓展“中医药+”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在“中医药+健康食品”方面,推动皇尊山楂酒等企业研发药食同源产品,并开展“百味千膳进万家”活动,培育打造“药膳街区”,让中医药融入百姓日常饮食。在“中医药+健康养老”领域,打造以东篱居、长庚养生园等为代表的中医药特色康养机构,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养生保健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青州市中医院入选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创建单位,青州市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此外,青州市还充分发挥自身文旅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文旅”。依托仰天山、南湖康养小镇、黄金观光大道等特色“打卡地”,打造“中医药+康养文旅”特色旅游新格局。南湖康养小镇、仰天山获评省中医药康养旅游“打卡地”,仰天山参·中草药康养旅游基地、茅峪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等5处“打卡地”入选“鲁十味”品牌库首批齐鲁康养“打卡地”培育名单及齐鲁康养打卡精品路线。
从田间地头的中药材种植,到现代化的中药生产车间,再到与多业态的深度融合,青州中医药全产业链正蓬勃发展。目前,中药材面积已达10万亩,中医药相关企业20余家,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
文化传承 弘扬中医药文化新风尚
消暑解渴的乌梅汤、健脾祛湿的轻身饮、明目乌发的养发茶……这个夏天,多种中药代茶饮凭借实惠、健康、便捷等特点,俘获年轻人芳心。
当年轻人掀起“养生潮”,竞相打卡中药房时,传统中医药也在走近他们,于弥漫烟火气的市井街头“扎营出摊”,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从养生茶饮到草本精油,从针灸刮痧到健身疗法,越来越多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收获青睐与支持。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灵魂。青州市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建设3处中医药文化展示馆,通过展示中医药历史文物、古籍文献、传统诊疗器具等,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开设“身边的名中医”等中医宣传专栏,举办夏日“中医药夜市”等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乡镇,提高了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挖掘9项潍坊市级、61项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医药项目,传承和保护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中医药项目保护传承工作,在范公亭公园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置传统中医药展厅,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青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馆传承古法制香工艺,以齐鲁瑞兽青州城市IP“峱宝宝”为外观形象,创新推出了妇幼“峱宝宝”合香香牌,既传承了传统中医药文化,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
当人们再聊起青州的特色产业,中医药早已不再是“藏在深闺”的选项,而是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闪亮名片。它从青州的山水间走来,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成长,正成为这座千年古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