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长的固有认知里,自闭症孩子往往沉默寡言、孤僻内向,很少与人交流。然而,性格外向、堪称“话痨”的孩子,也有可能患有自闭症。以下这5个容易被家长忽略的细节,或许能帮助大家更准确地识别。
1. 社交互动的“形式化”
外向“话痨”孩子虽然话多,但在社交互动中可能只是形式化地参与。他们可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却完全不顾及对方的反应和感受,不关心对方是否对这些内容感兴趣,也不会根据对方的回应调整自己的话题和交流方式。比如,在和小伙伴聊天时,只顾着自己说喜欢的动漫,对小伙伴分享的其他事情毫无回应,就像在自说自话。
2. 难以理解他人情感
这类孩子可能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他们虽然能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但对于他人的表情、语气和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常常“视而不见”。比如,当朋友因为难过而哭泣时,他们可能只是继续说自己的事情,而不会去安慰对方,因为他们无法感知到朋友的悲伤情绪。
3. 兴趣爱好狭窄且异常
“话痨”自闭症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比较狭窄且异常。他们可能会对某个特定的话题或事物表现出极度的痴迷,并且反复地谈论和关注。例如,只喜欢谈论恐龙,对其他所有的话题都不感兴趣,甚至在别人试图转移话题时,他们依然会强行拉回到恐龙的话题上,这种单一且执着的兴趣爱好与普通孩子的广泛兴趣形成鲜明对比。
4. 重复刻板的语言和行为
尽管孩子话多,但可能会频繁使用一些重复刻板的语言。比如,总是重复说同一句话、同一个故事或者唱同一首歌。同时,他们还可能有一些重复刻板的行为,如不停地拍手、转圈等。这些重复刻板的语言和行为是他们自闭症的一种表现,而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话多而忽略了这些异常。
5. 难以建立真正的友谊
外向“话痨”孩子虽然看起来朋友很多,但实际上可能难以建立真正的友谊。他们可能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分享、合作和互相帮助,在同伴关系中常常出现问题。比如,在游戏中不懂得遵守规则,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导致其他小朋友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但他们自己却意识不到问题所在。
家长们不能仅仅依据孩子是否外向、话多来判断是否患有自闭症。要多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细节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让我们用更敏锐的洞察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