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队:7年我们救出了270人
创始人
2025-10-24 08:24:30
0


2022 年 2 月份,福州罕见地下了一场大雪。福州市民已经多年没见过下雪了,当时恰好又赶上北京冬奥会,大家观雪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立刻一家老小开车上山,前往郊区的鼓岭风景区。


结果出门才发现,道路湿滑,景区又人满为患,到处在塞车排队。


就在此时,还在福建省星光救援队搜救犬中队的队长苏建华接到了一个报警电话。


在南方,我的一场冰雪救援


在这个过程中,刚好鼓岭有人报警,说有位男性走失了,大概四五十岁,是退伍军人,平时经常户外锻炼,再冷的天气也都是穿短袖短裤出去锻炼。所以这次他上山,也什么都没准备,就只穿了短袖短裤。结果遇上了下雪,之后还下了雨,他沿着溪谷滑落,身上有不少擦伤,全身也湿透了。


走失后,一直联系不上他。偶尔能联系上的时候,他又特别惊慌失措,喊着 “我要死了,我要死了,赶快救我”,整个人有点快失控的状态。我们让他一定别乱动,先做个标记,之后通过共享位置,知道了他大概在哪个山、哪个位置。


我们一路拉着警报,从古岭山脚下往山顶开,这一程足足开了 3 个小时。盘山公路上全是来看雪的,全程堵车,我们只能一步步疏导车辆,慢慢往前挪。


途中,他又移动到了一个水库附近,之后他的手机就没了信号。当时天快黑了, 要是当晚找不到他,他百分之八九十会失温,随时有危险,所以当时救援特别惊心动魄。


一开始我们还定位到了坐标,后来电话就联系不上了,之后所有信息都断了,连无人机搜寻也没找到明确位置。我们只能根据山脉情况判断:他要移动的话,大概率会往下游方向走,一般人都会顺着河流走。靠着这个判断,我们大概确定了他可能在哪个山坳,接着我就带着安娜——我训练的搜救犬,继续搜寻。


我们在崖壁上,顺着小毛竹劈出条路,用了将近两个小时。快接近目标时,安娜开始有了反应——顺着它的反应往下找,我们一边走一边喊,终于听到了回应,这才断定人大概在峡谷底下。找到他时,幸好他只是受了些皮外伤,我们赶紧给他换上干净衣服,裹上保温毯、穿上保温服。


刚因为保住人而兴奋,一想到要原路返回,心里就犯了怵 。回去的路太难走了,全程都得靠爬。他待的地方靠近水库,我们起初想调冲锋舟来,可转念一想,把冲锋舟运到山上,再抬到水库底下,路上还堵车,这一折腾至少要五六个小时,等弄完天早就黑透了,根本行不通。


最后我们咬咬牙,决定沿原路返回,顺着之前劈开的路一路攀爬,又是将近两个小时,才把他带了出来。


那次救援,真的像在跟死神赛跑。安娜的头也被割伤了。当时要是没带着安娜,没用到这些技术,在那悬崖峭壁间、密不透风的林子里,抬头看不到天,只能靠北斗卫星传来的基线判断大致方向,根本没办法快速定位到人。在结束的时候我拍着安娜,我说安娜今天辛苦了。


安娜是一只比利时马林诺斯牧羊犬,今年已经 11 岁了,跟随苏建华执行过一百多次救援任务了。


像安娜这样的搜救犬在救援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就有 67 条搜救犬参加了搜救, 70% 的幸存者都是由搜救犬发现的。


虽然说现在的手机定位系统越来越精准,但是在福建这种多山丘陵地带,山里的基站的数量和定位精准度都远低于市区,苏队长每年要接到 80—100 起在山里走失的报案。


在救援案件里,抑郁症相关的大概占 30% 左右,痴呆老人走失的比例能到 50%—60%。建筑物倒塌、地震这类属于偶发性事件。


对我们救援队来说,大量的救援任务都是寻人,搜救犬在这方面的运用也是最多的。


搜救犬的甄选和训练是一个极其严格复杂的过程,训练周期往往要上千个小时,淘汰率高达 80%。


苏建华今年 41 岁了,自 2018 年以来,他一共训练出了 20 多只搜救犬,带领这些搜救犬参与了 500 多起救援,解救了 270 多人。


最近,他还参与了小流浪变身搜救犬的公益救助项目,为搜救犬的力量补充探索新方式。


苏建华过去曾经经营一家高速公路标识标牌的制作公司,但自从加入搜救犬救援的志愿工作后,一年 365 天里,他有 360 天都“泡”在搜救犬基地。于是很快,他索性退出了标识标牌制作公司,全身心地投身到救援工作中。今年,他更是回到老家三明市创建了福建城市之光搜救犬救援队,并担任队长。


