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埃及政府通过全体表决,正式决定将蒂朗岛归还给沙特。经过长达66年的争议和博弈,蒂朗岛的归属问题终于迎来了明确的结局。这一决定标志着岛屿归属的长久争执画上了句号。
蒂朗岛的历史充满了波折,虽然岛屿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按理说,它应该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但事实上,它在沙特和埃及之间却反复被忽视,甚至被当作“烫手山芋”。尽管蒂朗岛在地理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国际争论的关键焦点,但沙特与埃及似乎对这一领土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关注,反而将其视为一个可以轮流“推来推去”的问题。
从地理位置来看,蒂朗岛本应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位于红海与亚喀巴湾交汇处,是进入红海的必经之道。占据如此关键的战略位置,理应是各国都争相控制的“通行证”。然而,沙特和埃及对这个岛屿的态度却显得意外的“宽容”与“让步”,也因此造成了蒂朗岛一度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座岛屿在历史的长河中频频遭遇冷遇呢?
蒂朗岛的历史并非从未被关注开始。很久以前,蒂朗岛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奥斯曼帝国在其鼎盛时期,疆域广阔,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拥有强大的军力,因此能够轻松控制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奥斯曼帝国解体,原本属于帝国的领土被分割,蒂朗岛最终归属于埃及。1922年,埃及正式获得独立,但当时的埃及实力有限,尚未能够单独保障自己的领土利益,因此依附于当时势力强大的英国。
然而,当埃及向英国示好并将蒂朗岛的主权交给英国时,英国并未在埃及独立后停止对其在中东地区的控制。为了继续维持对中东的影响力,英国决定将蒂朗岛交给沙特,这一举动不仅巩固了与沙特的关系,也保持了其在该地区的战略立场。然而,沙特并未像英国预期的那样全力掌控蒂朗岛。1927年,沙特宣布脱离英国的控制,并将蒂朗岛归还给埃及,这一反转令人费解,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蒂朗岛这样的重要岛屿,沙特和埃及之间竟表现出如此“谦让”的态度?
蒂朗岛的尴尬局面并非源于岛屿本身的资源贫乏,而在于它的地理位置。蒂朗岛位于红海与亚喀巴湾之间,是进出红海的“瓶颈”。亚喀巴湾是红海唯一的出口,周围的埃拉特、塔巴和亚喀巴等城市,都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而更为重要的是,蒂朗岛的位置使其成为全球石油运输的重要通道。掌握了蒂朗岛,实际上就掌握了该地区的海上经济和军事主导权。
虽然蒂朗岛本身缺乏自然资源,它的战略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在全球石油运输和红海航道的关键节点上,蒂朗岛的控制权至关重要。控制了蒂朗岛,意味着掌握了亚喀巴湾的出海口。正因为如此,蒂朗岛在国际舞台上屡次成为争夺的焦点,也因此引发了多次的冲突和战争。例如,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蒂朗岛便是其中的导火索,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更是与蒂朗岛息息相关。在这些冲突中,蒂朗岛不仅是地区大国博弈的象征,更是超级大国利益角逐的焦点。
沙特与埃及之间的“踢皮球”局面,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国际政治与战略因素。尽管沙特和埃及都意识到蒂朗岛的重要性,但都不敢轻易宣布对其的完全控制。尤其是在以色列崛起为中东强国后,双方都避免与以色列直接发生冲突,因此选择了更加谨慎的态度,形成了一种长期博弈的局面。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沙特与埃及也更加意识到与以色列争夺蒂朗岛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为了避免与以色列发生更大规模的冲突,沙特和埃及转向外交途径,通过《戴维营协议》达成了妥协。协议中确认蒂朗岛仍归埃及所有,但埃及承诺不阻止以色列船只通行该水域。
然而,《戴维营协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局势,但并未彻底解决蒂朗岛的归属问题。随着沙特经济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尤其是在石油利益的驱动下,沙特再次提出了对蒂朗岛的主权要求。最终,经过双方的多轮谈判,埃及和沙特达成协议,将蒂朗岛正式归还给沙特。从此,蒂朗岛的归属问题得以最终解决。
这座曾多次引发战争与纷争的岛屿,在经过多方博弈后,终于迎来了相对和平的局面。然而,谁能预料,未来这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小岛是否会再次成为争夺的焦点,或者它会在国际关系中继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