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一个68岁的江苏扬州人,他的生活就像一幅悠然的水墨画,而茶和象棋则是这幅画中不可或缺的两笔。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他的茶几上,老马便开始了他那雷打不动的“茶时光”。
他总是慢悠悠地从柜子里取出那套祖传的紫砂壶,小心翼翼地洗刷干净,再从茶叶罐里抓出一把翠绿的茶叶,放入壶中,开水一冲,茶叶便在水中翩翩起舞,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老马坐在藤椅上,轻轻抿上一口,那浓浓的茶香瞬间在他口中弥漫开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然而,最近老马的生活却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去医院复查前列腺时,医生看着检查报告皱起了眉头,轻声说道:“老马,您这前列腺有点肥大,血压也不太稳定,以后这茶可得少喝点。”老马愣住了,茶对他来说,早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的寄托,一种精神的慰藉。他反问医生:“这都老年人了,不喝茶还能干啥?”医生无奈地笑了笑,没有回答。
老马的困惑其实也是许多老年男性共同的困惑。他们把喝茶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享受,却很少去思考,这种习惯是否真的对身体有益。喝茶,本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如果不注意方式和体质,时间久了,就可能给身体带来麻烦。就像老马,他一直认为茶能清火、利尿、抗氧化,电视上的专家也这么说,可他却忽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机能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据2017年中国营养学会的一项数据显示,60岁以上男性中,每天喝茶超过800毫升的人,发生胃黏膜萎缩、轻度贫血、夜尿增多的比例,比不喝茶的人高出30%。这个数字可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通过对近5000名样本的调查得出的结论。研究团队还特地做了年龄分层,发现65岁以上的男性,身体已经在多个系统上出现功能减退,尤其是排钠能力和对茶碱的代谢能力。再加上晚上喝茶、白天喝浓茶的习惯,就像给身体的系统挂上了“永动机”,让本该休息的器官得不到片刻安宁。
茶碱和咖啡因是茶中提神的“元凶”,年轻人喝点还能抗疲劳,可老年人呢?中枢调节功能变弱,晚上本就容易失眠,白天精神又不足,茶碱一刺激,不仅晚上睡不好,还可能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以前的研究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晚上还喝茶的人,凌晨血压异常升高的比例是普通人的两倍。这种波动,在年轻人身上可能只是个小问题,但在老年人身上,却可能是引发脑梗、心绞痛的“最后一根稻草”。
茶叶中的鞣酸也不容忽视,它会影响铁的吸收。虽然听起来和心脏有点距离,但心肌细胞的运转离不开充足的血红蛋白,也就是铁的供应。不少老年男性虽然不贫血,但铁水平处于“低正常值”,一旦每天都用浓茶陪餐,长期下来铁就不够用了。血液一旦“养分不足”,心脏跳得再快也没用,供血不足、早搏、心悸、易累等症状就会接踵而至。
而前列腺问题更是让老马们头疼。喝茶利尿,听起来是个优点,但对于前列腺肥大的老年人来说,却是个恶性循环。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茶作为利尿剂,却逼着肾脏不断排水,人就不得不频繁跑厕所。尤其是晚上喝茶的人,夜尿次数动不动三四次,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更严重的是,排尿困难加上茶碱刺激,还可能引起膀胱过度活动症,表现为尿急、尿频、憋不住,一出门就得找厕所,整个人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哪还有什么退休生活质量可言。
这些情况在医生眼里并不新鲜,可在老年人那里总是碰壁。有的老人觉得“喝了一辈子也没事”,有的说“不喝茶我就提不起劲”,还有的干脆说“我爸当年八十多了还喝浓茶,没病没灾”。2021年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一周喝茶7次以上的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相关症状评分明显高于不喝或少喝的人,夜间排尿次数和总尿量的差距更是明显。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味觉疲劳”。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味觉功能会退化,他们会越来越喜欢味道强烈的食物或饮品。茶就是典型,越喝越浓,越苦越带劲。有些人甚至一泡就是五六克茶叶,水才200毫升,还非得闷出颜色才满意。这种过量摄入不但加重胃负担,还会让味觉细胞长期处在“紧绷状态”,进而抑制唾液分泌。唾液减少又会影响口腔菌群,牙齿健康、食欲、甚至消化道的防护能力都受到影响。长此以往,消化吸收功能一落千丈,营养也跟不上。
上海的一项调查更是让人揪心,针对70岁以上人群,发现有43%的男性存在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偏低,而这些营养素和长期口腔黏膜健康、胃酸分泌息息相关。结果一查,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长期饮用浓茶,三餐不规律,特别喜欢边喝茶边吃咸点心。这种组合会让胃的pH值长期偏高,胃蛋白酶活性下降,B12的吸收严重受限。而这个维生素一旦不足,就会让神经系统慢性受损,表现为手脚麻木、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
老马的故事,其实也是许多老年人的故事。他们习惯了用一杯浓茶来开启新的一天,却没意识到,这种习惯可能正在悄悄影响着他们的健康。茶,本是大自然的馈赠,但如果不能正确饮用,就会变成身体的负担。希望老马们能重新审视自己的喝茶习惯,找到一种既能享受茶的乐趣,又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毕竟,健康才是人生最美的风景。