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淡季11月变身旅游小高峰,亲子机票订单增长两三倍 今年秋假首次惠及全省
科技、秋收主题游受青睐 本报记者 周丰
| 秋游 视觉中国供图 |
| 秋收体验 视觉中国供图 |
本报记者 周丰
“我们计划去四姑娘山的毕棚沟自驾游,那里的秋景很‘天花板’,红黄绿各色的枫树、桦树和冷杉,再搭配皑皑雪山,必须得带孩子去感受下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两天,家住宁波的大陈正在做出游攻略,打算趁着四年级的女儿秋假,带着全家人前往川西追寻秋色秘境。“最重要的是人不多!弥补了暑期只能看人山人海的遗憾。”他告诉记者。
今年10月初,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其中,宁波、湖州、嘉兴、金华、台州等地普遍将秋假时间安排在11月上旬和中旬,与周末衔接形成5天小长假。面对这块诱人“蛋糕”,旅游行业做好准备了吗?
科技游、秋收游受青睐
亲子机票订单同比增长2~3倍
今年秋假,科技游依然是备受关注的明星产品。
“我们位于杭州本地的‘科技营’系列研学产品咨询量有明显增长,相比放假消息发布前增长15%~30%,其中结合杭州六小龙等前沿科技企业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产品最受关注。目前,来自金华、衢州等地组团社的咨询较多,希望安排团队接待。”浙江新世界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周霓表示,在长线游方面,秋假咨询量主要集中在周边免签和热门国家,例如去韩国济州岛看海景,到温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避寒,去日本看红叶等出境游产品,也受到一些家长关注。
“不得不说,秋假让我们在行业淡季增加了一波新业务。”木塔教育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杭妹在微信上给记者发来一个笑脸,他们在台州和嘉兴的分公司已经在接收当地的秋假研学业务,除了受欢迎的科技类产品,秋收等应季活动也有不少报名。了解水稻知识、深度体验割水稻的乐趣、收集稻谷杆DIY稻草人……张杭妹表示,往年只有周末才能体验的秋收活动,今年放到了周四周五,避开了周末的出行高峰,对于亲子旅游来说体验感会更好,“我们也在和部分学校洽谈定制咨询,秋假里可能更偏向于组织集体出游。”
宁波大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接到了许多关于自驾游出行的咨询,例如目的地住宿、餐饮等优惠配套产品。“虽然秋假有5天,但因为孩子有作业,自驾周边也是一个不错选择。如果以后秋假能和国庆假期相接,出游时间可以大大宽裕。”该旅行社工作人员娜娜告诉记者。
记者从部分第三方平台了解到,今年秋假长途游的需求同样旺盛,呈现出多元化的市场活力。去哪儿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浙江宁波在今年秋假期间本地出发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了2.18倍。另据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出发日期在11月12日至16日期间、出发地为浙江的亲子机票订单同比去年增长314%,其中北京、西安、成都、广州、重庆、三亚等是热门目的地。
创造新的旅游小高峰
旅行社要拿出更有新意的产品
享受高性价比服务又能避开客流高峰,大幅提升出行的体验感和心情,是许多人憧憬秋假的重要原因之一。记者翻阅了多家旅行社的11月份产品发现,前往上海、黄山等浙江周边目的地的三日游,价格普遍在2000元左右,而前往海南、宁夏、新疆、甘肃等暑期热门地的5日游产品价格,成年人为4000~8000元,儿童为3000~6000元,相比暑期旺季跌幅在30%左右。
记者还关注到,一些“嗅觉灵敏”的地区也已开始为秋假规划布局。11月初,桐庐县文旅部门就将举办活动,邀约全省旅行社前来加强客源合作,激活淡季旅游消费市场。
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是今年各地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之一。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8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春秋假创造了两个新的旅游小高峰,进一步平衡了旅游淡旺季。春秋两季气候宜人,能够更好地激发家庭的出游意愿,创造新消费热点,另外也能有效分流寒暑假集中出行的压力,让旅游资源、设施、服务在淡季也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在时间上降低了因为市场需求大起大落而给行业带来的冲击。”浙江省旅行社协会副秘书长周群认为,春秋假在全省范围内制度化对于旅游行业是重要利好,但如何能吃到这块“蛋糕”,还需要旅行社深化拓展这块新市场,创新提供高品质、有新意的假日产品。
在他看来,旅行社要进一步优化产品体系,例如可以结合春种秋收时节,让孩子尝试更多农作物种植、收割、采摘等体验,还可以利用旅游淡季丰富的资源供给,探索发展乡村生活游、户外游、非遗体验游等,形成多元化产品供给,此外还要考虑部分家长无法同步休假的情况,改善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设计。
“实施春秋假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带薪休假制度全面实施的配合。只有家长和孩子同步休假、错峰出游,秋假对旅游行业的积极效应才能更好发挥出来。”周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