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是东汉末年钜鹿郡人,天资聪颖,才学出众,因此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声誉。年轻时,他因不满朝政腐败和宦官的专权,辞去了朝中的职务,回到了家乡。后来,韩馥成为冀州牧,田丰也在他手下工作,但由于性格刚直、不善拍马屁,他未能得到重用。当袁绍取代了韩馥的职位,田丰被袁绍招揽,袁绍以谦逊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诚邀他出山,而田丰也因心系汉朝百姓的苦难而接受了袁绍的邀请,成为他的谋士。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家族四代人都曾担任高官,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门下的许多官员都是袁家的故旧,这使得袁绍在那个重视门第的时代拥有了重要的政治资本。然而,袁绍个人的能力并不突出,性格软弱且决策力差。在平静的时代,他依靠家族背景还能安稳度日;但在动荡的三国乱世中,他显得束手无策。即便如此,袁绍手下依然有不少优秀的谋士和将领,他自己却无法充分利用这些人才。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袁绍曾错失一次可以彻底打击曹操的机会。当时,袁绍已控制了冀州、幽州、并州和青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然而,曹操也在积极扩展自己的势力,两个势力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田丰提出了一个策略,建议袁绍趁曹操东征刘备之机,迅速攻占曹操的许昌总部,这样可以迅速削弱曹操的力量,一举奠定天下。然而,袁绍因为儿子生病而错失了这一绝佳时机,田丰对此感到极为惋惜。
错过了进攻许昌的时机后,袁绍终于决定进攻曹操,但田丰认为此时进攻已经为时过晚,并建议袁绍采取持久战的策略。田丰认为袁绍拥有四州的广阔领土,兵员众多,粮草充足,而曹操的领土狭小,兵力不足,长期消耗将是袁绍取胜的关键。田丰强调,不应与曹操展开决战,而是应该通过拖延战术,消耗曹操的资源,最终摧垮曹操的军力。然而,袁绍自命不凡,未听从田丰的建议。
田丰深知袁绍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整个局势的崩溃,他再次强烈劝谏。袁绍听后大怒,认为田丰扰乱军心,于是下令将田丰逮捕。此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惨败,几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仅剩八百余骑兵。溃败的袁军士兵纷纷感叹,如果当初田丰在,情况就不会如此糟糕。袁绍也感到羞愧,曾对旁人说:“田丰曾多次劝谏我,现在我败了,怕是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了。”
然而,田丰早已预见到袁绍的狭隘性格,他认为如果袁绍赢得胜利,他可能会宽容自己,但如今败局已定,袁绍心情必定非常愤怒,最终他会选择报复自己。果然,袁绍在失败后,怀恨在心,最终下令杀害田丰。
田丰的死,反映了一个领导人的决策失误如何导致整个局势的崩溃。即使他身边有再多能干的谋士,如果领导者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眼光,最终只能拖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