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写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几年前,我经历过一段特别灰暗的日子。
那段时间,工作压力大到每天凌晨两三点还在改方案,最糟糕的是身体开始报警,偏头痛、失眠等问题。
有一次在办公室赶报告,突然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同事把我扶到沙发上,问我要不要请假休息,我摆摆手说,没事,可能就是没吃早饭。
其实我心里清楚,这根本不是一顿早饭的问题。
那段时间,我发现自己总在重复一句话:“活着真累。”
这句话像一句魔咒,让我看什么都蒙着一层灰。直到有天刷到一条微博,博主分享了自己走出抑郁的经历,他说:“语言是思维的牢笼,你说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口头禅,发现那些“累”“烦”“没意思”像慢性毒药,一点点蚕食着我的能量。
后来学习心理学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改掉这些丧气话,换成更具体的表达。
我会把“活着真累”改成“今天工作太多,我需要早点休息”;把“烦死了”改成“这件事有点棘手,我得想想办法”。
坚持一段时间,神奇的是,当我换掉语言模式后,心态也跟着变了。
很多看似无心的口头禅,会让我们一步步陷入慢性抑郁。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常说下面这三句话,一定要警惕。它们可能正在悄悄你的精力。
01
第一句:我什么都做不好
我认识一个读者,她曾是211高校的学霸,毕业后进了一家咨询公司。外人看来她光鲜亮丽,但她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领导夸她报告写得漂亮,她心想:“不过是运气好,下次可能没这么顺利了。”甚至约会时对方夸她穿搭有品位,她也觉得:“他是不是在敷衍我?”
这种自我否定的习惯,让她陷入恶性循环:越觉得自己不行,越不敢尝试新任务;越逃避挑战,越验证了“我果然不行”的预言。
公司竞聘项目经理,她明明资历够格,能力也好,但她却主动放弃了机会,她给自己的理由是“我肯定竞争不过别人”。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当一个人反复经历失败,且认为失败是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就会逐渐丧失行动力。
说“我什么都做不好”的人,其实是在给自己贴标签。大脑像一台录音机,不断重复这句话,最终把“无能”刻进潜意识。
这里给你三个小建议:
用暂时代替永
建议你可以把“我什么都做不好”改成“这件事暂时没做好”。前者是全盘否定,后者留出了进步空间。
记录小胜利
每天睡前写下一件当天做成功的事,哪怕只是“准时起床”“给同事倒了杯水”。这些小事会帮你重建自信。
找个反PUA自己的搭子
我和闺蜜约定,每次对方说丧气话,就要立刻反驳:“胡说!你上次明明做得很好!”不要小看这个小技巧,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自信心。
02
第二句:没有人真正关心我
之前收到公一个粉丝留言说:“每次聚会,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我却觉得自己像个透明人。朋友圈点赞一堆,但难过时连个打电话的人都没有。”他总说:“这世上根本没人懂我。”
后来我才知道,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奶奶常说:“别总麻烦别人,大家都不容易。”这句话让他学会了“懂事”,也习惯了把情绪憋在心里。
慢性抑郁的人往往有个矛盾心理:既渴望被理解,又害怕暴露脆弱。他们用“没人关心我”当盾牌,拒绝一切可能的连接。
但真相是,大多数人都愿意倾听,只是我们没给对方机会。
我曾经有一次发烧在家,忍不住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一个人生病在家,真的好难受。”
没想到半小时后,一个住在附近的朋友来敲我的门,还带了一些适合这个时候吃的午餐。
你看,有些关心就藏在细节里,只是我们习惯了视而不见。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分享三个方法:
主动发出求救信号
你可以试着把“没人关心我”换成“我需要你陪我聊聊”。直接表达需求,比等别人猜更容易得到回应。
培养微习惯社交
每天给一个人发条消息,内容不限。可以是“今天看到一只超肥的橘猫,分享给你”,也可以是“这家奶茶超好喝,推荐给你”。微小互动能缓解孤独感。
加入弱关系社群
健身群、读书会、志愿活动……这些不需要深度交心的场合,反而能让人轻松获得归属感。
03
第三句:未来不会有任何改变
后台收到过一条让我心疼的留言:“老师,我觉得自己就像卡在滚筒洗衣机里的袜子,转来转去还是老样子。学习、工作、结婚、养孩子……一眼看到头的人生有什么意思?”
我回复她:“如果现在有机会彻底换个活法,你最想做什么?”她回复说:“不知道,我好像已经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
绝望感如何吞噬一个人? 神经科学家发现,当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时,大脑前额叶会萎缩,而杏仁核会异常活跃。
这就是为什么抑郁的人总觉得“未来一片黑暗”——他们的大脑生理结构都被改变了。
我的建议是:
给未来留个缝
哪怕暂时看不到出路,也要每天做一件“指向未来”的小事。比如学5分钟外语、存10块钱旅行基金。这些动作会激活大脑的期待回路。
玩假如游戏
不妨问自己:“假如明天中了彩票,我会怎么过?”不是真要你买彩票,而是通过想象打破思维定式。我曾靠这个游戏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不是升职加薪,而是开家书店。
找个希望榜样
多去关注那些逆风翻盘的故事。比如有个保安45岁开始学英语,现在兼职做外贸跟单;有个单身妈妈离婚后带着孩子摆夜摊,如今开了一家小吃店。
▽
《肖申克的救赎》 里有一句名言:
“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写这篇文章时,我一直在想:人为什么会抑郁?
后来我明白,抑郁不是因为我们脆弱,而是因为活得太“正确”了。正确到不敢喊累,不敢麻烦别人,不敢对未来有非分之想。
如果你发现自己常说这三句话,别急着自责。就像手机用久了会卡顿,人的精神也需要定期清理缓存。
从今天起,试着换掉那些灰暗的口头禅,多说点“虽然……但是……”。
“虽然今天搞砸了汇报,但我准备了三个月,已经很棒了。”
“虽然现在没人理解我,但我可以主动分享感受。”
“虽然未来不确定,但我正在做能掌控的事。”
不要忽略语言的力量,当你换一种方式说话,你的人生也将会发生改变。
上一篇:原创 “老家人”来到赊旗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