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小美窝在沙发上刷手机,突然遭遇“几秒胸痛”。虽然刺痛迅速消失,但小美依旧心有余悸。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状况?
突然发生胸口疼,是猝死的前兆,还是心脏“生病”了?在多数人看来,猝死是难以预测的,但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高达55万,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1人因此倒下。
《中国急救医学》曾刊登过一篇《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的论文,研究了5516个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猝死人群身上存在4个共同点。
01
情绪激动、过于劳累
在有记录诱因的猝死案例中,主要因素为情绪激动(25.66%)、劳累(24.53%)。
人在情绪激动时,很可能会诱发心梗、心律失常,最终引起猝死。情绪激动还会影响到大脑、肺部以及乳腺的功能。
劳累更多的是像“温水煮青蛙”,对身体的伤害会一点点累积,最终爆发。
02
高血压患者最容易猝死
有既往病史的猝死人群中,高血压占比达37.95%。
高血压患者在30岁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较常人增加了30%。
03
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
诱发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比达57.76%。除了心源性猝死,导致猝死的原因还有肺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
发生心脏骤停4分钟,会给脑细胞带来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群,急救需要在4分钟内完成。
04
31—63岁是高发年龄段
中年是疾病形成的高危阶段,加上社会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容易出现熬夜、应酬和饮食不规律的情况,甚至出现“三高”。
种种因素叠加,可能诱发以冠心病为首的心源性猝死。
胸口刺痛几秒是猝死吗?
郑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张琳表示,胸口偶尔出现刺痛且刺痛的部位不固定,几秒钟后恢复,一般无需怀疑是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持续时间从数分钟到十几分钟,超过30分钟要考虑心梗。
张琳提醒,真正需要担心的是这4个信号:
1.心脏病发作前,后背、头皮、手心等部位异常出汗,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
2.在没有剧烈运动、缺乏睡眠以及生病等前提下,身体突然胸闷、憋气,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话,很可能是心脏出现问题。
3.心脏病患者经常会感觉肩颈、下巴以及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4.无缘由地出现心跳加速。
猝死并不是无迹可循的,也不是难以预防的。只要及时发现前兆,少做伤害心脏的事,能极大减少猝死的发生风险。
01
过量、不规律饮食
很多人白天工作繁忙,晚上下班回家后喜欢大吃大喝犒劳自己,这种行为非常不健康。
晚上过食,会导致胃肠道负担变重。
大量的血液集中在胃部进行消化,心脏会因此超负荷工作,容易出现消耗的血液多于供应的血液,诱发心肌缺血。
02
排便太用力
排便用力会导致腹压上升,容易引起血压骤升,加重心脏负担,可能会引起心绞痛、心梗。
03
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的状态下,会加重心脏负荷,引起心脏病甚至猝死。
04
长时间洗澡、泡澡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体内血液循环速度会加快,心率也容易出现异常。洗澡时空气不流通,更易出现胸闷、心慌、心脏不适等症状。
05
剧烈运动
当你活动时觉得胸部不适,尤其是活动时出现胸痛、胸闷、心慌、气短、憋闷感、压迫感等,减少活动量时症状缓解,这可能与心脏有关。
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骤升、心肌缺血,本身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意外,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运动。
来源 郑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