从做生意,转到公益事业,能有这么大的热情,源于苏建华从小以来跟狗的感情。


50元,买了我的第一条狗狗“小花”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狗狗,最初是受一部叫《狼犬历险记》的电影影响,里面的主角是狼牙和公主。狼牙和公主特别听一个十多岁小孩的话,那孩子让它们安静躲在某处,它们就真的一声不吭地藏着。当时我就特别向往,能有一只既听话、又能在我受欺负时保护我的狗。


从那以后,我就总跟家里人吵着要养狗,妈妈拗不过我,最后说:“你自己有钱,就自己去买。”那时候我才读三年级,十多岁,为了凑钱,我拉上弟弟,趁着暑假帮邻居挑砖头盖房子,我们俩用手一趟趟搬,最后两只手都磨出了茧,还起了水泡、渗了血。


就这么坚持了一个暑假,我们终于挣到了第一笔 50 块钱。后来去砍柴时,我们在山里一个水库边看人家养的土狗,我赶紧跟主人预订,说你家狗生崽了一定要通知我,还提前把钱给了他。之后每隔一两周,我们就会去他家问一次。


我记得当时好像生了 6 只,我那时候也不懂怎么选狗,全凭感觉,觉得这只花色好看,就把它抱回了家。那是一只中华田园小花狗,我们给它取名叫 “小花”。


学校不让养狗,我只能把小花养在外婆家。那时我每天都自己给它送食物,一下课就先去外婆家看它,再回家;家里吃剩下的米饭,我也会打包好,再专门送去喂它,之后才去学校上课。这样一来一回,每天都要走大概两公里的路。


小花长大后,我才知道它还会护主。有一次我和同学闹矛盾,同学准备动手打我,小花突然冲上去对着他龇牙威胁,还挡在我身前,甚至整个跳起来往同学那边扑。我同学被吓得直接倒在地上哭了,根本不敢再靠近。


从三年级开始,小花一直陪着我,直到我初中毕业。上了高中后,我回家的次数少了,常常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看它。那时候小花也老了,大概 9 岁,平时白天会自己出去溜达,玩够了就准时回家。


到我读高三的时候,妈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小花不见了,好几天没回家,家里人也找过,却一直没找到。


后来有老人说,老狗是有灵性的,等它们快不行了,会自己跑到山上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待着,等着生命结束。


正式加入救援队


小花的离开让苏建华难过了很久,但也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与狗狗切不断的爱。


所以工作后没多久,省吃俭用的苏建华就花了 8000 块钱的巨资买了一只纯种的德国牧羊犬,在网络视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里,他通过去各种宠物论坛,以及加入各种线下宠物交流群,学到了不少的训犬知识,他的德牧也在他的训练下,学会了各种口令、技能。


身边的人逐渐都知道了苏建华是一个训犬高手。2016 年,他的一个在福州市曙光救援队工作的同学找到了他,问他愿不愿意为搜救队训练专业的搜救犬。


那时候国内搜救犬特别少,能参与救援的更少。我就牵头成立了搜救犬队伍。起初只有几个人,一边组队一边摸索训练。


搜救犬还没练成型时,我带它们参与过 2017 年叶家村房屋倒塌救援,整栋楼塌了压了不少人,现场消防等部门的搜救犬却都没发挥作用。


当时搜救犬训练太滞后,达不到实战标准,这让我特别触动,也很内疚。明明带着犬在现场,却帮不上忙。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搜救犬练出来,让它们能救到人。


所以那几年,我就是北京有课,我就上北京的外教课;杭州有课,我就杭州上课。不管手头事多重要,我都会放下,组织我的队员,包括我自己去学习。


■图 / 2025 年和德国,瑞士搜救犬教官学习合影


2018 年,北京举办了一场国际搜救犬培训课,苏建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这次的专业培训,让他第一次对搜救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搜救犬主要分为:废墟搜救犬、水域搜救犬、广域搜救犬、山地搜救犬,雪崩搜救犬,还有寻迹搜救犬这 6 大类。


