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物质,一旦在体内 “失控” 升高,就可能引发痛风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而降尿酸药物,无疑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控制病情的 “得力助手”。但市面上降尿酸药物种类繁多,该如何选择?使用时又有哪些关键注意事项?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
降尿酸药物的 “三大门派”
降尿酸药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 “门派”。
促进尿酸排泄派 —— 让尿酸 “加速离场”
以苯溴马隆为代表,还包括丙磺舒、磺吡酮等。这类药物就像体内的 “运输队长”,能促使肾脏把更多尿酸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在这其中,苯溴马隆凭借出色的 “运输能力”,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促尿酸排泄药物。
抑制尿酸生成派 —— 从源头 “切断供应”
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属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它们是抑制尿酸生成的主力军。这些药物如同 “质检员”,能精准抑制尿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减少尿酸的产生,从根源上防止尿酸结晶的形成和沉积,还能促使已形成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
促进尿酸分解派 ——“分解大师” 显身手
拉布立酶、普瑞凯希、培戈洛酶等药物,堪称尿酸的 “分解大师”。它们能直接作用于尿酸,将其分解为更容易排出体外的物质,为降尿酸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药物选择有讲究,适合自己才是好
了解了药物分类,接下来就是关键的选药环节,不同的药物适合不同的患者。
苯溴马隆:肾功能良好者的 “优选队员”
适用人群:肾功能良好的患者是苯溴马隆的 “最佳搭档”。它能高效地增加尿酸排泄,帮助患者降低血尿酸水平。
禁忌人群:尿路结石患者可要谨慎使用,因为它可能增加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也需慎重,而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则禁止使用;当肌酐清除率<20ml/min 时,也不适合使用苯溴马隆 。此外,如果已经有尿酸盐结石形成,或者每天尿中排出的尿酸盐超过 600mg,也不宜选择它。
使用注意:服用苯溴马隆期间,喝水成了一项 “重要任务”。用药初期,每天至少要保证喝 1500ml - 2000ml 的水,同时要保证一定的尿量,这样能有效避免尿酸在尿路中形成结石。另外,还需要搭配碳酸氢钠片一起服用,它能碱化尿液,为尿酸的顺利排出 “保驾护航”。
适用人群: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别嘌呤醇来控制尿酸水平。
禁忌人群:当肌酐清除率<15 ml/min 时,就不能再使用别嘌呤醇了。
使用注意:对于亚洲人来说,在使用别嘌呤醇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基因检测(HLA-B*5801 快速 PCR 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那千万不能使用别嘌呤醇,因为这类人群使用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只有结果为阴性时,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且,别嘌呤醇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然后根据病情和血尿酸水平逐渐增加剂量,这样能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两种药物,非布司他也是常用的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它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相对应用较少,通常在特殊情况下,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谨慎选择使用。
用药无小事,这些细节要牢记
无论是选择哪种降尿酸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复查:用药期间,要定期复查血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和药物对身体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
遵医嘱用药:千万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即使血尿酸水平已经恢复正常,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调整药物剂量。随意用药可能导致尿酸波动,诱发痛风发作。
注意不良反应:每种药物都可能有不良反应,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治,切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在痛风的任何时期,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帮助尿酸排出。降尿酸治疗是一场 “持久战”,选对药物、用对方法,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远离痛风困扰。如果你还有关于降尿酸药物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