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官渡之战,不少人觉得这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大家在佩服曹操的同时,几乎都会不约而同的表示,袁绍就是一个“草包”。
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能让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袁绍不是“草包”,又是什么呢?
其实,如果仅仅依据小说呈现的故事情节来看的话,大家就别嘲笑袁绍了,因为如果你是袁绍,在官渡之战这场重要的战斗当中,你也必定会输。
究其原因,再简单不过,那就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曹操常常制胜的绝对法宝。
咱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官渡之战当中,曹操和袁绍一开始的动向吧。
嗨,大家好,我是虫子天下,只谈小说,不谈历史。
其实在官渡之战之前,曹操和袁绍已经打过一次打仗,著名的关羽诛颜良斩文丑的故事,就发生在其间。
而后,曹操和袁绍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袁绍誓要打败曹操报仇,而曹操也需要打败袁绍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于是乎,官渡之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按照书中的说法,此次官渡之战,袁绍发兵七十万,而曹操一开始只是以七万迎敌,兵力的巨大悬殊,似乎预示着曹操必败无疑。
但是,随着时间线的发展,曹操虽然一开始只有袁绍兵力的十分之一,但最终却在这场官渡大战中获胜,不仅获胜了,还打得袁绍从此没有了可以抗衡曹操的能力。
许多人觉得,这是因为袁绍好谋无断、不善于管理所导致的,但实际上袁绍不是败给了自己,而是败给了七个字。
这七个字,正是大名鼎鼎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小说《三国演义》当中的故事情节,当曹操实质上已经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是不是从整体上说,他就从来没有失败过?
毕竟,汉献帝还是当时公认的皇帝,反对曹操就等于是反对汉献帝,虽然赤壁大战曹操输了,但不管是孙权、周瑜还是刘备、诸葛亮,都是防御的一方,主动进攻的则是曹操。
这就足以证明,“挟天子以令诸侯”完全就是曹操的尚方宝剑。
回过头看看袁绍的举动,咱们就不难看出,所谓的官渡之战,完全是袁绍自己率先挑起来的战斗。
按照书中的说法,当刘备躲在袁绍身边长吁短叹的时候,袁绍就直接表示,自己早就想攻打许昌了,继而率领大军就来到了官渡这个地方。
于是乎,官渡之战,就开始上演了。
也就是说,所谓的官渡之战,实际上是袁绍主动进攻带来的衍生品,实际上是袁绍在挑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威。
甚至可以这么说,袁绍此时主动进攻曹操,完全就是在进攻汉献帝,换言之,袁绍根本就没把汉献帝放在眼里。
于是,袁绍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在全天下都还公认汉朝皇帝是汉献帝的时候,袁绍此举无异于是自掘坟墓。
所以,如果你是袁绍,在主动进攻曹操的情况下,也必输无疑,因为不管是刘备还是孙权,亦或者是其他诸侯,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汉献帝被消灭,也不会眼睁睁看着汉献帝落入袁绍之手。
所以,如果你是袁绍,如果也是主动挑起战争的话,也唯有失败一条路!
你们觉得,虫子天下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情况呢?请留下你的观点和想法!
下期预告:假如刘备没死,而是在诸葛亮辅佐下一统天下,汉献帝会是什么结局?
欢迎关注虫子天下,持续更新更多关于文学故事的点评!
上一篇:谁在给你的脑子“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