只有通过不同类型的专业项目考核,才会被认定为专业搜救犬,从而达到真正的救援目的,这次的培训对苏建华的影响很大,最后一节课上完,他的脑海里就只有一个想法:我不仅要训出专业的搜救犬,还要让我的搜救犬成为考核中的冠军。


我用一年时间训练了两只马犬——“安娜”还有它的女儿“发现”,之后带它们去考核。“发现”当时是小奶狗,才 38 天我就抱回来饲养管理,完全按照工作犬的标准开始训练。


养到四五个月时,我就觉得它们特别聪明。之后一整年,我带着这些犬参加了所有中国举办的工作犬比赛,安娜和发现几乎包揽了大部分比赛的冠军、亚军。


第一次拿到冠军时,我回到酒店办了好几桌,请朋友吃饭庆祝,场面比升学宴还隆重,那种开心和兴奋,比中了彩票还要强烈。


一次失败的救援,换来更努力的训练


随着对犬类认知的不断刷新,训练的不断成熟,以及新队员的慢慢加入,苏建华的福建省城市之光搜救犬大队。现在和 119、110 实现了联勤联动,遇到警情可以第一时间赶往救援现场。


但执行真正的救援任务毕竟和打比赛还是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苏建华也走过一些弯路。


■图 / 深夜救援


2020 年左右,我们还没训练追踪犬,用的是广域搜救犬和废墟搜救犬的技术, 靠嗅闻空气中的人体气味锁定目标,在某个区域内,通过气流快速判断、排查。


有一次,一位老人进山后走失,晚上打电话求助,说自己摔伤了,腿被竹子刺穿,流了很多血。我们组织了多支救援队,连同家属一起,在老人描述的山区搜寻。公安那边只能提供手机基站定位,当时 4G 信号只覆盖城市,山区还是 2G 信号,2G 信号的辐射半径能达到 500 米,搜索范围特别大。而且老人说能看到两个铁塔,可山里满山都是铁塔,根本没法精准定位。


等终于在那片区域找到老人时,他已经因失血过多休克了,最后还是没抢救回来。这件事给我的触动特别深。也从这之后,我决定研发搜救犬里的另一个犬种——追踪犬,通过去家属家提取老人的气味,让犬嗅闻后,直接带着我们找到目标。


之后我花了两年多时间专门研究这个犬种,它的训练难度极大,在全世界都是难题——走失时间越久,目标留下的气味就会越淡,追踪难度也随之增加。


我开始研究国际上常用的猎犬,像寻血猎犬、汉诺威嗅觉猎犬、巴伐利亚嗅觉猎犬。普通犬的嗅觉细胞大概有 2 亿个,而这些专业猎犬的嗅觉细胞能达到 2.8 亿到 3 亿个。这么多年下来,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现在总算成功了。现在我们出警时,依靠追踪犬展开搜救的效率特别高。


创造世界搜救犬救援纪录


追踪犬训练成功后,苏建华的救援队执行任务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到了 70% 以上。


前面提到过,从第一次执行搜救任务至今,苏建华一共参与了 500 多起救援,累积参与解救了 270 多人。每当有人走失,每当有人被困,现场除了警铃和救护车的鸣笛声,还多出了一声声犬吠。当狗狗的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苏建华就知道他们离被困者越来越近了。


2025 年 6 月份的时候,我们接到一起老人走失的救援任务。老人进山砍柴后失联,当时是他孩子报了警。救援地点在宁化,离我们这里有两小时车程。接警后第一天,我们派了 3 条犬、5 名队员过去,我没跟去。可第一天、第二天连着两天,搜救都没突破,排查了不少区域,连一点物证都没找到。等我们再跟进时,老人已经走失 5 天了。通常来说,5 天过去,气味大多已经消散,追踪难度极大。但家属没放弃,一直自己组织人四处寻找。


第五天,有一路家属翻越过一个山头后,在山下找到了一双老人的鞋子,还有老人曾坐着休息的痕迹。这是这么多天来唯一的物证,我们非常兴奋。我立刻亲自赶往现场,让队员带着追踪犬嗅闻鞋子,正式开启追踪。从第七天到第八天,我们每天进山时间越来越早,有时 4 点多、5 点多就进山。但是到第八天,家属渐渐不愿再继续找了。


