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0月12日,文汇讲堂全球南方系列十讲之第八讲《政党驱动:全球南方与“赋能型”治理》在上海大学成功举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主讲,与浙江(嘉兴)中外政党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鄢一龙,线上的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于运全、巴黎政治学院欧洲政治研究中心教授奥利维耶·科斯塔(Olivier Costa)展开圆桌对话,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高立伟作点评。
现场150人参与,1.8万人次在上观App、央视频、上海大学视频号、文汇报视频号观看直播。本次讲座由文汇报社与上海大学政党治理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
经整理,分主讲、圆桌上中下,互动、点评、快评共7篇以飨读者。此为点评篇。
高立伟阐释对本场主题的看法
听了全场讲座,学习到很多。分享一下学习体会。
首先,赋能型治理是一种现代化的公共治理范式,其核心和关键有几点。
一是从“给予”到“使能”,不是直接给予物质援助,而是赋予其能力(如技能、资金、数据、决策)自行解决问题;二是协同共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形成引领与协同共治的关系,共同致力于公共价值创造;三是结果导向,注重最终的发展成效和民众的获得感。
因此,赋能型治理追求的是打造一个“强政府—强社会”的良性互动赋能格局,实现“1+1>2”的治理效能。
其次,赋能型治理模式的驱动力是什么?“能”从何而来?
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是政党及政党驱动。赋能型治理的驱动力量有很多,但关键和核心驱动力在于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它是至关重要的主导者、驱动力和引擎。其角色和作用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定向仪”“黏合剂”和“推进器”。
当今世界政党政治时代,政党治国理政事实上已是主流,是一种普遍性的国家治理现象。国家治理的主体实际上是以政党组织为主轴而展开,形成的是政党驱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尤其是执政党的主导(或领导)驱动。由此,形成的是一种“主导(或领导)与嵌入、驱动与互能”的内在关系,即一种以政党为中心的国家建设与治理互嵌模式,体现的是“政党驱动或领导下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原则。
事实上,当今世界“政党治国理政”类型可以归纳几类:政党竞争型治理体制(英美等)、政党竞争合作型治理体制(欧洲部分国家等)、政党主导型治理体制(新加坡俄罗斯等)、政党领导型治理体制(中国)等。
第三,为何全球南方国家尤其需要政党发挥这种作用?
主要原因在于其面临的特殊国情和挑战,比如,国家建构任务艰巨,许多全球南方国家仍处于现代国家形成过程中,面临政治整合、社会稳定、制度建设等多重任务。再如,社会结构的多元与碎片化、资源与能力的极度稀缺、应对外部挑战与保持战略自主性的需要,等等。
对于部分全球南方国家来说,“政党驱动”赋能型治理,是一条务实的、符合其发展阶段的道路。这种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杠杆化”策略,即通过政党的组织力和动员力,撬动和激活民间蕴藏的巨大潜力,用有限的政府资源激发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政党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赋能”角色和功能。
上海大学会务团队与嘉宾合影。此次讲座技术环节由上大团队与文汇团队合作完成,取得预期效果
总之,全球南方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更应该是“治理智慧和治理模式的创新”。“政党驱动赋能型治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话语、范式和体系。它告诉我们,有效的治理可以有不同于西方的多样化形态。它的核心在于“以强大的组织力推动社会自身的强大,驱动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这对于所有既想加快发展,又要保持稳定性的国家和地区,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最后,让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行动,继续观察、研究和对话,共同为丰富全球治理的知识图景贡献“南方智慧”,推动“政党驱动赋能型治理”走向更成熟高效、更高水平的大道治理,走向命运与共的文明型治理。
整理:李念
下一篇:你家地段值不值钱,看这几点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