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海沧天竺山景区
连续两日上演紧急救援
在“野路”探险中
迷失方向的4名年轻游客获救
记者了解到
今年以来
该景区已发生类似警情14起
涉及人员超过20名
这片山林为何屡成“迷途”之地?
背后原因何在?
让我们一探究竟
周末连续两次实施救援
10月18日、19日
周末连续两日
天竺山景区接连发生两起
游客迷路救援事件
18日傍晚6点左右,两名年轻男子私自进入天竺山未开放区域,一路攀爬至“观海楼”。返程途中,二人误入地形复杂的大峡谷区域。夜幕降临,未携带任何照明设备的他们进退两难,只得报警求助。东孚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联动景区、十方救援队等力量投入救援。历时一个多小时,两人被安全带下山。
次日下午5点左右,又有一男一女在大峡谷区域迷路。救援力量近两小时后将两人救出。
而在稍早之前的国庆假期,天竺山也发生了两起类似警情。其中,10月2日,两名年轻女孩体力不支,跟不上登山团而迷路。救援队历时4小时才找到她们,随后在深夜的野林中艰难开路,直至次日凌晨两点,终于将两人护送至安全地带。
此外,记者了解到,国庆假期还有两起警情系在漳州天柱山报警,人员于海沧天竺山获救。
国庆期间,十方救援队在天竺山救助两名探险者。十方救援队 供图
报警者八成为新手驴友
据悉
天竺山景区总面积达25.38平方公里
被誉为“厦门的后花园”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一些探险博主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天竺山的“野路”逐渐成为热门“打卡点”,大量年轻游客前来探访,由此引发的迷路警情也明显增多。
今年以来,此类警情已达14起,涉及20余人。报警人群中约八成属于新手驴友,普遍存在路线不熟、装备不足、对自身体能预估过于乐观等问题。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
天竺山景区虽在部分“野路”入口
设置了近60块警示牌
但其警示作用难以完全发挥
天竺山景区在多个区域设置警示牌和护栏。记者 唐光峰 摄
在大峡谷区域,溪流湍急,巨石遍布,两岸则是高耸入云的树木。为保障安全而设置的铁丝网与木制护栏屡遭破坏,形成多处缺口,不少探险者正是由此翻越,进入危险区域。
天竺山密林连成一片,跟容易迷失方向。记者 唐光峰 摄
近百人协力搜寻两名驴友
东孚派出所社区民警梁征告诉记者,每次接到此类报警,民警都必须全程值守,直至求助者安全脱险。这极大地消耗了警力资源,也占用了大量出警时间。
据其介绍,民警需要全程协调救援力量、联系当事人家属,并向指挥中心实时反馈,以形成完整的救援闭环。他曾参与一次大规模搜救,历时12小时、出动近百人,而目标是两名因手机没电而失联的年轻人。
面对这一困境
天竺山景区安全员高智平深感无奈
“ 景区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提醒和劝导驴友不要进入未开放区域,但总有人不听劝。”
他强调,未开放区域不仅地形陡峭、路况复杂,还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危险重重。景区已采取包括设置护栏和警示牌、加强音频播报、保安巡逻在内的“人防+物防”措施,但因区域面积过大,加之部分探险者一意孤行,最终收效甚微。为此,景区已联合东孚派出所、林场、救援队及消防等部门建立了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确保一旦接到报警,能够立即响应。
不少户外探险者沿此溪水逆溪而上进入未开发区域。记者 唐光峰 摄
曾多次参与天竺山救援的
十方救援队副队长范大炜介绍
天竺山地形复杂,救援难度极大。其与漳州天柱山交界,山中手机信号弱,且易发生“漂移”。有时信号仅偏离500米,救援队就要多走近5公里。有几次信号“漂移”至天柱山,他们只能绕道漳州方向上山寻人,耗时耗力。在某些路段,队员甚至需要在比人还高的密草中手脚并用地开路,才能艰难下山。
范大炜至今记忆犹新,
今年清明节期间,
他们接到一桩求助:
一名身高1.9米、体重超100公斤的驴友在天竺山迷路,且不慎扭伤腰部,无法行动。救援组迅速集结40多人,以8人一组,轮流用担架抬着这名男子。当时山路因雨水变得泥泞湿滑,每一步都极为艰难。他们耗费了4个多小时,才将男子安全护送下山。
清明节期间,一名体重超一百公斤的驴友在天竺山迷路受伤。多方力量组成救援队,将其抬运下山。十方救援队 供图
驴友“野路”探险的代价
究竟该由谁承担?
景区安全责任的边界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