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厕所怎么走?”
“请问有存包处吗?”
“我手机没电了,这里有能充电的地方吗?”
……
“五一”小长假,天安门地区游人如织。在金水桥畔的城管党员先锋岗,身穿蓝色制服的城管队员们每天都会接到大量游客求助。中文外语、南腔北调,小到问路,大到寻人,队员们都是微笑予以回应。
“城管蓝”沙博今年46岁,戴眼镜,大高个儿,是市城管执法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执法五队队长。“五一”当天,沙博凌晨4点半就上岗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城管队员,天安门城管有很大一部分职责是维护现场秩序、疏导游客。他解释,很多游客看完升旗,会选择到故宫参观。但由于时间太早,故宫博物院还未开门。这时,城管队员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五一”期间,沙博(右)和队友一起执勤
“别看我们岗位小,但是能帮游客大忙。”沙博说,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城管队员们总结出来了一些“规律”。在天安门地区,游客们经常问的问题主要有三类:厕所在哪儿、故宫门票怎么买、怎么走出广场。队员们还把这些问题翻译成英语,即便遇到外国游客,也能对答如流。
“五一”期间,每天来到天安门地区游览的中外游客多达十几万人次。茫茫人海,小孩子很容易与大人走散。在执法五队,几乎每名队员都有过帮助家长找孩子和帮助孩子找家长的经历。有一年,沙博在东华门遇到一对和家人走散的姐弟俩,姐姐11岁,弟弟才七八岁。沙博打电话联系上孩子家长,才知道对方还在天安门广场。于是,他主动护送姐弟俩到广场,一路走了20多分钟,一直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才离开。还有一次,天安门城楼临近关闭,一个小姑娘却依然在院内四处张望。沙博上前一问,才知道小姑娘与家人走散了,因为害怕不敢走远。沙博辗转联系上小姑娘的家人,一家人得以团聚。
沙博已经在天安门地区工作20年。这20年间,沙博几乎每个“五一”“十一”都无法陪伴家人。其实,沙博非常喜欢旅游,来天安门地区工作前,他曾经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如今,虽然许多假期都要在岗位上度过,但他觉得,只要能够帮助到游客,他心里无比欣慰。“我们的岗位在天安门地区,代表着天安门的形象,也代表首都北京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做到最好。”
沙博和队友为游客指路
在天安门地区工作,必须做到“百事通”。每当周边公交线路调整,或是周边景点门票预约政策更新,城管队员总是自己先尝试,确保给游客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在天安门地区工作的20年间,沙博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提高了,游客的文明素质提升了,外国游客也越来越多。”他说。过去,地面上到处都是口香糖,需要环卫人员用铲子铲。现在,这种不文明现象几乎绝迹。与此同时,天安门城管的工作重心也从打击无照游商逐步向服务游客转变。
沙博所在的执法五队共有17名队员,其中大部分队员在天安门地区都工作了十几年以上。城管队员张贵德今年60岁,即将退休,依然在岗位上坚守。张贵德说,等到下一个小长假的时候,他就已经退休了。所以,他非常珍惜剩下的这段时间,站好每一班岗。“天安门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对于我们城管队员来说,天安门的意义更是无比重大。我感到这一生没有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