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离谱的AI搞钱方式,诞生了
创始人
2025-10-24 08:26:00
0

最近,有读者向编辑部提供了一条选题线索。 


读者发现,二手平台上出现了大量“AI倒爷”,他们正通过倒卖AI生成品套利。 


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的AI生成品几乎都能免费获取。因此我们判断,这是通过信息壁垒收割下沉人群的又一案例。买单者很可能是那些困在数字鸿沟里的老年人。 


然而,与多位买家和卖家交流后却发现,这门生意背后藏着不少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买方人群中,既有不懂技术底层逻辑、不会操作AI工具的银发族,也有图省事、想省钱的AI尝鲜者。 


甚至有职场人觉得物有所值。比如那些购买Gemini或Kimi研究报告的人。他们认为,9块9买一份含图表和PPT的分析报告,相当于用一杯奶茶钱换一份专业级的智力服务。


至于“倒爷们”的套利模式,则更为多元。他们有的直接售卖账号,有的兜售一款名叫OK Computer的单次使用权,还有人将多个工具整合成“全家桶”。 


我们试图深入这个庞大而隐秘的灰产世界,揭示这一灰色产业链的运行逻辑,同时也记录那些在信息不对称中挣扎的个体境遇。


以下是编辑部撰稿人杨梅的自述。在与十几位卖家和买家交流后,她看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AI信息世界。


AI生成品,被人拿去搞钱了


“官网上,是不是有免费试用资格?” 


问出这句话后,对面的卖家突然已读不回了。我盯着对话框,看到“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闪烁了几秒,随后消失。 


这位卖家叫“灯塔水母”,是我在二手交易平台上遇到的第一位“AI倒爷”。 


咨询时,他秒回了我的信息:“发我指令(尽可能详细),1小时内出货,网页形式返还。”回复的语气熟练得像流水线客服。 


为了促成交易,他还发来一份长达10页的报告样例。“比自己熬夜做的还专业,行业分析、政策解读、竞品调研、学术综述都能搞定”,他强调。 


然而,当我提及官网免费政策后,他的热情戛然而止。 


“灯塔水母”专营AI生成品,主要提供Gemini和Kimi这两款大模型的深度研究报告代生成服务,标价8到10元/份。 


这些报告排版精致,内容结构完整,附有PPT下载链接。但实际上,只需在Kimi里输入相应提示词,半小时左右即可生成。


不生产内容,仅通过转手AI生成内容即可获利?我顿感魔幻。更魔幻的还在后面,输入“Kimi深度报告”搜索后,在二手平台上竟有上百条相关商品信息。 


图 | 二手平台上有大量转卖AI生成品的账户


这些商品真的有人买吗?我随手点开了一家名叫“Raymon”的店铺。 


“Raymon”自称是AI和网络发烧友,他的店铺里,售卖着Claude、Manus、Gemini等近十款工具的代操作服务。


其中,研究报告是他的主打商品,标价15.3元一份,价格是其它产品的2—5倍,上线20多天售出将近二十份。


这一价格对普通人或许无感,却令我目瞪口呆。


上月底,Kimi带着新的Agent新品“OK Computer”挺进会员订阅战场。 


为了表示对AI博主这个职业的尊重,我紧跟行业热点,下单了月费99元的高阶会员,目前账户上还躺着23次“OK Computer”+21次Kimi深度研究使用权限。 


按照这位“倒爷”的标价算下来,我会员账户的价值已溢价7倍,可以赚500多元。


错过了英伟达的股价狂飙,错过了泡泡玛特的盲盒狂欢,却在AI黑市的灰色地带,撞见了更好的财富标的?


我压不住心中的疑惑,对“Raymon”问了个不太礼貌的问题:“你这定价,是不是有点太狠了?” 


他很快甩来一个链接:“姐,你看还有标价更高的。”


点开链接跳转至另一家店铺,页面赫然写着“Kimi OK Computer代跑25元/次,加急单30元,支持定制”。 


我咽下反驳,转而点开评论区,竟刷到不少“超值”“已回购”的好评。


我彻底看不懂了:购买这些服务的人,究竟在买什么?他们又是些什么人?


