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提到山东旅游,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青岛的啤酒节或者泰安的泰山。但就在上个月,一个你可能没怎么听过的城市——东营,居然在香港搞了场声势浩大的文旅推介会,直接把香港旅游圈给"种草"了。
当黄河遇见香江: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旅之约
话说回来,4月22日那场推介会可真是下了血本。东营市文旅局直接把黄河入海口的"家底"都搬到了香港新港中心。你懂的,这种政府主导的活动一般来说容易流于形式,但现场居然挤满了香港的旅行社老板、研学机构负责人,连普通市民都跑来凑热闹。最绝的是,活动还没结束,小红书和抖音上就已经炸开了锅,弹幕里全是"想去打卡鸳鸯锅(黄蓝交汇奇观)"的留言。
生态王牌:384种候鸟的"国际机场"
说到东营的生态资源,那可真是老天爷赏饭吃。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湿地面积大得离谱,每年有超过600万只候鸟在这里歇脚。对了突然想起,现场有位香港观鸟爱好者激动地说:"这里简直就是鸟类版的香港国际机场啊!"
最让人震撼的还是那个"鸳鸯锅"奇观——黄河的浑黄与渤海的湛蓝在入海口相撞,形成一条几十公里长的分界线。推介会上播放的航拍视频里,这条线就像被谁用尺子画出来似的,难怪香港网友直接给它起了个网红名字。
文化密码:从孙子兵法到磕头机神
你以为东营只有自然景观?那就太小看它了。这里是《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故里,推介会上专门设置了谋略文化体验区。说来有趣,香港的研学机构对这块特别感兴趣,毕竟能把国学经典和实地考察结合起来的景点可不多见。
更绝的是东营区展示的石油文化。那些日夜不停工作的抽油机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磕头机",现在居然开发成了潮玩IP。推介会上亮相的"磕头机神"盲盒,直接把香港的年轻游客给圈粉了。一位旅行社老板开玩笑说:"这东西放在油麻地的潮流店里卖,绝对能火。"
味蕾诱惑:滩羊和水煎包的终极对决
说到吃,东营人可是拿出了看家本领。黄河口滩羊的鲜美程度,怎么说呢...据说连新疆的同行尝了都要竖大拇指。推介会现场最热闹的要数利津水煎包的品鉴区,金黄油亮的外皮配上多汁的肉馅,把香港美食博主馋得直拍视频。
有意思的是,东营人还特意把史口烧鸡的制作过程搬到了现场。看着师傅用传统手法给鸡按摩、上色,不少香港阿姨都掏出手机录视频,说回去要学着做。这种接地气的互动,可比干巴巴的PPT推介管用多了。
赛事经济:马拉松与匹克球的新玩法
东营市体育局这次也来凑热闹,重点推介了2025黄河口国际马拉松。怎么说呢,在香港这个跑步文化盛行的城市,这条沿着黄河入海口设计的赛道确实很有吸引力。更让人意外的是全国匹克球巡回赛的加入,这种新兴运动在香港白领中正流行,算是精准抓住了目标客群。
垦利区的赶海体验也很有特色。推介会上播放的渔民带着游客挖蛤蜊的画面,让不少香港人想起了小时候去大屿山挖蚬子的经历。这种情感共鸣,可比任何广告词都管用。
战略合作:从纸上协议到客源互送
活动最实在的环节要数签约仪式了。东营文旅集团和香港悠闲假期旅游有限公司当场签了客源互送协议。简单来说,就是香港组团去东营看黄河,东营组织游客来香港购物,典型的双赢。
香港中国旅游协会的负责人说得实在:"现在港澳游客就喜欢这种有特色又不拥挤的新兴目的地。"确实,比起人挤人的热门景点,东营这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反而更有吸引力。
沉浸式体验:让香港人手作漆扇
推介会最聪明的设计就是互动环节了。非遗漆扇制作区排起了长队,香港市民亲手给扇面上色的过程,比任何宣传册都能让人记住东营。现场有位奶奶做完扇子后感慨:"这把扇子我要带回香港,每次扇风都能想起黄河的味道。"
直播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超过20万网友通过小红书和抖音围观了这场推介会。弹幕里除了"鸳鸯锅",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怎么去"和"多少钱"。这种自发传播的效果,可比硬广强太多了。
未来可期:从香港起步的国际化之路
虽然活动只有一天,但后续效应正在持续发酵。据说已经有好几家香港旅行社在策划"黄河入海生态研学团",准备把香港学生带到东营观鸟、学兵法。而东营方面也计划引进香港的旅游管理经验,怎么说呢...这种取长补短的合作,才是文旅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了突然想起,推介团后来还专门拜访了和易国旅的香港公司。双方聊得火热,据说已经在商量开发"香港-东营"的定制线路了。你懂的,这种务实的后续跟进,往往比一场热闹的推介会更重要。
从香港市民的反应来看,东营这次算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不做山东旅游的配角,而是要当生态文旅的主角。话说回来,在人人追求独特旅行体验的今天,或许正是这些"养在深闺"的宝藏城市最好的时代。毕竟,看腻了高楼大厦的都市人,谁不想去看看真正的黄河入海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