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旅游行业变革,探索精致文化发展如何塑造未来旅行体验。
作者|Anqi Wen
编辑|Mos Wu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我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 14.67 亿人次。假期延长叠加春季出行高峰,让今年旅游热度继 2023 年“报复性出游”后再度攀至新高。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5 月 1 日当天,我国铁路发送旅客 2311.9 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飞猪平台则指出,假期前,国内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约 30%,酒店搜索热度也高于去年同期,释放出消费意愿持续升温的信号。
不同于往年“报复性出游”热潮,今年“五一”出行更显理性、多元:中长线旅行持续升温,县域旅游热度不减;游客呈现出更明显的代际分层;与此同时,出入境游双向升温,“境内长线 + 境外短线”的组合式出行模式逐步成形。
本文,精致知界将聚焦一系列新政实施下的“五一”旅游图景,解读消费者理性回归之后,本土旅游市场展现出的增长潜力与转型契机。
“拼好假”
助推中长线旅游升温
自清明假期起积蓄的旅游热情,在“五一”假期迎来集中释放。随着社交媒体上大面积“请 4 休 11”等被戏称为“拼好假”的出游攻略走红,中长线旅游需求显著上升。
携程《2025 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显示,“五一”前,我国跨市住宿订单占比突破 80%,连住两晚及以上的深度游人群预计达 20%,越来越多游客倾向于深度探索、松弛感出行。
在目的地的选择上,既有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等热门景区,一批更“冷门”的长线目的地也吸引了手握长假的都市青年们。据飞猪平台数据统计,新疆北屯、西藏昌都、云南怒江等深度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超 100%;“5–10 人定制小包团”成为 90 后们的热门选择,短平快式的“打卡”逐渐淡出视野,更个性化和节奏感的旅程开始流行。
图片来源:北屯文旅、西藏昌都文旅、怒江文旅
与此同时,更多县域旅游与小城游强势崛起,成为假日旅游的新增量。据去哪儿平台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我国已有 1229 个县城开始接待旅游住宿订单,其中安徽铜陵、江西宜春、安徽宣城等地订单增幅达数倍。
这一趋势背后,既有“体验经济”热度的支撑,也反映出人们对小城慢生活的集体向往。除了全新的拼假策略,更多都市年轻人开始从“多巴胺式”刺激向“内啡肽式”满足转变——从快感追逐到情绪疗愈。《DT 商业观察》联合《第一财经》发布的《2025 年轻人旅游趋势报告》显示,54.2% 的受访者选择拼假深度旅游,超过四成倾向“反向旅游”,旅游对年轻人而言,已成为重建情绪秩序、寻找自我平衡的重要方式。
图片来源:铜陵文旅、宣城文旅
中长线旅游的火热也带动了生活方式化和人文风物类目的崛起。精致知界曾在此前指出,通过依托“地方风物+文旅”的融合模式,各地风物有望成为新的流量入口:今年“五一”,贵州江口举行“抹茶雅集”文化节,吸引来数万游客品茗观艺。抓住节假日窗口期,地方文旅有望迎来以文化叙事为支点的多重转型机遇。
代际差异提升
体验式旅游进一步升级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旅游市场趋向个性化,各代际群体的出行偏好加速分化。相比起传统的家庭式抱团出行,Z 世代年轻人开始以兴趣为目的展开旅程,“旅行搭子”、“地陪旅拍”等新型旅游模式开始流行,推动旅游产品从“打卡”向“悦己”升级。
五一前夕,孙燕姿于上海举行两场《就在日落以后》演唱会,共 8 万张门票迅速售罄。开票前“想看”人数高达 125万,刷新内地女歌手纪录,带动相关交通与住宿预订。据《第一财经》统计,全国超 60 场明星演唱会集中在假期上演,不少年轻人为演出跨城甚至出境追星。围绕演唱会、音乐节、剧场秀等情境型消费场景展开的“演唱会经济”,也同步撬动了周边多城市、多业态的旅游热度。
图片来源:孙燕姿
与此同时,“机上便当”、“高铁餐测评”等沉浸式体验内容登上社交热榜,围绕交通、住宿的“配套设施”反成旅行焦点。这一趋势也带动中等价位酒店与平价航空走红。从“高铁便当”到“机场测评”,那些原本被视为次要环节的细节体验,正成为社交媒体中的新焦点,也推动中等价位酒店与高性价比服务走红。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
同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四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 54%,明显高于五星级酒店的 28%,以服务周到及设施齐全著名的全季成游客最爱。而航空公司也顺应趋势,推出面向经济舱乘客的“可预订”特色餐食,展现出对“乘客体验感”的精细化关照。此外,旅游宠物友好度亦成考量因素之一。12306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高铁宠物托运仓位预订超过八成,“带宠出行”成为年轻家庭和单身客群的新偏好。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在另一端,“银发族”也展现出强劲的出游需求。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60 至 80 岁旅客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达 40%,铁路集团开设的北京至云南的“金彩黔行”等银发专列开票即售罄。养生度假、疗养避暑和温泉放松成为关键词,结合康养与文化的旅居旅行大受欢迎,部分养老社区和文旅基地也借此吸引了大量跨省长住客群。
图片来源:云泉汇文旅集团
从银发疗养到 Z 世代沉浸体验,从跨境追星到宠物友好型旅居,代际分层不但没有削弱旅游市场的整体热度,反而促成了更多高品质、充满人本关怀的产品创新。今年“五一”,旅游不仅仅是目的地的选择,更是个体生活方式的表达与心理需求的满足。
出入境双向升温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五一”假期不仅国内游火热,出境与入境旅游亦同步升温。据交通与边检部门统计,全国日均出入境人次近 215 万,同比增长约 27%。政策利好与平台促销叠加,推动跨境旅游全面回暖。
在入境游方面,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相关订单同比增长 130%,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成为境外游客首选。恰逢日本黄金周,访华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近一倍。配合广交会、“即买即退”等优化消费体验的政策,不少外国游客前往义乌“扫货”。小红书博主 @南瓜瓜瓜 分享称,其入住的义乌酒店中外宾比例一度达到 60%-70%,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中形成新的消费奇景。
图片来源:文旅北京
出境游则呈现“境内长线 + 境外短线”并行的新态势。随着机票价格回落与拼假出行成为常态,东南亚、港澳台及日韩等近程目的地热度高涨。美团发布的《2025 五一观演旅游洞察报告》指出,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韩国与泰国成为集演出与旅游于一体的人气目的地,越来越多年轻游客将“看演出”融入假期行程,实现“转场式”旅行体验。
图片来源:新华社
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平台的“种草效应”在激发中外游客探索海外小众目的地的同时,也暴露出国内文旅产业在同质化问题上的隐忧。如何借助社交媒体,将文旅产品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不仅考验内容与审美的创新力,更需要地方摆脱思维定式,在情感表达和生活方式上建立更真实的连接。
放眼今年“五一”,拼假红利、政策刺激和消费热情共振,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增长动能。面向未来,旅游市场不仅要应对消费者日益细分的需求,更需要将情感共鸣落地为更具温度与质感的旅程体验。
下一篇:舍生忘死还是舍身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