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秋,短得像一场猝不及防的邂逅,却用天高云淡、层叠穿搭与细碎感慨,把季节的韵味刻进日常。
图IC
在北京很多年,我一直跟朋友们讲:北京的秋,最美。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这些词就是专门用来形容北京的。
经历了漫长桑拿天的潮湿炎热,盼望着秋天可以去户外走一走,充分享受北京的秋。
然而,今年北京的秋天,分外短暂。
短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早晨在床头打死一只蚊子,有血。晚上空调就开了暖风。前一天还是短袖T恤,第二天就穿上了羊绒衫,第三天又裹上外套。
背上被蚊子咬的大包很痒,想挠一下,但够不到。还要穿过三层衣服的屏障,很是沮丧,且混乱。
再加上一种伤春悲秋的心情。看见树叶掉落,会有一种异样的感受。其实也并没有那么诗意。据说啊,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死亡的威胁来自:饥饿。天一冷,就担心没有食物可以吃,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一种悲伤。
图IC
大家都在调侃北京人民不时髦,没有时尚的土壤。很大程度也是由天气决定的。从四月底到十月初,只需要短袖T恤。从十月底到来年三月,只需要黑色羽绒服。
我今年给自己买的巴恩风外套,松弛感短靴,眼看是要闲置了。适合穿裙子套短靴的时间,可能只有一天。这一天,我错过了。
话说回来,虽然没有穿搭可言,但北京人民必须掌握一项技能:层叠穿搭,也叫“洋葱式穿衣法”。因为外面冷,室内热。尤其进了商场、餐厅,空调开得很足,必须一层一层脱,每一层都得体面,不然势必忍耐汗流浃背的难受。所以,夏天洗掉色的短袖T恤,也别着急淘汰,还得穿在里面打底。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在北京的秋冬之交,i人们可以轻松愉快地社交。不用担心在办公室和同事尬聊,也不用担心电梯偶遇熟人到底说什么,有几句话术掌握一下,轮流说就行:今天好冷啊!怎么又降温了?今年的秋天好短。
Smalltalk信手拈来,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话怎么都掉不在地上,怎么说都有共鸣。
图IC
慢慢地,也就理解了那句老话: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幸好,还有个短暂的秋天可以感慨一下。
那冬天呢,冬天是什么样子?不好意思,北京的冬天随着供暖就进入了另一个层级。一方面,它很漫长,黑色羽绒服要一直陪着你。另一方面,你说它结束,它基本也就结束了。
在家里又可以穿短袖、背心,燥热的时候还需要吃根冰棍。干……一种铺天盖地的干,家里的木家具会产生裂纹,会想喝梨汤、鸡汤,加湿器也要开始工作。
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