被玩出花的“AI二房东”生意


我继续穿梭于各个店铺之间,与“AI倒爷”们攀谈。 


从他们粗糙却高效的接单话术中,逐渐拼凑出一幅荒诞又真实的图景:他们真正售卖的,不只是硅基世界的代码,更是被折叠的算力特权与时间套利。 


在一家名为“小包包”的店铺里,一款标价3元的Gemini2.5 Pro商品正热销。它仅提供基础提问代操作,跑完一轮回复即结束,却已售出几十单。 


“小包包”告诉我:“很多人连谷歌账号都注册不了,更别说调参写prompt了。”她出售的,是跳过学习成本的捷径。


而这所谓“捷径”,本质是将AI使用门槛折算成价格标签,批量兜售给渴望效率却缺乏门路的人。 在二手平台上,这场庞大而隐秘的信息差套利生意已自成体系。


“AI倒爷”的货架上,卖得最火的商品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服务型“云劳力”。他们不卖账号本身,只售基于高级账号的“算力服务”。商品标题多是“Kimi智能长文档分析,一次9.9元”“用GPT-5写深度报告,按次收费”。 


卖家自持高级会员,买家发去需求后,他们充当中间处理器,用更强的模型能力完成任务。这本质是出售自己的时间与AI“算力”,将固定的会员成本,转化为可无限次销售的服务。 


他们游走在平台规则边缘,将会员权限拆解成微型服务,把每一次Token消耗都包装成独立商品。


其中既有开店铺、回收内测码的专职套利者,也有像“Raymon”这样的个人卖家——因有闲余服务次数,想试试最大化利用资源。 


第二类,整合型“全家桶”。这类卖家是精明的“产品经理”,深谙“散装不如打包”的逻辑。


他们推出“AI办公全家桶”,内含ChatGPT、Claude、Grammarly等多个工具的权限,集成在一个平台或一套账号里,卖给那些“我全都要”却不愿折腾的用户。 


图 | 精明的卖家整合AI工具“全家桶”生意


“倒爷”的盈利模式,也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做“二房东”,将共享账号极限利用。他们购买一个官方正版账号后,会通过技术手段或简单密码共享,拆分出多个子账户,同时租给几十甚至上百个用户。


这像开了家“赛博青旅”,一个房间塞进无数床位。利润极高,但账号被封、服务不稳定的风险也如影随形。 


第二种是做“服务商”,售卖“算力”与“能力”。这是模式的进阶,也是“倒爷”向“服务商”的转型。


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租号,而是把自己打造成AI服务节点——用户提需求,他们出结果。 比如一份“Kimi深度分析”文档卖9.9元,49元的月会员至少能生成10次(假设),单靠“时间与权限”差价,就能净赚50元。


部分技术娴熟者,甚至已组建微型工作室,为中小企业提供“AI外包解决方案”。


这背后,实则是算力分配不均催生的寄生经济。当多数人尚未摸清AI门道时,“二房东”们已借信息差筑起高墙,将技术平权异化为新一轮套利游戏。 


他们贩卖的从不是技术,而是认知代差。当AI工具还在普及途中,那些率先掌握使用门槛的人,便成了新世界的“规则制定者”。


通往AI世界的黑市船票


我继续穿梭于二手平台的暗流中,发现购买“AI生成品”的用户,也正悄然分成两股泾渭分明的浪潮。


第一类,是需求零散的“轻度使用者”。他们偶尔需要AI辅助写文案、做视频,还没形成稳定的付费意识。 


用户“莲藕”发布的一则商品链接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正找4名伙伴拼单Kimi标准版年订阅会员。


图 | 年轻人拼单买AI工具会员


私信后,他给我算了笔账:单买月费49元,5人拼单年均147元,刚好够他做自媒体的文案需求。他展示的聊天记录里,已经凑齐3个人。


这种消费模式背后,是年轻一代对技术平权的朴素理解:既然算力能共享,成本为什么不能分摊?这群“AI原住民”熟悉技术却精打细算,拼单成了他们低成本接触前沿科技的选择。 


