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冥王星”
创始人
2025-04-16 00:08:57
0次
介绍“冥王星”巴托了,各位大哥大姐
冥王星(读音:míngwángxīng)起初被认为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第五号决议,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dwarfplanet)。在2008年6月,国际天文学会再将冥王星做为子分类类冥矮行星(Plutoid)的原型。1930年1月由克莱德·汤博根据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的计算发现,并以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路托(Pluto)命名。它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后来被降格为矮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59亿千米。直径2300千米,平均密度0.8克/立方厘米,质量1.290×10^22千克。公转周期约248年,自转周期6387天。表面温度在-220°c以下,表面可能有一层固态甲烷冰。轨道参数平均半径5.91352×10^9km(39.956天文单位)偏心率0.24901公转周期248年197天5.5小时会合周期366.74天平均轨道速度4.7490km/s轨道倾角17.1449°卫星数量3近日点4,436,824,613千米(29.6583****天文单位)远日点7,375,927,931千米(49.3050****天文单位)物理特性赤道直径2344千米表面积1700万平方千米质量1.290×10^22千克冥王星平均密度1.1g/cm^3表面重力加速度0.6米/秒^2自转周期6天9小时17.6分轴倾角119.61°星体反照率0.30逃逸速度1.22km/s表面温度最低一般最高33K44K55K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