可第九天复盘第八天 GoPro 记录的搜救视频时,队员突然发现:“昨天这个地方绝对没有这片叶子!” 我们把视频对比后,果然在现场看到一坨全新的粽叶。如果这是老人留下的,说明他还活着。要知道,山里面黄金救援时间只有 72 小时,人能活过七八天已经是奇迹,我之前从没遇到过 7 天后还能存活的情况。


■图 / 现场留下的粽叶


后面我们让搜救犬嗅闻这片粽叶,它果然带我们往山深处继续走。同行的人都不敢相信,老人平时走路都不利索,怎么可能翻这么多山、走这么远?要知道,当时我们追踪的直线距离已超过 13 公里,途中要翻无数座山、过狭窄的峡壁,连我们牵着犬走都提心吊胆。


直到第九天,我们又找到一捆用粽叶捆好的新鲜柴火,这下能确定,老人一定还活着。第十天,广域搜救犬终于定位到了老人。我们从上往下看时,只能看到他靠坐在那里,根本不敢确定是生是死。直到搜救犬靠近,老人突然动了一下,用本地话问“这狗会不会咬人” ,我们才松了口气。


■图 / 找到老人


找到老人时,他受伤的脚趾里已经长了蛆,脚也全肿了。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美国最成功的同类追踪案例是 12 天,这次我们救回走失 10 天的老人,不管在救援界还是生存能力上,都算是个奇迹, 我感觉《孤岛求生》都不敢这么拍。


如果在山里迷路,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一个缺乏运动细胞的人,下班之后骑车,周末的时候爬山是我为数不多的运动选择。在和苏建华的聊天中,我了解到有些时候即便不是野山,即使是你去过很多次的线路,还是会因为某些突发的个人或者天气原因造成迷路,这个时候如果能联系到救援,最重要的就是遵守救援人员的指示。


在户外深山老林里,就算带了手机,也可能没信号,完全没法和外界联系,这是我们救援时最担心的情况。有时候,监控只能看到人走进登山步道或山路,之后就彻底失联,连一点信号都接收不到,因为很多山里根本没有基站。


不管是驴友还是走失的老人,他们被困或遇到危险,大多是因为走偏了路线,没走常规路,反而往相反方向越走越远,有的是因为不听话,才陷入险境。


我们接到的任务里,很多人第一时间报警,我们会反复叮嘱他们 “待在原地别动”。可从接警、出警,到我们赶到山下、组织人员进山,再按他说的路线搜索,往往要两三个小时。等我们赶到他说的位置,90% 以上的人早就不在原地了。他们会继续乱走,结果遇到更多危险、更多困难。


所以现在我们接警后,会先安排人做心理疏导,一边安抚对方情绪,一边明确告知“我们大概多久能到”,反复强调“原地等待”。可惜很多人听不进去,这也成了增加救援难度的主要原因。


这份事业带给队员和狗狗最大的收获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苏建华一样懂得那么多专业的训犬知识,但几乎所有养狗狗的朋友也都会训练自家毛孩子做一些简单的项目,比如,握手、打滚、击掌。


训练的方式也都很简单,做对了就给狗狗一点好吃的零食,这种方式也被叫做“正向奖励机制”,是几乎所有动物训练的基础手段。所以一开始,我以为救援队执行任务的时候都会带点好吃的,救到人后用来奖励搜救犬,结果苏队长的回答,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犬是族群动物,只要和你在一起,就会把你当成首领。前期训练时,我们会用食物、玩具作为奖励,比如陪它拔河玩耍;但到了训练后期,等它完全成熟后,我作为它的首领,只要下令让它执行任务,它完成后找到目标,就会主动跑到我面前摇头摆尾,骄傲地表现给我们看。


平时训练,给它一盆美味的食物,它会吃得很香;可到了任务现场,找到目标后,我们的开心情绪它能真切感受到,这份认可让它格外骄傲,这时再给它食物,它反而不吃了,就变成一种族群上的奖励了。


这么多年来,我们所有救援都分文不收,还要求队员出队时,不能吃家属的饭、不能拿家属任何东西,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队里最大的开销主要在种犬引进上,尤其是从国外进口的种犬,价格很高,最贵的一只就要几十万,这些年光引进种犬我就花了几百万。


