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旷的黄土地上,长出了一片“钢铁森林”。有的温棚已初具雏形正在浇筑墙体,有的温棚框架已搭建完成正在覆膜。谁能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工地”,竟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旅游胜地”。
“走,去看看咱的棚盖得咋样了”“听说有的棚都种上苗了,咱去转转”“听说兴隆乡弄大棚哩,过来瞧瞧”……工地虽“小”,但关系到收入这一村民的切身“大”利益后,引来不少村民在远处驻足观望;甚至还有村民和工地工人商量能不能近距离摸摸、看看。
莫笑农家腊酒浑。工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兴隆乡,也属于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这些大棚设施对当地村民来说,无疑是提高收入的利器。
“什么山啊、水啊,现在都没这大棚看着美,看着让人舒服。这比啥美景都好。”兴隆乡黄谷村63岁的脱贫户金正荣说,自从2016年脱贫后,他家日子就越过越好,现在家里养了65只羊,还种了10亩地,算上务工收入,一家人每年能挣8万余元。“等大棚到了手里,再攒两年钱,就能买辆小汽车了。”
“兴隆乡2025年设施温棚建设项目占地857亩,规划建设设施温棚268座以及分拣车间、防疫室、蓄水池等配套设施。温棚建成后,254座温棚将统一编号由254户兴隆乡脱贫户、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体抽签决定使用权,确保一棚带一户,剩余14座温棚由5个村集体自主经营。”兴隆乡干部马涛说,为确保项目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温棚将由专业人员育苗,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兴隆乡2025年设施温棚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9190.63万元,全部为同心县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温棚主要种植小番茄、辣椒、人参果等经济作物,是近年来同心县重点打造的农民增收产业。”同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辉说,同心县将秉承投入力度不减、监管措施不松、产业扶持政策全覆盖的宗旨,确保同心县形成稳定增收的产业机制,以进一步提高脱贫户和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体收入。
金正荣说:“出去旅游等攒够钱买了自己的车再说,现在就是大棚这风景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