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接续后李坪村04旅拍。下午两点,沿着新发现的小路蜿蜒前行,最终抵达水库另一侧。眼前出现岔路口:向东通往黑沟村,西向延伸至后李坪村委会——这正是我上次探访过的路线。
停车小憩,虬枝巢空寂,阡陌客影单……
在路边,我看见一位农家人正在地里挖着什么。好奇的我准备过去一探究竟——原来他是在挖一种当地草药,那正是被称为“地榆”的药材。秦岭无闲草,蓝田自古便是草药繁盛之地……
蓝田中药资源简介
(1)蓝田县中药资源丰富,利用历史悠久。汉代韩康入山采药,即含蓝田地域。唐代诗人王维在《辋川杂咏》中提到的中药即有20多种。《辋川图》绘有主产山茱萸、辛荑的“茱萸沜”、“辛荑坞”,同时代诗人钱起在《蓝田溪杂咏》中,不但提到20多种药名,还有以《药圃》为题的“春畦生百药”之绝句。明嘉靖《蓝田县志》记载:“兽则有鹿、兔、獐(麝)、狐狸、山羊……药有苍术、黄芩、桔梗、半夏、何首乌、山茨菇、黄精”。民国《续修蓝田县志》记载:野党、猪苓为南山特产。苍术、柴胡、黄芩北岭出产甚富。羌活、地骨皮、二花、茺蔚、半夏、白头翁、大黄、黄芪、葛根、地榆、远志、瓜蒌、枣仁、南沙参为恒产。
(2)1979年蓝田县医科所始对全县药源进行全面调查,经过半年预查,写出调查方案和计划。1980年县科委将“蓝田县中草药调查”列为科研项目,交给县医科所。历时3年,基本查清了山岭川原各类地区的中草药品种及其生长环境, 先后采集标本726种,3000多份,并请专家逐一鉴定。共查出中草药1538味,纠正了错用和混淆品种24种,写出《蓝田县中草药选编》30多万字。1982年8月县科委邀省、地、县有关科技人员鉴定,认为“是成功的”。1985年8月,在省、市的统一部署下,县政府成立蓝田县中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药材公司办理业务,县医科所“中草药调查”项目负责人赵生乾为技术负责人。按照全国统一要求,调查了药源的历史和现状,各个品种的适生区、蕴藏量和历年产销变化,写出《蓝田县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报告》等资料11万多字,提出了各个自然区域中药资源的特点、问题、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1986年12月经西安市组织专家验收,评为优秀,受到奖励。1966年以来,中药采挖失控,药源遭到破坏,名贵和畅销品的蕴藏量日趋减少。麝香1957年产量4500克,1980~1984年总收购量36克。秦贝、细辛等濒临灭绝。另一方面,有些品 种(如千里光、五加、檧木等)还待开发利用。
离开,路口右行,原返。
直行
返回的路上,路左出现一条装了门的小路,门大开着,不知道这里是不是私人领地。想到贸然进入可能面临危险——比如看门犬袭击或地面塌陷等情况,我在门前迟疑了片刻,最终按捺不住好奇心,骑车进去了。
右行
坡度很大,摩托车全程一档爬坡,悠悠就上去了。
路最后是一个水塔,拍摄后原返离开。
下行
右行,半岭间的庭舍。
离开,继续下行。
路口左行,返回主路。
继续前行
驻足远望:峻岭俊秀,山明水静;云裳漫卷处,一种久违的感动由心底泛起——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下行
路口左行,原路返回。
上行
继续顺路下行
绿岭农庄
前方路口右行
路口右行,再上“马洩路”。
直行
转了一大圈后,又再一次回到了后李坪村委会。
村口小憩
再次出发,顺路直行,路口右行至村委会方向。
直行
后李坪村委会到了
在这里,根据村委会提供的村先进模范名单,我找到了村“精神文明户”王军会夫妇。
前往家中访录
王军会家庭,2023年被后李坪村党支部评为村“精神文明户”荣誉称号。
村精神文明户规范
能认真执行党的富民政策,积极发展经济,做到文明生产、文明经营,劳动致富;关心公益事业,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积极学习政治、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带头讲诚信,带头移风易俗,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庭院环境优美,清洁整齐,美观卫生。
告别王军会夫妇后,我继续游走村内,顺路下行。
过去的老房子
落日余晖中的老屋和古树
拍摄后离开
直行
后李坪2组村域
直行
商店叔叔朴实的笑容
路口右行
下午16点30分,在村口短暂休息后,就准备回家了。
回家路上
发文完毕,再见!
自西安文理学院在后李坪村帮扶以来,先后开展了樱桃进校园活动,共售卖樱桃近4.8万元;投资7.9万元帮扶种植梅杏60亩;投资5.7万元建设浇灌蓄水池1座,并投资6.24万元实施“产业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种植西瓜52亩;积极协调县级相关部门,申报1条通村道路及村内路灯建设项目;与县教育局及学校相关部门对接,计划于暑期在蓝田县开展师资培训;拟依托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组织艺术类师生绘制手绘墙4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