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旅部发布赴日旅游安全提醒,国航、南航等航司同步开通免费退改通道,国内旅行社也暂停了相关旅游产品销售。
与此同时,日本机场仍有不少中国游客通关入境,景点里也能见到打卡的身影。
有人为坚守国家立场主动退订行程,有人因酒店退改规则严苛、沉没成本过高选择按原计划出行,也有留学生、商务人士等因刚需不得不往返两地。
这场退与行的选择背后,是个人利益与集体立场、现实成本与安全风险的多重考量。在中日关系因涉台言论趋于紧张的当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景象?
打开社交平台,关于赴日旅游的争论能瞬间炸锅。
有人觉得,旅游就是图个开心,政治归政治,没必要把个人出行和家国大事绑在一起。他们提前半年做攻略、抢特价机票、办签证,就盼着去打卡动漫取景地、尝尝地道日料,在他们眼里,这只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选择。
可在另一群人看来,这事儿根本没那么简单。他们说,国家的立场就是咱老百姓的底线,现在日方在台湾问题上频频越界,这时候送钱过去,心里实在不舒坦。不少人主动退掉早已订好的行程,哪怕损失一点定金也毫不犹豫。
网友们的争吵更是火药味十足,支持出行的人喊着 “消费自由不该被道德绑架”,反对的人则反驳 “节骨眼上得拎清大是大非”。其实这场争论的核心,从来不是旅游本身对错,而是个人选择与集体立场该如何平衡。
历史上,每当国家利益面临挑战,民间的态度总能形成强大合力。当年韩国部署反导系统,民众自发抵制相关品牌,用消费选择传递立场,最终让对方正视中方诉求。如今的局面虽有不同,但道理相通 —— 个人的小选择,往往能汇聚成影响局势的大力量。立场没有高低之分,却藏着每个人对家国的理解。
那么,那些明知有争议仍坚持出行的人,又有着怎样的难言之隐?
“退酒店要扣一半钱!” 一位退休阿姨的吐槽,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她早在九月就订好了北海道的行程,八千块的占房押金已经付出去,真要退订,能拿回来的只剩零头,换谁心里都得掂量掂量。
航司的退改政策确实贴心,哪怕是特价票也能免费退,可酒店这边却半点不松口。日本很多民宿和酒店的规则写得明明白白,提前一个月退扣三成,半个月内退扣五成,离出发只剩十天八天,干脆就标注 “不可取消”。机票能退,酒店却套牢了钱包,这种不对称的退改规则,让不少人陷入两难。
还有些人是真的 “身不由己”,留学生要赶回去参加期末考试,商务人士的合同里写死了出差时间,长期在日本工作的华人要回去。对他们来说,这不是说走就走的旅游,而是不得不完成的刚需行程,哪怕局势再紧张,也只能硬着头皮出发。
普通人过日子,谁都不想平白扔冤枉钱。那些提前锁定的假期、办签证花的时间、做攻略费的心思,都是实打实的投入。可在国家安全提醒面前,这些成本又显得格外沉重。一边是真金白银的损失,一边是不容忽视的风险警示,这场两难抉择里,藏着太多普通人的无奈。
这次官方可不是单一部门提醒,外交部、文旅部、教育部一起发力,形成了全方位的安全提示。国内旅行社也很配合,不光处理退改,还直接暂停了所有赴日旅游产品销售,政策闭环做得很到位。
外交部早就明明白白提醒,日本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越来越多,有些案子至今没侦破。右翼团体还在华人聚集区举牌挑衅,排外氛围一天比一天浓,安全环境早就不如从前。
可不少游客没把这当回事,他们总说 “自己注意点就行”,却忘了表面的平静可能藏着看不见的风险。真到了日本,又悄悄调整行程,白天出门、晚上早回酒店,不往人少的地方去,说到底还是心里没底。
那些硬着头皮去了日本的游客,回来后吐槽声不少。街头垃圾桶难觅踪影,拎着垃圾满街找的滋味不好受;热门景区的电车排队长达半小时,挤得人贴人;有些景点还搞双重票价,外国游客要花更多钱,心里别提多不舒服。满心期待的文创产品,也大多造型普通、质量一般,远不如国内的网红文创。
更让人在意的是,大家在日本花的每一分钱,最后都会变成税收纳入日本财政。现在日本防卫预算都涨到 GDP 的 2% 了,2025年高达 8.7 万亿日元,比十年前翻了快一倍,这些钱不少用在对华相关部署上。网友担心的不是旅游消费本身,是怕自己的血汗钱间接变成了针对中国的军费。
日本那边的旅游业也不好过,以前靠中国游客撑着的小城商户、纪念品商店,现在门可罗雀。导游原本排满的团单接连取消,年底本该是旺季,却提前进入了淡季。这场退订潮就像一场寒流,让依赖中国市场的日本旅游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寒意。
真有刚需必须去日本的,一定要做好风险预案,记下使领馆联系方式,避开冲突区域。
纯旅游的话,不如再等等,富士山年年都在,等氛围回暖了再去,旅途也更安心。
旅游行业也该建立预警后的统一退改机制,别让消费者被规则绑住手脚。
安全永远是旅行的前提,理性应对、合理选择,才能既保护自己,又传递正确的立场。
航司免退、官方预警与游客坚持赴日的反差,背后是个人自由与国家立场、经济成本与安全风险的复杂博弈。
有人为积蓄不愿退订,有人为立场主动放弃,有人因刚需不得不出行。这场争议不仅暴露了旅游退改规则的短板,更让大家重新审视个人选择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其实,安全永远是旅行的前提,理性权衡利弊、尊重彼此选择,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能通过合理方式传递立场。等局势平稳、规则完善,再去欣赏异国风光,才能真正收获纯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