这也戳中了行业痛点,大模型企业烧数十亿训练模型,却没找到培育大众付费意识的路径,反倒让拼单账号成了市场教育的“野生载体”。 


而像AI研究报告这类生成品,之所以能在二手平台成为具备交易价值的商品流通,其核心逻辑在于自身智能化水平的跃迁。它首次实现了“系统性任务处理能力”的突破,能够切实为用户完成实际作业,而非局限于对话交互与信息应答的浅层功能。


从事广告设计的林林,更像是一个精于套利的“分包商”。接到企业宣传视频策划的外包订单后,她不亲自操作,反而转手在“灯塔水母”店铺,以9.9元单价购买Kimi深度研究服务。把“AI倒爷”变成了供应链的中间站。


这些被用算力“喂”出来的交付品,早已超越单次对话的“碎片服务”,演变为端到端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比如生成宣传视频时,系统会智能拆解为6个步骤:从脚本生成到镜头设计,从配音匹配到动态渲染,每一步都凝结着AI的“系统性任务处理能力”。 


林林觉得这9.9元物超所值。她发来一份宣传视频策划报告,里面清晰拆解了目标定位、脚本框架、画面描述等6个模块,甚至标注了每段镜头的时长。


在这片庞大的灰色生态之下,更深邃的商业逻辑内核,蛰伏于普通用户与顶尖AI工具之间那道无形的认知壁垒之中。来自下沉市场、年届六十三岁的张路,正是受此壁垒所困的群体的典型缩影。


张路的父母已经过世,他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有人将父母老照片修复成动态影像后,萌生了让双亲“重生”的念头,却连该用哪款AI工具都不清楚。


最终,他花88元在二手平台下单,换来一段30秒的动态影像:照片里的父亲抬起手,母亲笑出皱纹,背景是早已拆迁的老屋。接单员用AI逐帧修复画质、生成面部微表情、匹配口型与语音。 


张路不懂这些技术,他只记得视频播放时心头一热,仿佛时光折回到1987年的夏天。


由情感驱动的需求链,正悄悄滋养着隐秘的AI服务生态——有人售卖工具使用权,有人兜售操作技能,亦有人在算法缝隙里寻找连接技术鸿沟的“摆渡券”。


他们渴望跟上时代,却被技术门槛拦住,而“AI黑市”的船票,成了他们最易触及的跳板。 


这些故事共同勾勒出AI时代的新型交易图谱。链条上的每一环,都在重塑人与AI的关系:有人借其提效,有人凭其谋利,更有人以此跨越数字鸿沟。


这条由算力、信息差与人性渴望编织的暗流,正将AI从单纯的生产力工具,演变为承载社会情绪的载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故事计划,作者:杨梅,编辑:张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赵长鹏被特赦前的180天 2025 年 10 月 23 日半夜,华人加密首富赵长鹏,被宣布得到美国特朗普的总统特赦。根据公开信...
猪肚再次被关注!医生调查发现:... 猪肚,作为一种传统的食材,常常出现在各式菜肴中,尤其在很多家庭和餐馆的菜单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然而...
化疗出院回家后,这3件事98%... 谁能想到,化疗结束、出院回家,并不代表“打怪通关”,反而是另一场硬仗的开始。很多癌症患者在医院里天天...
原创 随... 10月23日,NBA常规赛继续进行,快船队迎来了他们的新赛季首秀,对手是爵士队的年轻阵容。快船在这场...
马长春主任:远离癌症的饮食口诀... 马长春主任:癌症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想要从源头降低患病风险,无需复杂的调理方案,牢记 “两吃三...
耳鸣难缠?聊天机器人疗法或成心... 耳鸣,这种耳中持续的嗡嗡声,让许多人深陷困扰。它不仅是一种听觉问题,更可能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隐形痛点...
DCR 96.7%,癌王变天了 “癌王”胰腺癌的临床突破,越来越密集了。 遥记得9月初,Revolution Medicines(R...
换一换主食,全身炎症水平都降低...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都市现场) 在很多重大疾病发展过程中,“炎症反应”是重要一环,涉及心脑血管疾...
丙肝会通过性传播吗?别忽视!这...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生活应该不会传染吧?”这是很多人对丙肝传播途径的常见误解。太原龙城中医医院...
北京企业宣传片制作公司推荐: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宣传片已成为品牌塑造与传播的核心载体。一部优秀的宣传片不仅能够有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