但对我来说,救援成功找到人,才是最快乐的事。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发自内心的骄傲,对自我的认可,还有技术得到验证的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了的。就像队里的新队员,不管是第一次执行任务成功,还是经历多次尝试后终于成功一次,那种喜悦根本不用别人表扬,他们自己能开心很久。


■图 / 2025 年公益培训班现场上课


搜救队队员的故事


随着积累的实战经验越来越丰富,现在苏建华每个月都会有两天开办免费的搜救犬实战培训班,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对搜救犬有兴趣的人。同时他也在网上发布一些平日里训练和救援的短视频,他的很多队友都是这么被吸引过来的。


我叫何柯林,今年 30 岁,2023 年 12 月加入了城市之光救援队。当时我收养了一只流浪狗,想知道怎么训练它,就去抖音上搜索相关内容,刚好刷到了苏队的视频。看他发的救援视频,觉得特别威风,就想着过来试试,也体验一下救援工作,没想到一来就待到了现在。


在和狗狗相处的过程中,我意外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问题,比如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


我爸爸平时话不多,但一开口就否定我;妈妈性格矛盾,还比较强势。从小我活得很憋屈,导致性格变得孤僻、不开朗。不过现在好多了,我正在慢慢疗愈。其实从和狗狗相处的过程里,你能清楚看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去调整自己的行为。等你和狗狗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搜救犬的养老与退役


狗不光能抢救人的生命,还能疗愈人的内心。而它们索要的,只有人类的陪伴。


然而,因为高强度的训练和出任务时候的严酷环境,事实上搜救犬的寿命比一般的宠物狗会短一些。所以救援队要经常补充新的狗狗进来。那如何安置退役的狗狗?如何面对战友的离去,以及当这些功勋狗狗过世之后,人们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这是苏建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已经有好几条搜救犬在我手上养老送终了。这些犬的离开,对我的触动很大。它们老了之后,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它们安度晚年。从完成训练、参与救援,到正式退役,我们没有让别人领养它们。


其实很多人在犬没生病、刚退役的那几年,确实会细心照顾,可一旦犬生病需要大额治疗费,普通家庭往往难以承担,甚至到最后会遗弃它们。所以这些退役犬我们都自己养着,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


养犬久了,还遇到过特别有灵性的事。有一条犬要离开的前一晚,我梦到它来跟我道别。第二天早上 5 点多我一醒,赶紧让队员去看它,结果那条犬刚好不行了,队员还拍下了它最后一口气的视频发给我。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明明第二天才走,为什么前一晚能那么清晰地出现在我梦里告别。等我在梦里反应过来,让队员去看时,它喘了几下最后一口气,就真的走了。


未来我们会更重视搜救犬的养老问题。后来我们还给逝去的犬修了墓碑,清明节这类节日,还会组织队员去看望它们。 在我们心里,它们就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而且沙县政府也发了倡议书,要积极推动功勋犬康养基地的建设,给这些“老战友”一个更好的归宿。


我的狼牙公主们,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正如苏建华所说,他们的救援队从创立之初就定下了不收任何报酬的规矩。然而,不管是引进新的犬种,还是队员和基地的日常开支,以及带着队员们去到全国各地学习训犬搜救知识和从国外邀请专家来给大家上课,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有不菲的花费。


苏建华说,他是农村出来的,物质需求并不高。之前做生意,该有的都有了,他对钱本身没有太大执念,可以把爱狗和救人一起良性地做下去就是最大的满足了。最重要的是,苏建华小的时候的梦想真的实现了,他不只有了自己的狼牙和公主,而且这群朋友带给他的安慰和家人一样温暖。


比如有时候我工作了一整天,已经疲惫到极点,或是最近遇到很多困难、心情特别不好,只想坐在一边放空。这时候像安娜,就会摇着尾巴过来,轻轻靠在我身边。它好像知道我不开心,不会吵闹着招惹我,反而像个懂事的孩子,要么静静靠着我,要么摇头摆尾躺在旁边默默看着我。


这种感觉就像它明明是想安慰我,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可我又能读懂它的心意,知道它在关心我、在乎我。那瞬间会产生一个情绪上的共鸣。其实很多人没办法留意到这些细微的情绪,也很难真正理解你的处境,但这些犬不一样,它们心里好像只装着你,你的一点点喜怒哀乐,它们都能立刻感受到,这份心意比什么都暖。


狗狗从来不只是动物,它们在救援现场是战友,在训练基地是学生。而在漫长的陪伴与离别中,又是最懂人类情绪的朋友。每一次出任务,每一声犬吠,都是人与狗之间无声的信任和约定。


虽然这些年的救援成绩斐然,但是苏建华和他的救援犬大队,一直面临着现有搜救犬数量不足,引进犬只成本高昂的挑战,这个挑战也制约了救援力量的进一步壮大。可是与此同时,中国有大量的流浪犬正在等待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所以最近,苏建华的福建省城市之光搜救犬救援队参与了由“它基金”和“名创优品”共同发起的【小流浪变身搜救犬】科学救助公益项目正在进行中。这个项目将从全国范围内筛选具有潜力的流浪犬。


通过选拔的小流浪将前往苏队长所在的救援队,接受搜救犬专业训练,合格者将成为真正的搜救犬,继续守护生命。而没有通过选拔的狗狗,则会开放公益性领养,确保每一只都有属于自己的温暖结局。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初筛出来了 8 只狗狗,他们都是中华田园犬。


中华田园犬因为品种的原因,很容易被抛弃,成为流浪狗。因为不少人会觉得中华田园犬是土狗,没有引进的犬种名贵。但苏建华对这种观念完全不认同。


中华田园犬,也能当“英雄”


真正能成为优秀搜救犬的犬种,并非都来自国外,咱们的中华田园犬就有着非常出色的基因,甚至在不少方面的素质,是外国犬种不具备的。


全世界有 300 多种犬种,只要满足五代以上,每一代生的小狗主观特征都完全一样,就能向世界犬业联盟申请一个犬种。像我们常说的中国土狗。中华田园犬,前几年也有了单独的犬种系列,叫 “中国唐狗”。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它的优点,中华田园犬也变得很受欢迎,甚至有不少出口到了国外。


中华田园犬的优势很明显,第一是爱干净;第二特别会看家护院,陪伴主人时也乖巧,不吵不闹,不会乱咬人,基本没有护食这类坏毛病。我们很多进口工作犬,在家庭陪伴上,它们大多都没有中华田园犬优秀。


我们也想尝试一下,流浪动物被人救助后,能不能转变成搜救犬?在实际救援里能不能派上用场、救到人?能不能真正转入实战?


其实国外很多救援队,也在用各种各样的杂交犬,还有不少把流浪狗训练成搜救犬的成功案例。现在国内“它基金”在做这件事,我们也想共同参与进去做这个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事FM,讲述者:苏建华、何柯林‍,主播:@故事FM 爱哲,制作人:晓橙,文案整理:陈思宇,运营:鸣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赵长鹏被特赦前的180天 2025 年 10 月 23 日半夜,华人加密首富赵长鹏,被宣布得到美国特朗普的总统特赦。根据公开信...
猪肚再次被关注!医生调查发现:... 猪肚,作为一种传统的食材,常常出现在各式菜肴中,尤其在很多家庭和餐馆的菜单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然而...
化疗出院回家后,这3件事98%... 谁能想到,化疗结束、出院回家,并不代表“打怪通关”,反而是另一场硬仗的开始。很多癌症患者在医院里天天...
原创 随... 10月23日,NBA常规赛继续进行,快船队迎来了他们的新赛季首秀,对手是爵士队的年轻阵容。快船在这场...
马长春主任:远离癌症的饮食口诀... 马长春主任:癌症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想要从源头降低患病风险,无需复杂的调理方案,牢记 “两吃三...
耳鸣难缠?聊天机器人疗法或成心... 耳鸣,这种耳中持续的嗡嗡声,让许多人深陷困扰。它不仅是一种听觉问题,更可能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隐形痛点...
DCR 96.7%,癌王变天了 “癌王”胰腺癌的临床突破,越来越密集了。 遥记得9月初,Revolution Medicines(R...
换一换主食,全身炎症水平都降低...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都市现场) 在很多重大疾病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是重要一环,涉及心脑血管疾...
丙肝会通过性传播吗?别忽视!这...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生活应该不会传染吧?”这是很多人对丙肝传播途径的常见误解。太原龙城中医医院...
北京企业宣传片制作公司推荐: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宣传片已成为品牌塑造与传播的核心载体。一部优秀的宣传片不仅能够有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